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州牧制”

来源 :南都学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光武帝时期,“州牧”是中央政权外派到地方的官员,同时兼具中央和地方两种性质,这时的“州”并不是一级政区.虽然汉廷对各州牧的控制力度不一,但这个时期的“州牧”基本上能起到“拱卫中央”和“镇抚地方”的双重作用,即“州牧制”适应了光武帝统一战争的需要.建武十二年,在地方不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州牧制”可能会使局面更加恶化,同时这也不符合光武帝“谨慎务实”的处事风格.直至建武十八年,东汉政权平稳过渡之后,地方权力极大的“州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求相冲突,这最终促使光武帝“罢州牧,置刺史”.
其他文献
梁启超与章太炎,在清末皆为思想界、舆论界影响极大的人物.在他们的论说中,如何分析、评判中国传统政治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而这个问题在当时绝非仅限于学术层面,更与如何理解中国面临的变局与危局,未来中国的政治建设应如何进行息息相关.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之后比较明显地受到经由日本学者译介的近代西方社会科学话语影响,时常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为标准,来评价中国传统政治.与之不同,章太炎尝试从中国自身历史发展脉络出发来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因此,他着眼于发掘、阐释、表彰中国传统政治之中具有价值的部分,使
加拿大以历史思维概念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些概念涉及到历史意义、证据与解释、延续与变迁、因果关系、历史视角与伦理维度六个方面,揭示了历史学科思维的基本特征,内在地包含着历史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以及历史学习方法、能力和价值取向的要求.它们作为一种学科素养融入到加拿大各省区的课程标准之中,引领课程目标的建构、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对中学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立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以及高中纲要教材编写特色,设计有跨度、有深度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促成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创设学习主题时,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从大历史观着手,针对教学重难点,选取合适的抓手;设计学习任务时,应根据学习主题,选取适切史料,设置层级问题,不断推进学生深层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