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关系持续恶化,“新冷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政治的流行词。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去了一封很长的电报。
随后,1947年,美国就有了“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冷战从这里开始。
凯南的电文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不妥协,必欲将对手置于死地,而且苏联的专制傳统与意识形态强制整合,它认为外部世界都是敌对的。
也就是说,跟苏联根本没什么可谈的,谈也是白搭,对抗是唯一路径。
1917年11月7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随后,协约国从东、西两个方向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动了军事干涉。
1919年,共产国际就是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而生的。共产国际服务于苏联,它的任务就是“输出革命”。中国革命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
虽然共产国际已经在1943年解散,但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并没有因此削弱。当时“反共”是社会主义世界之外近乎一致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外交上倒向苏联,其实是别无选择。
但中国毕竟不是苏联。
前30年,中国通过勒紧裤带自主研发“两弹一星”,解决了国家挨打问题;之后,它也意识到,勒紧裤带不是长久之计。而在很早以前,苏联就已经变得不可依靠。
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发展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往来,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迫切需要。
中美建交,改革开放,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说中美建交标志着中国向西方世界的开放也不为过。这种开放不是某一方单方面打开大门,也不是某一方接纳了另一方,而是一种相互需要。因此,彼此可以搁置意识形态差别。
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会见美国军方官员图片来源:《南风窗》
特朗普和蓬佩奥试图努力把焦点转换为一个问题:归根结底,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道路选择权,发展自主权,这些词汇都显得很枯燥。真正的问题有两个。
其一,不是每个国家都应该是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假设,只是基于所谓“文明”的傲慢,认为自近代以来,但凡不是资本主义的,就都是野蛮落后的。而今天的人们早已了然于胸,那不过是给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行为寻找合法性的说辞而已。
其二,我们的历史决定了我们不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平等,其实是从对封建统治的强烈反抗中产生的,而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摆脱了西方典型意义上的封建社会,随后又进入了理性政府时代。
特朗普和蓬佩奥图片来源:《南风窗》
与我们已知的“冷战”相符的时代不会降临,但我们也不能低估了政治的能量。“特朗普—蓬佩奥组合”通过权力运作和情绪操控,把中美关系带入一个灰暗的阶段,从而让现实利益对政治失去原有的约束力,这是有可能的。
如果美国一意要打意识形态的牌,那么,中国就被逼到了墙角,无路可退。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采取同样歇斯底里的姿态与之对抗。中国目前在言论上不让步,也不过激;在行动上不随美国起舞,没有用行政手段限制在中国有着广泛市场的美国企业,就是一种冷静克制的表现。
今天很难,但回顾历史,也不算什么。何况,到底结果如何,尚难预料。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南风窗》)
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去了一封很长的电报。
随后,1947年,美国就有了“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冷战从这里开始。
凯南的电文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不妥协,必欲将对手置于死地,而且苏联的专制傳统与意识形态强制整合,它认为外部世界都是敌对的。
也就是说,跟苏联根本没什么可谈的,谈也是白搭,对抗是唯一路径。
1917年11月7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随后,协约国从东、西两个方向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动了军事干涉。
1919年,共产国际就是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而生的。共产国际服务于苏联,它的任务就是“输出革命”。中国革命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
虽然共产国际已经在1943年解散,但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并没有因此削弱。当时“反共”是社会主义世界之外近乎一致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外交上倒向苏联,其实是别无选择。
互相的需要
但中国毕竟不是苏联。
前30年,中国通过勒紧裤带自主研发“两弹一星”,解决了国家挨打问题;之后,它也意识到,勒紧裤带不是长久之计。而在很早以前,苏联就已经变得不可依靠。
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发展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往来,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迫切需要。
中美建交,改革开放,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说中美建交标志着中国向西方世界的开放也不为过。这种开放不是某一方单方面打开大门,也不是某一方接纳了另一方,而是一种相互需要。因此,彼此可以搁置意识形态差别。

特朗普和蓬佩奥试图努力把焦点转换为一个问题:归根结底,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道路选择权,发展自主权,这些词汇都显得很枯燥。真正的问题有两个。
其一,不是每个国家都应该是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假设,只是基于所谓“文明”的傲慢,认为自近代以来,但凡不是资本主义的,就都是野蛮落后的。而今天的人们早已了然于胸,那不过是给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行为寻找合法性的说辞而已。
其二,我们的历史决定了我们不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平等,其实是从对封建统治的强烈反抗中产生的,而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摆脱了西方典型意义上的封建社会,随后又进入了理性政府时代。

与我们已知的“冷战”相符的时代不会降临,但我们也不能低估了政治的能量。“特朗普—蓬佩奥组合”通过权力运作和情绪操控,把中美关系带入一个灰暗的阶段,从而让现实利益对政治失去原有的约束力,这是有可能的。
如果美国一意要打意识形态的牌,那么,中国就被逼到了墙角,无路可退。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采取同样歇斯底里的姿态与之对抗。中国目前在言论上不让步,也不过激;在行动上不随美国起舞,没有用行政手段限制在中国有着广泛市场的美国企业,就是一种冷静克制的表现。
今天很难,但回顾历史,也不算什么。何况,到底结果如何,尚难预料。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