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愈见突出。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力改变以往初中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中去,以此提升其体育素养。基于此,本文将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兴趣;培养探讨
一、 引言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最大因素。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侧重于对体育知识的全面讲解、对体育成绩提高的优化,但却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感受,因而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面对此现状,新课改从学生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而此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中,兴趣的培养都是一个逃不了的话题,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前有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又有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一不在彰显“兴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必要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師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使其对体育建立长久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会产生非常突出的作用。第一,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是不需要教师监督的,他会自觉自发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中去,吸收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第二,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当学生对体育产生学习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去学习,则教师将不必亦步亦趋的监督学生,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压力将会减轻许多。第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果教师不再亦步亦趋的监督学生,则教师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优化教学,丰富体育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
(一)教师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传统体育教学中,因教师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而学生又受教师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体育学科的学习持漠视态度,因而影响了其学习兴趣。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体育学科没有其他文化课重要,所以选择随意对待体育教学,那么学生必定能够感知到教师的这种轻视态度,产生一种相同的想法,久而久之,自然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抗拒。
(二)体育课堂枯燥乏味
传统体育课堂,因教师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所以整个课堂会显得枯燥和乏味,继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很多学校未将体育教学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只是将其单纯当作一门放松的课程,因而没有科学管理体育教学,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后,就组织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散漫的活动,很难让学生发现体育学科的价值,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继而自然也难以建立长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同一的教学活动展开教学,导致课堂趣味性不足,继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引导性不足
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在以往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太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无法引起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使其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最大动力,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则必须先从自身教学观念的改变入手,重视体育学科的作用,将其积极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和其他学科形成密切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需要明确这三点:第一,教师需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而是学校素质教育推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体育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体育学科虽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担任着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是非观的重任。第三,体育教学需要改革创新。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同样需要结合时代变化而进行不断创新和变革,而不是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停滞不前。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课堂中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焕发体育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以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引进游戏教学法。游戏的趣味性是枯燥的体育课堂所缺少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引进游戏教学法,以游戏为载体呈现体育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同时也为教学方法改革创造了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生动介绍一些体育背景,如足球的起源、足球活动的规则等等,让学生更深入去了解相关体育活动,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合作能力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不仅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且还可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学科开设对于学生的意义,明确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高昂的情绪积极主动投入体育活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在深入分析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点有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对策,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但笔者相信还有其他有效的途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持续探索,深入钻研,以此助力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沙鑫.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9):78-79.
作者简介:
李勇,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兴趣;培养探讨
一、 引言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最大因素。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侧重于对体育知识的全面讲解、对体育成绩提高的优化,但却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感受,因而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面对此现状,新课改从学生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而此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中,兴趣的培养都是一个逃不了的话题,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前有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又有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一不在彰显“兴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必要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師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使其对体育建立长久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会产生非常突出的作用。第一,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是不需要教师监督的,他会自觉自发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中去,吸收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第二,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当学生对体育产生学习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去学习,则教师将不必亦步亦趋的监督学生,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压力将会减轻许多。第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果教师不再亦步亦趋的监督学生,则教师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优化教学,丰富体育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
(一)教师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传统体育教学中,因教师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而学生又受教师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体育学科的学习持漠视态度,因而影响了其学习兴趣。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体育学科没有其他文化课重要,所以选择随意对待体育教学,那么学生必定能够感知到教师的这种轻视态度,产生一种相同的想法,久而久之,自然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抗拒。
(二)体育课堂枯燥乏味
传统体育课堂,因教师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所以整个课堂会显得枯燥和乏味,继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很多学校未将体育教学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只是将其单纯当作一门放松的课程,因而没有科学管理体育教学,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后,就组织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散漫的活动,很难让学生发现体育学科的价值,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继而自然也难以建立长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同一的教学活动展开教学,导致课堂趣味性不足,继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引导性不足
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在以往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太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无法引起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使其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最大动力,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则必须先从自身教学观念的改变入手,重视体育学科的作用,将其积极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和其他学科形成密切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需要明确这三点:第一,教师需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而是学校素质教育推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体育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体育学科虽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担任着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是非观的重任。第三,体育教学需要改革创新。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同样需要结合时代变化而进行不断创新和变革,而不是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停滞不前。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课堂中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焕发体育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以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引进游戏教学法。游戏的趣味性是枯燥的体育课堂所缺少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引进游戏教学法,以游戏为载体呈现体育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同时也为教学方法改革创造了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生动介绍一些体育背景,如足球的起源、足球活动的规则等等,让学生更深入去了解相关体育活动,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合作能力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不仅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且还可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学科开设对于学生的意义,明确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高昂的情绪积极主动投入体育活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在深入分析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点有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对策,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但笔者相信还有其他有效的途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持续探索,深入钻研,以此助力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沙鑫.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9):78-79.
作者简介:
李勇,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