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素材发展的新阶段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诸多作曲家将民族因素带入创作之中。格里格、西贝柳斯、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中都带有民族性的标签。一方面这些作品流传百年至今仍保持着极高的演奏价值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这些鲜明的民族风格也为其文化的传承发展及交流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张朝先生2008年创作的钢琴曲《皮黄》是近年在乐坛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钢琴作品,它不但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风格,而且与过去大量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作品不同,它是一首使用了大量的京剧元素创作的钢琴曲。这些特点使这部作品的价值变得更为突出,它将中国钢琴作品在世界一隅的发展高度呈现在整个世界古典乐坛的眼光之下。
  【关键词】皮黄;钢琴;民族素材;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轨迹
  钢琴在中国作为一种舶来品,受到国家主体文化的影响,他的发展历程相对缓慢,直至进入21世纪,一大批我国本土的优秀钢琴家在世界乐坛上大放异彩, 很大程度上推动着钢琴的综合发展水平。 而在钢琴创作部分,自20世纪初赵元任、江文也、贺绿汀等作曲家开始在民族音乐风格上进行创作。 现今国内对中国鋼琴作品的研究主要归结在它的作品风格上,研究成果在于它的民族性及独立性。 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由于其在世界乐坛的影响,及之后的理论研究,被公认为中国钢琴作品的第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展。作品《皮黄》在艺术效果和理论两个方面都是钢琴作品发展一次新的高点,但《皮黄》所带来的艺术价值不仅于此。 从整个古典乐坛的角度俯览中国钢琴发展的进程,《皮黄》再次将中国作品的艺术影响力扩大到整个古典乐坛,中国作品应当摆脱独自一隅的发展,而跳到整个古典乐派, 今后在中华民族深厚的底蕴中自成一派。 这种格局虽未充分形成,但是纵览古典音乐的发展,民族乐派的产生已经不足为奇。 借助对作品《皮黄》的作品分析,可以探究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二、西方古典音乐民族风格的发展趋向
  从西方以欧洲为中心的音乐发展历程上来看,艺术家的审美习惯,从追求严谨的形式与结构,作品整体比例的完美与和谐,充满理性主导的作曲风格上,逐渐发展为更加注意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表达,将音乐重心转移到主体感觉的中心,情感的焦点,幻想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从浪漫主义之后,20世纪到现代的伟大作曲家, 他们最具成就的作品或是创作领域灵感大多是来自于本民族或国家的民间音乐风格或美学思想。 作品《皮黄》正是这两种发展道路交织而出的亮点,同时具有现代京剧融入西方音乐体系的卓越成绩,以及古典音乐在触碰中国戏曲元素的柳暗花明。
  三、作品《皮黄》
  2007年6月中央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获得一等奖作品《皮黄》和二等奖作品《生旦净末丑》都是以京剧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皮黄》的作曲家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张朝教授,作曲家以传统的体裁形式创作了这首叙事风格的作品,实际是个人感情和经历的寄托,音乐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不仅仅存在于作品中直接的意象,大观楼的长楹,林冲夜奔的经典故事中。张朝先生十三岁离家到云南求学的经历,自然和人文艺术的美好被带入了作品,是作曲家内心情感最真诚的抒发。
  (一)《皮黄》的戏曲性
  “皮黄”表示的是京剧的两种基本腔调—西皮和二黄,是京剧的基本音乐素材。《皮黄》在作曲风格上较大程度地脱离了传统西方作曲体系的风格特点,采用京剧的板式特点,在技术上的探索使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戏曲风格。 这首作品不仅对我国民族风味的钢琴作品创作技法和美学思维有很大的影响,也是现代京剧在不同艺术门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皮黄》画面感非常强,仿佛将戏曲舞台上繁盛的景象勾勒的精致而具有场面。 音乐的描绘甚至细致到人物的翎子,鞋帮上的花纹。 作曲家的创作灵感除了来源于自幼对京剧的深厚理解,还将年少登楼的记忆—昆明大观楼壮美的景象记入作品当中。 历史文化对作曲家创作该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皮黄》在将作品推入乐曲高潮时,以中国古代英雄人物林冲夜奔的故事为题材, 表现了这位梁山好汉的凄凉遭遇、爱国精神及民族气节。 《皮黄》寄托了张朝先生对自然的向往崇敬与人生的感怀。 这种个人精神与钢琴艺术完美的交流融合,未免不是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向世界经典艺术风格之列的进一步发展。
  (二)《皮黄》的板式结构
  《皮黄》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西方传统的曲式结构,结合中国戏曲板式结构创作而成。 在音乐术语上,直接使用了戏曲的板式说明,来解释演奏时的乐曲风格。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基本节奏形式和结构,传统被称为板眼的结构形式。大致被分为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其中原板是唱腔变化的基础。还有板式的变化,例如慢板,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等。通过各种板式的变奏情绪变化,是中国传统戏曲非常重要的戏剧性的因素,像是在西方将奏鸣曲式发展成为最具有戏剧表现力曲式结构相似。《皮黄》这首作品由“导板”、“二六”、“流水”、“快三眼”、“慢板、”“快板”、“摇板”、“剁板”十段音乐板式构成。
  (三)《皮黄》的内容与风格
  不同的板式使得作品以片段性的段落结构进行,类似于印象派的作品曲式结构,制造出一幕一幕的戏剧场景。“导板”为引子乐段,以自由而弹性的节奏和清澈的京腔音调拉开音乐序幕。这里就像很远传过来的一个声音,缓缓地、远远地,就好像是一幅水墨晕染的山水画一样。
  “原板”开始进入乐曲的主题。在京剧里过去有行当称为“末”,就如同这段音乐的作用,念诵词曲旁白,好像幕布慢慢拉开,故事从这里开始,字字道来,娓娓讲述。
  “二六”板为二拍子,节奏较原板紧凑。 这段作品极具影像感,仿佛是老北京胡同里,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进来,小商贩的吆卖声偶尔传过来,大宅门咿咿的被打开,光着前额的小孩急赶着出门找伙伴玩。 在音响上有对板鼓的模仿,利用钢琴踏板的作用,使板鼓带有回声的效果,不致声音太干。   “流水”段为一拍子和二拍子的混合节拍,由于速度过快形成有板无眼的效果。作曲家描绘这段的意境时说过:到了滇池边上,你会感觉到微风吹来的清凉,还有花儿的香味。这段有很强的中国水墨画的意象,书法创作中所讲究的“精气神”的思想,在音乐如行云流水,肆意漫开,旋律具有颗粒感而自然流畅。作曲家在这段谱面也注释了表情记号“精神饱满的”,音乐中充满了年少而精气十足的冲劲儿。
  “慢板”的板式常用于细致委婉地抒情或叙事。 这段以复调的织体手法,用沉静与深思的音画效果带来一个蒙太奇似的镜头转换。 对寺院的钟声模仿,将音乐的感性与思考上升到虔诚而具有信仰的高度,也是作品内容的升华。 作曲家建议在这里请一位京剧演员加上一段念白,内容是昆明大观楼的“天下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摇板”在京剧指紧打(拉)慢唱,这是钢琴中难以表现的弦乐器滑奏、轮指的效果,旋律上面,林冲在风雪夜远远走近,心理悲凉、寥落的声音被放大,矛盾被逐渐激发出来,戏剧冲突逐渐变得不可调和。
  “剁板”段句式短促紧凑,旋律简单而凝炼,表现意图和理性精神变得明晰起来,为结束的感情释放有很好的伏笔作用。 整个故事中所有的喜怒哀乐逐渐归为平静,经过了一番理性的哲思,一番起伏終将尘埃落定。
  “尾声”乐段篇幅不长,不像西方古典音乐中乐曲常加上多次补充终止的乐段。他光辉而灿烂,将作曲家的精神永恒而完美的抒写,全曲的个人精神和具体内容,都被完美的诠释收场。
  四、关于探寻中国钢琴作品发展方向的动力
  在钢琴音乐作品产生至今的几百年中,作曲家的素材来源于民族性的习惯从未改变。从巴赫的组曲,李斯特的匈牙利音乐素材,巴托克的罗马尼亚音乐等,这些作曲家的创作都带有明显的民族性标签。到了浪漫主义后期,大量作曲家被人们直接概括为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像俄罗斯民族乐派、西班牙民族乐派、法国民族乐派。这些民族性特征的显现是伴随着古典音乐影响范围的逐渐扩大而与区域性元素融合的。民族乐派还被认为是古典主义范畴,而20世纪至今风靡的爵士音乐兴盛的原因同样是与古典乐碰撞出火花,然而他显得更为独立。近观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国的钢琴作品从20世纪至今已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外被作为演出、学术研究的对象,因为其民族性而独树一帜。从古典音乐中那些民族性音乐的发展现状来看,民族性并不会成为阻挡音乐文化交流的障碍,反而更具有世界性。因而古典音乐领域中国民族乐派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皮黄》在作曲技法和音乐风格上的成功探索,为这条道路的前景带来了无限希望。
  五、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界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作曲家们的思路更为扩展,从作品题材和作曲技法上都有发展创新,整体进入了新的探索阶段。中国演奏家在世界乐坛中层出的状态下,中国的钢琴学习热潮也在影响着这些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促使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能在体系下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流派。 不仅是所谓意义层面的流派,更重要的是当中国风格的流派能够更多展现在古典主义音乐的舞台上,民族文化在探索和发展的道路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何为.论戏曲音乐的民间性[J].文艺研究,1980(02).
  [2]李松兰.试论中国钢琴学派的萌芽[D].四川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刘明珠(1990—)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山东艺术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钢琴演奏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我国的艺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中都设有声乐教学这一课程,对音乐类学生进行专业的声乐教育。但是随着国际音乐交流的不断深入,声乐艺术日趋国际化。这种国际化的趋势虽然使声乐艺术更加技术化,但同时也使其发展缺乏个性。鉴于此,各大高校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声乐教学进行革新,以更好地处理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的关系,改善声乐教
期刊
[摘要]从目标确定上的重过程、重体验,到教材处理中的挖掘创造性因素,再到教法学法的设计与再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无不闪烁着“关注学生”的理念。由“教师教”转而为“学生学”,由“学习演唱二声”转而为“用音乐性演唱”,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我们都可体察到教学设计的别有用心。最后音乐的完整演唱和乐器的配器无不把课堂推向了更高层次,这样的课堂教学即是普通课堂应有的起点,又是扎实课堂的归宿。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不断地发展,对于工业建筑的相应产业发展也给予了高度地重视。伴随我国发展理念以及整体的行业现象,能够对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推出,确保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之上,能够实现绿色施工,进一步实现对节能环保理念的响应。进而多加使用高新型的技术设备、技术方案,对当今工业建筑施工技术起到促进作用,并针对我国目前的相应发展趋势进行有效分析,得出研究方案。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
期刊
【摘要】鉴于20世纪在全世界,尤其在东亚地区当代音乐文化发展中小提琴艺术的高水平发展以及演奏技术的完善,我们有必要审视、研究和总结中国音乐中小提琴艺术从诞生到今天的发展演变史。中国弓弦艺术具有丰富的独一无二的民族传统(如民间乐器二胡),20世纪欧洲小提琴文化进入了中国,并广受欢迎,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演奏流派。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和构建具有多边性和多面性,在世界音乐理论中这一主题暂时被研究得尚少。然而
期刊
摘要:在市政工程项目领域内,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的工程管理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并且需要与其他市政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沟通与协调,才能够实施更加精准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手段。在市政污水管网改造施工期间,需要将新旧管网和其他管线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本文将主要研究与探讨市政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的工程管理措施。  关键词:市政;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工程管理  在市政污水管網改造工程中,原有管网材料和保
期刊
【摘要】现如今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与自学能力,不善于对所学专业进行思考与钻研。为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们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们主动大胆的提出问题,并抛砖引玉的解答,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意识。本论文是基于武汉音乐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钢琴教学中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研究》,就学生们经过启发后,主动自发性地提出有关钢琴演奏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并引导式的解答,从而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流行音乐风格多元化发展,“中国风”更多地吹进了华语乐坛各歌手的歌曲作品中,成为了华语流行音乐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笔者通过对“中国风”概念的介绍以及其特征和意义的阐释,试图揭示华语流行音乐融入“中国风”这一现象。  【关键词】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现象;王力宏;chinked-out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融入“中国风
期刊
【摘要】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之一,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中不仅蕴含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殊气质而且还融合了欧洲音乐的国际性特点。他用俄罗斯音乐特有的悠长凄美旋律创作手法谱写了一曲曲流芳百世的悲情作品,他用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织体结构创作手法塑造了一个个悲情的角色。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风格成因;音乐风格;悲情;《天鹅之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曲家之一。欣德米特反对浪漫主义日益浮夸的表现手段,同时也对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持保留态度。欣德米特提倡“纯音乐”,尽量使听众将注意力放在音乐本身,而不借助音乐以外的手段。摆脱“情感”的干扰,使音乐更“纯粹”。但欣德米特的创作也不是自我陶醉,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  《1922》组曲是一套由五个现代舞曲组成的优秀作品。这一特点将作品指向了20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化的发展,建筑工程在我国的市场发展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我国的城市建设来说,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工程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当前经济发展大的背景之下,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人员来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许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探讨如何进行工程质量控制,并讨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从而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些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