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地处我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合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势明显。通过探讨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要提供优良的制度软环境、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等措施,进一步落实产业项目,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优势制度软环境
我国产业转移的客观趋势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从发达区域转移到发展中地区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优化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转移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被资金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业所取代,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我国中西部地区腹地宽广,人力、能源资源丰富,产业经济发展蓬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已经成熟。对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来讲,大力推动东部向中西部开展产业转移,对于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中部崛起、实现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有丰富的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资源,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优势明显。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采取措施得力。做好东部产业转移工作,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来投资,政府的决心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河南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河南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一直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并身体力行,营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各种优惠政策,真正实现入驻企业与本地经济协同发展。在2008年开始的河南省“大招商、招大商”活动中,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亲临第一线,带头走出去招商。2010年台湾富士康下属的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从公司注册到开工生产仅用不足一个月时间,创造了令人叹服的“郑州速度”。
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明显。一、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市场潜力大。人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对周边省份的辐射作用孕育了庞大的市场。另外,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来讲,河南人力成本低。二、基础设施完备,区位优势明显,物流成本低。河南地处我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是古往今来的交通枢纽。另外还是我国重要的通讯枢纽,已构成“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框架。产业基础及配套设施方面,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发育和壮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为产业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三、土地、能源、原材料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商品基地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与沿海地区比,河南省企业生产要素成本较低。
厚重的文化底蕴,朴实的民风,良好的社会治安。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长河的源头。在这片宽广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河南人辛苦劳作,创造了粮食生产总量连续10年全国第一的神话。河南民风纯朴,社会安定,犯罪率低。
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应注意的问题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坚定引进产业项目的信心。在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中西部地区纷纷抛出橄榄枝,各省之间在招商引资方面竞争激烈。河南省要想在大招商、招大商方面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主动、有规划、有战略地承接转移,而不是盲目地等待转移。同时,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各部门形成合力,为招商引资提供服务、支持和保障,有力推动全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河南跨越式发展。
产业转移要站在一个更高起点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了河南工业发展的六大优势产业,即食品工业、有色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工业,它们大多是利用河南资源优势发展的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能源资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所以,我们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要站在一个更高起点上,改变依赖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等附加值较低产品推动省内经济发展的模式,确保引进的项目有助于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承接的产业要与河南的基本情况、产业基础相适应。承接产业转移要结合河南的基本情况和具体产业发展需要,与国家在产业布局中对河南的定位相匹配,与河南的产业规划重点相匹配。这样,才能使承接的产业“留得住,活得好,能双赢”。河南人口多、原材料等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我们要大力承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承接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电子、医药、机械和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严禁引入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水平项目,摈弃落后产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选择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优先扶持。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要确定引进重点,避免采取平均主义和全民招商的办法。对选定的引进重点产业,在用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上给予优先考虑和照顾,使它们成为河南省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和招商引资的增长极。
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提供优良的制度软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投资商关注的不单单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还包括政策环境、办事效率等一系列软环境。政府应提供一个低税费、少管制、高效率的制度软环境,促进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移,鼓励企业在开展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为主要栽体,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河南省要依托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引导同类企业集中发展,发挥集群协同效应,使之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鼓励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开展以商招商,支持采取资源整合、异地托管、项目共建、税收共享等方式积极承接产业链式或集群式产业转移。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设立专业园区和特色园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机会。
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基础,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使之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提倡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为手段,强力推进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建设。同时对农村富余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
大力承接食品、纺织等涉农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但长期以来,农业粗放经营,生产效率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增值少。在引进东部产业转移中,要充分发挥河南农业优势,积极承接涉农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专业生产园区,使农业优势转变为工业优势、经济增长优势,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建设小城镇。
2010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的倡议下,河南各级领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8月24日,在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活动中,签约的合作项目有341个,合同金额1462亿元人民币。在随后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项目351个,投资1773亿元,合同金额1426亿元。这些项目依托河南优势产业,涵盖高新技术、机械制造、基础设施、金融投资、现代农业、纺织、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推进河南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东部向中西部开展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专家预测,这波转移会持续到2015年,大规模转移应该在2010年前后。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促成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于河南省来讲非常重要。我们要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以更高的发展定位、更大的政策优惠来比环境、争客商、引项目,为中原崛起、河南腾飞而努力。(作者单位: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
[关键词]产业转移优势制度软环境
我国产业转移的客观趋势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从发达区域转移到发展中地区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优化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转移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被资金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业所取代,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我国中西部地区腹地宽广,人力、能源资源丰富,产业经济发展蓬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已经成熟。对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来讲,大力推动东部向中西部开展产业转移,对于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中部崛起、实现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有丰富的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资源,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优势明显。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采取措施得力。做好东部产业转移工作,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来投资,政府的决心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河南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河南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一直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并身体力行,营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各种优惠政策,真正实现入驻企业与本地经济协同发展。在2008年开始的河南省“大招商、招大商”活动中,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亲临第一线,带头走出去招商。2010年台湾富士康下属的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从公司注册到开工生产仅用不足一个月时间,创造了令人叹服的“郑州速度”。
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明显。一、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市场潜力大。人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对周边省份的辐射作用孕育了庞大的市场。另外,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来讲,河南人力成本低。二、基础设施完备,区位优势明显,物流成本低。河南地处我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是古往今来的交通枢纽。另外还是我国重要的通讯枢纽,已构成“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框架。产业基础及配套设施方面,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发育和壮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为产业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三、土地、能源、原材料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商品基地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与沿海地区比,河南省企业生产要素成本较低。
厚重的文化底蕴,朴实的民风,良好的社会治安。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长河的源头。在这片宽广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河南人辛苦劳作,创造了粮食生产总量连续10年全国第一的神话。河南民风纯朴,社会安定,犯罪率低。
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应注意的问题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坚定引进产业项目的信心。在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中西部地区纷纷抛出橄榄枝,各省之间在招商引资方面竞争激烈。河南省要想在大招商、招大商方面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主动、有规划、有战略地承接转移,而不是盲目地等待转移。同时,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各部门形成合力,为招商引资提供服务、支持和保障,有力推动全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河南跨越式发展。
产业转移要站在一个更高起点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了河南工业发展的六大优势产业,即食品工业、有色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工业,它们大多是利用河南资源优势发展的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能源资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所以,我们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要站在一个更高起点上,改变依赖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等附加值较低产品推动省内经济发展的模式,确保引进的项目有助于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承接的产业要与河南的基本情况、产业基础相适应。承接产业转移要结合河南的基本情况和具体产业发展需要,与国家在产业布局中对河南的定位相匹配,与河南的产业规划重点相匹配。这样,才能使承接的产业“留得住,活得好,能双赢”。河南人口多、原材料等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我们要大力承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承接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电子、医药、机械和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严禁引入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水平项目,摈弃落后产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选择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优先扶持。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要确定引进重点,避免采取平均主义和全民招商的办法。对选定的引进重点产业,在用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上给予优先考虑和照顾,使它们成为河南省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和招商引资的增长极。
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提供优良的制度软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投资商关注的不单单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还包括政策环境、办事效率等一系列软环境。政府应提供一个低税费、少管制、高效率的制度软环境,促进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移,鼓励企业在开展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为主要栽体,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河南省要依托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引导同类企业集中发展,发挥集群协同效应,使之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鼓励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开展以商招商,支持采取资源整合、异地托管、项目共建、税收共享等方式积极承接产业链式或集群式产业转移。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设立专业园区和特色园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机会。
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基础,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使之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提倡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为手段,强力推进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建设。同时对农村富余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
大力承接食品、纺织等涉农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但长期以来,农业粗放经营,生产效率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增值少。在引进东部产业转移中,要充分发挥河南农业优势,积极承接涉农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专业生产园区,使农业优势转变为工业优势、经济增长优势,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建设小城镇。
2010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的倡议下,河南各级领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8月24日,在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活动中,签约的合作项目有341个,合同金额1462亿元人民币。在随后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项目351个,投资1773亿元,合同金额1426亿元。这些项目依托河南优势产业,涵盖高新技术、机械制造、基础设施、金融投资、现代农业、纺织、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推进河南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东部向中西部开展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专家预测,这波转移会持续到2015年,大规模转移应该在2010年前后。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促成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于河南省来讲非常重要。我们要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以更高的发展定位、更大的政策优惠来比环境、争客商、引项目,为中原崛起、河南腾飞而努力。(作者单位: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