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文学视角解读小泉八云的再话创作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泉八云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 Hearn),是一名被称为“日本解释的第一人”的西方作家,来日后,以小泉八云为名进行文学创作与日本研究。他的名作《怪谈》受到日本民众的喜爱,也被称作“日本怪談的鼻祖”。
  一、小泉八云的再话文学
  小泉八云的作品主要涉及日本文化、文学、民俗、宗教、历史、教育、风土考等方面,其中收录了不少小泉八云的再话作品。日本学者平川祐弘认为,小泉八云作品的最大价值在于他的再话文学,这是因为在其再话文学中,小泉八云并非简单翻译东方民话故事,而是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对日本、东方、文学的思考,因此他的再话作品对发掘其文学价值有着极大的帮助。比起欧美读者,日本民众更加热衷阅读小泉八云的作品,并给予小泉八云“日本安徒生”的称号。小泉八云的再话作品与安徒生童话故事在题材、原创等方面都不同,但《鸟取的棉被》这一篇再话作品与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日本,小泉八云的作品都能够与安徒生相提并论,尽管小泉八云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并非童话,而是民间故事的再话创作。那么,为何《鸟取的棉被》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能给予读者相似的读后感?
  二、《鸟取的棉被》与《卖火柴的小女孩》
  《鸟取的棉被》主要讲述了两兄弟父母病逝,因家境贫寒被房东赶出门,只有一条棉被抵御寒冷的两兄弟最终被冻死,最后二人的灵魂寄居在被子里。《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小女孩在寒冬卖火柴,却因寒冷被冻死在路边的故事。以下将通过比较,分析《鸟取的棉被》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异同之处。
  (一)西方叙述风格与情节
  19世纪以后,西方借助其文明的力量发现并企图征服东方,西方人带着西方中心主义与偏见批判东方,同时,东方也作为充满异国情调的地域吸引着西方人。要让文学受到欧美读者的接受,小泉八云必须使自己的创作符合欧美读者的审美。因此,《鸟取的棉被》的再话创作中利用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相似情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贫穷的小女孩在冬天必须卖火柴,否则会被父亲打骂。《鸟取的棉被》中,兄弟俩因家里穷苦,无法支付房屋租金,二人被房东赶出门,只剩下棉被抵御寒冬。另外,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死亡之后的状态比生前更为幸福。除此之外,两部作品文风美丽纯洁,具有西方浪漫主义色彩。《卖火柴的小女孩》与《鸟取的棉被》虽然描写了许多主人公受到欺负、没有父母疼爱等的情节,但划火柴的物质渴望到精神渴望的幻想、佛祖为兄弟二人盖上雪白棉被的情节都很梦幻,读后的感动远远多于他们所遭受的不幸。作品文风灵动轻巧而又饱含浓重的忧伤,技巧精致而不矫饰。作者能让文学传统中那些浪漫、古老、深情和微弱的成分产生愉快和伤感。
  (二)异文化书写
  小泉八云的异文化书写包括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东方文化书写。《鸟取的棉被》以被褥为道具,并且利用兄弟之间的超自然对话推进了故事发展,引出兄弟的故事。从被子里传来死去的兄弟的对话则展现了日本人信仰的万物有灵思想。文中描述了大量日本风土人情,涉及日本人的家庭观念与风俗。其二,东方宗教书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和奶奶奔赴天国体现了基督教的信仰,相信人死后有灵魂与天国的存在。《鸟取的棉被》中,千手观音则体现了佛教思想与传统。小泉八云虽然是西方人,但他非常认同东方佛教。早在美国时期,他就对佛教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表过《中国的神话与宗教》等论文。他对佛教思想的关心一直持续到日本时期,并在《来自东方》《心》等著作中发表佛教研究论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与西方作品相似,其多依据生活实况来批判现实主义。相比之下,《鸟取的棉被》中,小泉八云注重通过宗教民俗相结合的方式来批评现实。
  三、《鸟取的棉被》体现的思想与特征
  (一)灵异思想
  从被子里传来死去的兄弟的对话是一种灵异现象。尽管灵异思想是东方社会文化的一特征,但也是西方人小泉八云自身所认同的思想,这是由于他是一名泛灵论信仰者,也同他的灵异体验有着相当大的联系。由于小泉八云的经历,他受到出生地希腊的宗教影响而信仰万物有灵。来日后,随着日本游历的深入接触,他发现日本的神道教万物有灵思想与希腊的宗教思想在“灵”的观念上有着极大的共同之处,因此逐渐崇信日本万物有灵思想。除此之外,小泉八云幼年时期体验过灵异事件,对超自然、灵异现象非常感兴趣。收录于《怪谈》的随笔《向日葵》以及自传散文《哥特式的恐怖》记录了小泉八云自身体验的灵异故事。他十分认同“灵异”的存在,因此自然而然地被日本鬼怪文化吸引。所以,无论是幼时所接受的希腊宗教还是日本的固有信仰,都具有万物有灵思想的认同,小泉八云对此产生了共鸣。
  (二)东西方思想融合
  小泉八云十分喜爱安徒生的作品。他的旧书籍中就收藏有由Mrs·E·Lucas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在东京大学讲学时,小泉八云曾在讲义上写道:“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名著中不朽的作品,他通过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道德真理与社会哲学,他借用古式的故事,创造杰出的作品。世界上大人比小孩子更喜欢读安徒生的故事。”
  由于《鸟取的棉被》的日本民话原典并没有文字记录,根据小泉八云书写怪谈故事的经历与妻子小泉节子关于小泉八云的回忆著作《思いでの記》,日本比较文学学者平川祐弘推察认为,或许是受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启发,在小泉节子口述的基础上,小泉八云增添了被房东赶出门被冻死、佛祖给兄弟二人盖上雪白被子等情节,并且将安徒生的基督教背景改换成了千手观音佛教背景。
  《鸟取的棉被》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文风上浪漫与现实、美丽而哀愁的特点、主人公相似的死亡方式、相似的主题绝非偶然,而是小泉八云在文学上受到了西方作家的影响而有所启发。《鸟取的棉被》的超自然现象对话一方面体现了他对东方灵异的认同,另一方面结尾增添的情节,人们可以读出小泉八云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因此,《鸟取的棉被》既有东方的情调,又有西方的特点,实现了东西方思想的融合。
  四、结语
  《鸟取的棉被》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题材、创作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小泉八云作为作者,为使自己的创作与文学能够得到读者的接受,他充分吸收安徒生文学营养,将其运用在了《鸟取的棉被》二次创作,并让读者拥有东西结合的阅读体验:于西方读者,能够体验到东方风情;于东方读者,能够感受到西方浪漫。通过深层的阅读,人们能够发现小泉八云再话文学的特征与价值。
  作为异文化者,小泉八云横跨东西国度与文学文化,将不同文化的特征结合在一起。《鸟取的棉被》借由妻子小泉节子口述,小泉八云再话时把握住了日本人的心神,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日本的风土人情。作品中所出现的佛教情节、主人公的故事充满东方色彩。同样,受到安徒生影响而构思的结局与故事的文风很明显带有西方浪漫主义色彩,使作品读起来既有东方的情调也有西方的浪漫。
  作为再话文学者,小泉八云并非简单地翻译民话。通过妻子小泉节子口述再进行创作这一方式,小泉八云巧妙地把握作为日本人的妻子在口述故事时的情感与心境,向读者展现真实的日本人的感受。他运用适合的语言将民话进行原则性的艺术加工,而不是恣意改编。再话文学者小泉八云同时以日本解释者的身份向读者传达他的文学文化价值与日本的风土特征。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歌剧历史上,《苍源》是颇具分量的代表作品,自1995年首次演出以来,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在整个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方面,音乐和剧情的内涵及外延给人以震撼的视听效果。在《苍源》中,咏叹调《情歌》的音乐贯穿全部,所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咏叹调《情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期为深入研究歌剧《苍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声乐作品分析  
期刊
集演技与导演才华于一身的姜文是中国电影界不可或缺的人才,其姜氏风格在电影圈中更是独具一格,尽管电影创作数量有限,但这也与他犀利的眼光有关。电影《让子弹飞》上映之后大获成功,作为一部商业片,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部电影以荒诞的叙事反映社会的现状,旨在引起大众的反思,是一部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经典荒诞喜剧片。  借助姜文的个性创造,《让子弹飞》成为姜文近年来最具姜氏风格的作品。在这部电
期刊
中国古典舞《海棠依旧》是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青年组表演三等奖作品,由中央芭蕾舞团青年编导费波创作,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卢奕佳演出。本文从演员亲身经历排练及演出的角度,对《海棠依旧》这个舞蹈作品的创作之源、意境之美、内容之美进行透彻赏析。  一、创作之源  古典舞《海棠依旧》是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如梦令》(其中一首)为创作原型。宋词《如梦令》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它写的是
期刊
欧·亨利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小说《麦琪的礼物》中,欧·亨利以他独特的创作风格讲述一对贫穷的年轻夫妇之间真挚的感情,并通过语言艺术营造一种幽默而又略带悲伤的氛围。小说中,无论是修辞与词句的运用,还是出人意料的欧·亨利式结局,都令读者紧随情节的起伏并感受其中滋味。本文将对《麦琪的礼物》进行语言艺术解析。  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对恩爱但
期刊
《紫色》是一部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创作的反映黑人妇女长期受到歧视与压迫并最后获得解放的长篇书信体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妇女通过相互帮助,赢得了尊严与地位,最终实现两性和谐共处。小说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重要社会问题,如黑人问题、妇女问题、宗教问题和种族歧视等。本文主要从茜丽一生的故事来探讨《紫色》中蕴含的性别歧视和女权主义。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著名黑人
期刊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寓意从爱情层面上升到时代精神层面,是对空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也体现了社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的一面。这部小说用现实主义写法,刻画了渡边、直子、绿子等人物形象。整个故事讲述男主人公渡边纠缠在内向、情绪不稳定并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外向、活泼开朗的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人生历程。  一、《挪威的森林》核心内容  《挪威的森林》整部小说以回
期刊
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出于对东方财富、制度、器物和文化的向往,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大量以亚洲为书写对象的游记、访谈和回忆录。当然,由于种种限制,这些作品的作者多为商人、传教士、外交官,由于创作主体的非专业性,其缺少文学作品应有的审美意味,加之创作主体因行迹和视野的受限,这些作品也未能如实反映东方世界的真实,对东方俗世生活的描写多停留在“西洋镜里看中国”的程度。但无论如何,这些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窥探神秘东
期刊
《绿野仙踪》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小说中,多萝西、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沿着黄砖路来到了一座被施了魔法的城市,他们发现了大而可畏的奥兹的秘密,他们面对挑战并且克服了自己的性格缺陷。《绿野仙踪》不仅讲述了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更是一首人性赞歌。这四个好朋友都有自己的问题和性格缺陷,但他们从不放弃。他们代表着人性的纯洁、智慧、善良、勤奋和勇气。  一、
期刊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代表小说作品之一,其中,斯特里特兰的人生经历、人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暗合弗洛伊德理论,小说围绕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阶段,淋漓尽致地展现斯特里特兰的人生观,为物质与精神选择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一、本我爆发的机制  通过阅读文本可知,男主人公斯特里特兰追求艺术过程的心理变化(情绪)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是造成苦难的重要
期刊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出诸多优秀文学作品,其不仅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更对日本文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芥川龙之介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小说集《傻子的一生》,这是一部随想集,许多人認为它实质上是芥川龙之介的自传,其诸多内容折射着芥川龙之介的生活。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经历和代表性文学作品,并以《傻子的一生》为例,深入探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风格。  一、芥川龙之介简介  芥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