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教材教语文 走出课堂学语文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依据,把几册教科书当成学生获取一切语文知识,形成一切能力的唯一“宝库”。其实,教材只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载体。然而,它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更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载体。我们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宣讲教材,重要的是深刻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去统领教材,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走出一条“跳出教材教语文,走出课堂学语文”的教学之路。
  
  1 构建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为前提,把学生作为生动活泼的个体看待,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师不仅仅研究教材和教法等,更要研究如何打破传统课堂内容和形式,在开放中争取更大的作为。把单一型的教学形式改变为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从“笼子”里放出来。
  1.1 建立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
  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式、座谈式、讲演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些组织形式的共同特点就是让学生广泛参与,在参与中增长智慧和各种能力。
  1.2 多种课型起头并进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把语文课分成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社会实践、语文活动课等,每种课型还可细化。如写作,可分为日记、随笔、缩写、扩写、片段练习和整篇作文等,可以是口头作文、漫画作文、命题、非命题等。阅读可以在教室上,也可以在阅览室上,可分为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自由阅读可不分体裁和题材,让学生自己选择篇目阅读;定向阅读可规定题材或体裁,可规定同一题材的一篇文章,也可多篇。
  
  2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范围是广泛的,教学要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人类活动延伸到哪里,哪里就有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语文课本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时代,面向大自然,既要以教材为基点,站在时代的高度和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教学,缩短教材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语文教学充满时代和生活气息,又要通过课外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
  
  3 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语文学科是最有生气的学科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有老师教和自己学差别不大,甚至自学效果高于教师上课的效果,因此放弃上语文课。究起原因,当然那是多方面的,但语文教学单调枯燥是其中一个方面,教材发到学生手中,他们很快就读完了,而老师还要从头到尾照本宣科地仔细分析,自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从以下着手。
  3.1 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之中、之后进行语文学习。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既可以增大信息量,又可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加阅读实践活动,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为补充,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3.2 将各种各类不同体裁 ,不同题材的名家名篇或时文,或科技文,视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有所选择的介绍给学生。特别注意把那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小品文,那些代表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随时补充到语文上来。
  3.3 把学生们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把对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忧喜,家庭的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让课堂成为学生爱学愿学的乐园。
   “跳出教材教语文,走出课堂学语文”这种教学之路,能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考,发展能力。只有让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才能让我们的语文在新世纪素质教育中焕发出青春光彩。
其他文献
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自学能力就是独立阅读的能力,就是阅读者具有“独立读文”的能力。叶圣陶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其中 “独立”一词突出了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这个终极目就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独立读文”的能力呢?
期刊
班级组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总是在不断的矛盾运动、分化与整合中发展成长。一个刚组建的班级群体发展成一个良好、健全的班级组织,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有序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班级组织的人际关系特征、主要矛盾冲突、结构程度或集体性以及发展水平,可将班级组织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 孤立探索阶段    班级组建起始阶段,班级对于其成员来说是一个充满未知因素的群体,每个班级成员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建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便成为新课程的改革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为此,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本文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作用和教法具体予以阐述。 
期刊
整个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特殊使命。然而,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展示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    1 要鼓励学生推理,想象大胆合理,联想丰富自然,打破时空界限,有独到之处    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做到思接千载,即让思路打破时间的界限,在现在和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要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使组成课堂教学的各要素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能动作用,对课堂教学实行整体优化,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优化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要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变化,就要优化培养目标,就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优化了
期刊
南关小学坚持“社会需要、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实施“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科研创名校”的办学思路,兴教研,抓教改,彰显了教育特色,发展了学校内涵。    1 点“沙场双兵”,铸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沙场”,学生和教师则是沙场的“双兵”,提升内涵发展重点在于构建高效课堂,练就一支精兵强将,真正实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1.1 常规教学。倡导教师上课需做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我们只有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置于核心地位,才有可能启发学生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因此,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而单纯从兴趣出发的心理层次,就是兴趣心理层次,这一心理层次反映在历史学习中具有多样性、阵发性、普遍性等特点。    1 多样性    高中学生的兴趣心理极为丰富,如有求知兴趣、活动兴趣、模仿兴趣、从众兴趣、冒险兴趣、好奇兴趣等等,当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但长期以来,课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的环境。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要做到:    1 让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
期刊
分析我们职业高中现状,大部分学校基本还是采取班级授课,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授课方法,相同的作业。而事实上,学生是有差异的,由于基础不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有的同学升学分数已达普通高中的分数,有的同学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很多同学不及格,对数学这门课失去信心。著名教育家孔子在五千年前就提到了因材施教,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到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与接受能力的不同,把学生
期刊
在义教《教学课程标准》内容结构的四个领域里,把数与代数板块摆在了首要位置,数的运算在这个板块里是贯穿始终、至关重要的。就民族地区来说,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是特别强,而口算能力与运算能力【这里指计算(笔算)能力】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口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