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讲”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讲解,是各门学科教学都要用到和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不过此法的名声却不太雅。人们总批评用讲解法会使课堂空气沉闷,枯燥无味,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虽然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的确也是常有的事实。然而,一堂课,又不宜教师像作报告似的一讲到底,唱独角戏,不必讲、不用讲的也要讲就不妥当了。教学不宜用“讲”字单独作战,读、写、问答、图示,便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究竟哪些东西、哪些地方需要讲呢?又应当如何讲呢?我归纳起来,有下列六点是需要教师讲好的:
  一是新的知识应该讲。如学生不知道的时代背景,作者概况,新的字词、词组、句式,新学的古文,新的课文意思、文学常识、写作方法等等,学生从未见过学过,就应该讲。教师不讲,学生能知道么?
  二是普遍所学一定讲。学生普遍生疏难懂的东西,普遍不甚了了的知识,某些专题知识,对知识的系统概括、申述,以及必须由教师阐明、补充的知识,都一定要讲。特别是全班学生个个都一定要接受的重要知识,更要大讲重讲,以讲来达到普遍传授的效果,“讲”字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难解之处必须讲。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认识能力不高,对课文难解之处颇多。例如文言文中的不少意思,古代诗词中的非常简缩、深刻、精辟而一时难懂的造意、诗眼、诗句,以及小学生难于领会的情境、意境,文章中意味含蓄深长的话,教师都应该清楚明白地讲。
  四是疑题解答也要讲。学生经过思考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非讲不可的疑题,或者学生能答得不全面、不确当,需要教师修正的、或者学生回答问题浪费时间妨碍学习,不如教师一讲了然、直截了当的,都需要讲。
  五是交代问题亦会讲。比如交代学生阅读、预习课文要注意什么,命题作文的审题,交代写什么,怎样写,以及作文讲评、语文知识讲座,都要用上“讲”字。
  六是写作技巧灵活讲。对于课文的写作技巧、艺术表现,以及学生作文的技能技巧,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重讲多讲,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过,写作技巧千差万别,各有所长,也有“存乎一心”的“运用之妙”,就不能讲得生硬死板、牵强附会,而要灵巧生动,深入浅出,有的放矢,有板有眼,以讲得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才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讲”字大显身手之处真是不少。讲不等于填鸭式、灌注式,不能谈“讲”色变。这也不等于说“讲”字出马,课堂气氛就一定沉闷乏味,学生就一定昏昏欲睡。课堂热热闹闹,不等于效果就好。对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有时课堂沉静,大家静静听讲,鸦雀无声,倒很美好。用“讲”字的效果如何,利弊如何,要看讲得是否适当。如何讲,怎样讲呢?我看要结合三个实际:
  一是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语文教材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语言特点,就要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例如有些散文以诗情画意描绘与赞颂祖国的壮丽山河,就要投注感情作描述式讲授,重在赏析,并可配用图片演示。小说、寓言、故事等描述艺术形象,就必须有生动、形象化的讲授,从分析形象中得出作品的思想主旨。古代诗词、现代诗歌,共同的特点是抒情,并有一定的节奏和音韵,就要边讲边诵,品赏情味,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有表情地讲诵,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调、意境和语言的美。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讲授方法便当然有相对而言的差别,归纳起来是:论说文必有逻辑性的讲解,文学作品须有形象化的讲述,诗歌宜朗诵,散文宜赏析,剧本重对话,古文必串讲,但都不宜片面地孤立地用一种教学方法。
  二是要注意课堂实际情况。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必须要注意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尺度的学生课堂上学得如何,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如讲议论文、说明文,的确常有学生听得干巴无味,不愿听,思想不集中,伏案打瞌睡,出现这种课堂空气沉闷的现象当然要想办法改变。若仍然照本宣科地滔滔讲解,效果确实低差,但可以随机应变,穿插一个相关的故事,提出一个相关的有趣问题。
  三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众所周知,儿童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兴趣学习的,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始终是小学生自觉主动听讲的驱动力;小学生的思维俨然带有相当大的具体性、形象性,抽象的干巴巴的讲解就不适合他们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所以他们也就不喜欢听讲,注意力更易分散,学习效果很低。因此,教师的讲解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富有趣味,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地传授知识,少用抽象的概念,不作空泛的讲解,即使讲理论性的课文,也可以从具体事物、生动故事、疑难问题的讲述着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后,我用毛泽东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一切对人的教育,一切教学方法的运用也都是如此,都应如此。◆(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枫港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摘 要:善于总结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重要;妙语导入,激发欲望不可少;析疑解惑,开启智慧是把打开史库的金钥匙;用心交流,共促进步方能永葆兴趣之树常青;再现历史,事半功倍不能没有多媒体的演示。此乃学史之“五法”。  关键词:培养兴趣 学习历史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
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不妨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做些研究,抛开偏见,做一番挖掘甄别,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闪光点”,仍可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以有益的借鉴。  例如,讲授法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从问世至今,人们对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它确实存在过严重的缺陷和过失(如“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但我们不能因为反对“满堂灌”,就抛弃讲授法。  讲授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引导法和点拨法。讲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做了一些尝试。  一、灵活导入,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本来怀着美好的期待,如果老师生硬干瘪地直奔主题,虽然目标比较明确,但多少有些让学生失望,如果能够以一个新鲜的、恰当的内容作为话题,引起学生兴
靓,是现代人们的一种时尚追求,尤其是对年轻的孩子们,总渴望自己有明星般的风采,渴望自己有一张周杰伦式的脸,俊、帅、酷,迷死人不偿命!那么,你的文章呢?是不是也该有一款最新式的酷毙人的“明星脸”呢?  又该如何让你文章的“脸”炫目呢?  一、运用修辞,让它亮丽、夺目  运用修辞手法,形似化装,能变平凡为神奇,能代晦涩为大众喜看乐见,有一张“明星脸”,就能让你的文章火爆登场,赢得头彩。  借代,即用相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采用微型实验教学,力求每个学生有一套实验仪器,自己动手操作,对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一、微型化学实验的一些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能使后进生得到很大提高,使优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进步。但真正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并真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目的,必须依靠情感教育的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识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学生智能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如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将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接受教
一、问题的思考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体育精
一、立足教材本身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教师在阅读课上就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这些例子中学习,积累语言及写作基本功,使其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从文中来,到文中去”。  首先,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词句并学以致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但是,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顺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