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对娄底和湘潭两个地级市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调查研究,通过比较城乡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规模、原因、支出,分析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在选择校外补习上的差异,为引导和规范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外补习;比较;城乡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近年来,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如雨后春笋、愈演愈烈,为了解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状,本课题组在娄底和湘潭抽样选取了42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 3773份,有效家长问卷1620份,收集了学生家庭基本信息、所就读学校类型、家庭各类教育支出和参与课外补习的规模、内容、强度、原因、形式、支出、效果等数据。为清楚地考察城市和农村学生的校外补习差异所在,课题组将样本按学生所在学校及家庭居住地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类分开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拟通过比较城乡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规模、原因、支出等,以期为引导和规范我国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提供启示。
一、城乡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规模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小学和初中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比例较大,而且比重随着年级上升而增加,但到高中比重减少,因为高中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长,学习压力大,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校外补习。城区与农村比较,农村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在城区,正在参加或曾经参加补习的中小学生占78.98%,农村占49.76%;过去,校外补习主要集中在城市,而近几年,补习热潮已向农村蔓延。从补习内容来看,校外补习的主体是文化类补习,城市艺术类培训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在城区,17.35%的学生参与了艺术素养培训(包括声乐、舞蹈、表演、播音主持、绘画书法等),而农村学生极少参与艺术类培训。
二、城乡中小学生选择校外补习的原因比较
1. 学生未参与课外补习原因。从学生问卷统计发现,城区中小学生对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都是“没有时间参加补习”,而农村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一项,小学是 “没必要补习”(占42.6%),初中是 “没有时间参加补习”(占48.7%),高中是 “补习费用太高”(占40.5%);整体比较,由于“费用过高”未参加补习的农村学生比例比城区学生高出8个百分比。从家长问卷统计发现,城区家庭孩子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是“孩子对补习没有兴趣”,在众多因素中占到了30%,而农村家庭孩子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是“补习费用太高”,占到了众多因素中的32.2%。可见,由于“费用过高”未参加补习,农村学生感觉最强烈,而且因费用高未参加补习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农村学生及家长对补习费用更敏感。在城区关于没有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偏高的原因,孩子认为是没有时间,家长认为是孩子没有补习兴趣。
2. 学生参与课外补习原因。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参与补习的原因和目的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都比较接近,都是出于升学的压力,都是为提高升学考试科目的在校成绩而参加补习。不同的是,城区学生自愿参加补习的比农村学生低12个百分比,城区学生因父母要求而参加补习的比农村学生高出近10个百分比。城区学生为了“使自己成绩更好,以后考名校”的比农村学生高出16个百分比,而农村学生为了“补习落后的科目”而参加补习的比城区学生高出近15个百分比。由此可见,家长要求子女参与补习在城市中远远高于农村,农村家庭的父母强迫子女参加补习的比例偏低。城市因为择校导致升学压力很大,城市的校外补习培优多于补差,而农村的校外补习补差多于培优。
三、城乡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支出比较
校外补习的收费普遍较高,成倍高于学校教育的费用。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在子女性别上,课题组发现女生参加补习的机会和补习的成本与男生相比不仅没有明显的差别,反而呈现略高状态,中小学女生补习发生概率高于男生。不同的是,城市家庭参加补习的费用支出高于农村家庭的补习费用支出。在补习费用上,城镇家庭才艺补习花费高于主科补习,乡村家庭则相反。城市相比农村家长更有能力和意愿对孩子校外补习进行投资。在“为孩子的校外补习所付出的费用,您是否觉得值得”一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区,72.77%的家长认为值得,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好处,在农村达到88.89%。
四、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比较发现,现阶段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存在一定的阶层化特点,补习教育正进一步拉大城乡、贫富、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和教育的差距,折射出“隐性”投资对社会平等和教育公平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城市学生参与校外补习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升学压力已经成为学生参与补习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城区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要去精英化,要普及公平高效的学校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其次,补习费用高低成为家庭是否参与校外补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校外补习支出势必加大家庭对教育的支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政府应适当整顿补习市场,规范校外补习的收费标准,加强对补习学校的监管力度。
最后,学生选择补习的动机更多是为了提高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补习学校教育中缺失或不足的科目。校外补习是正规学校的“影子教育”。政府不能简单地采取取消和限制校外补习的形式,要加强学校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同时大力发展校内外素质教育活动,利用社区和学校资源,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资金投入,创设健康有益的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场所。
关键词:校外补习;比较;城乡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近年来,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如雨后春笋、愈演愈烈,为了解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状,本课题组在娄底和湘潭抽样选取了42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 3773份,有效家长问卷1620份,收集了学生家庭基本信息、所就读学校类型、家庭各类教育支出和参与课外补习的规模、内容、强度、原因、形式、支出、效果等数据。为清楚地考察城市和农村学生的校外补习差异所在,课题组将样本按学生所在学校及家庭居住地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类分开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拟通过比较城乡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规模、原因、支出等,以期为引导和规范我国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提供启示。
一、城乡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规模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小学和初中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比例较大,而且比重随着年级上升而增加,但到高中比重减少,因为高中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长,学习压力大,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校外补习。城区与农村比较,农村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在城区,正在参加或曾经参加补习的中小学生占78.98%,农村占49.76%;过去,校外补习主要集中在城市,而近几年,补习热潮已向农村蔓延。从补习内容来看,校外补习的主体是文化类补习,城市艺术类培训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在城区,17.35%的学生参与了艺术素养培训(包括声乐、舞蹈、表演、播音主持、绘画书法等),而农村学生极少参与艺术类培训。
二、城乡中小学生选择校外补习的原因比较
1. 学生未参与课外补习原因。从学生问卷统计发现,城区中小学生对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都是“没有时间参加补习”,而农村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一项,小学是 “没必要补习”(占42.6%),初中是 “没有时间参加补习”(占48.7%),高中是 “补习费用太高”(占40.5%);整体比较,由于“费用过高”未参加补习的农村学生比例比城区学生高出8个百分比。从家长问卷统计发现,城区家庭孩子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是“孩子对补习没有兴趣”,在众多因素中占到了30%,而农村家庭孩子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是“补习费用太高”,占到了众多因素中的32.2%。可见,由于“费用过高”未参加补习,农村学生感觉最强烈,而且因费用高未参加补习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农村学生及家长对补习费用更敏感。在城区关于没有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偏高的原因,孩子认为是没有时间,家长认为是孩子没有补习兴趣。
2. 学生参与课外补习原因。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参与补习的原因和目的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都比较接近,都是出于升学的压力,都是为提高升学考试科目的在校成绩而参加补习。不同的是,城区学生自愿参加补习的比农村学生低12个百分比,城区学生因父母要求而参加补习的比农村学生高出近10个百分比。城区学生为了“使自己成绩更好,以后考名校”的比农村学生高出16个百分比,而农村学生为了“补习落后的科目”而参加补习的比城区学生高出近15个百分比。由此可见,家长要求子女参与补习在城市中远远高于农村,农村家庭的父母强迫子女参加补习的比例偏低。城市因为择校导致升学压力很大,城市的校外补习培优多于补差,而农村的校外补习补差多于培优。
三、城乡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支出比较
校外补习的收费普遍较高,成倍高于学校教育的费用。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在子女性别上,课题组发现女生参加补习的机会和补习的成本与男生相比不仅没有明显的差别,反而呈现略高状态,中小学女生补习发生概率高于男生。不同的是,城市家庭参加补习的费用支出高于农村家庭的补习费用支出。在补习费用上,城镇家庭才艺补习花费高于主科补习,乡村家庭则相反。城市相比农村家长更有能力和意愿对孩子校外补习进行投资。在“为孩子的校外补习所付出的费用,您是否觉得值得”一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区,72.77%的家长认为值得,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好处,在农村达到88.89%。
四、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比较发现,现阶段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存在一定的阶层化特点,补习教育正进一步拉大城乡、贫富、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和教育的差距,折射出“隐性”投资对社会平等和教育公平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城市学生参与校外补习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升学压力已经成为学生参与补习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城区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要去精英化,要普及公平高效的学校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其次,补习费用高低成为家庭是否参与校外补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校外补习支出势必加大家庭对教育的支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政府应适当整顿补习市场,规范校外补习的收费标准,加强对补习学校的监管力度。
最后,学生选择补习的动机更多是为了提高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补习学校教育中缺失或不足的科目。校外补习是正规学校的“影子教育”。政府不能简单地采取取消和限制校外补习的形式,要加强学校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同时大力发展校内外素质教育活动,利用社区和学校资源,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资金投入,创设健康有益的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