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和转归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类型、声像图特征、超声诊断与转归。

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胎儿的影像资料,与产后新生儿特殊检查或引产后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总结其超声类型、声像图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转归。

结果

本组166 471例胎儿(166 471例孕妇)中产前超声诊断44例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41例产后经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I或CT或术后病理随访确诊,诊断肾上腺血肿24例(2例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囊肿14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例;3例引产,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1例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为苗勒管囊肿,1例为肾上腺血肿(后2例产前均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超声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9% (40/44)。24例肾上腺血肿无一例手术,产后超声随诊均消失,最长时间1年;14例肾上腺囊肿产后超声随诊大小无明显变化;1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于2个月时手术,2例于2岁时手术。

结论

超声可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作出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绝大多数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患儿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宫内置入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包裹的宫内节育器(IUD)对预防粘连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125例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均立即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留置7 d),然后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取出球囊导尿管后宫内置入圆形IUD,B组(41例)置入IUD+宫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C组(44例)置入IUD+可吸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22~71岁,平均(41.3±14.1)岁。所有患者均为初发,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20 d。32例患者中,有全身前驱症状者30例(94%),所有患者均有眼底后极部不同程度多灶性、泡状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视盘充血水肿,4例患者(6只
对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发病4.5 h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1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比较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后良好组(93例)与预后不良组(83例)相比,年龄较小[(61.4±11.5)与(69.0±13.2)岁,P=0.000],有糖尿病的比例较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减少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最佳途径之一,主要通过控制一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及心脏病、吸烟、饮酒、偏头痛等,另外首次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预警对于患者和医务人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将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观察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的效果及可行性。结果显示,支气管封堵器组插管时间短[(27.4±8.6)与(37.2±10.3)s],声嘶(1与9例)、咽喉痛(5与14例)发生率低,但术中移位率稍高[4与0例)](均P<0.05),两组定位时间[支气管封堵器组(115.6±25.2),双腔支气管导管组(11
目的探讨超声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单侧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行超声检查,观察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形态结构及内部回声,测量并比较健康志愿者及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两侧梨状肌及坐骨神经的厚度。结果健康志愿者梨状肌及坐骨神经均未见异常改变,两侧梨状肌及坐骨神经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患侧梨状肌及坐骨神经的形态结构及内部回声均有改变,且患侧梨状
目的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侵犯肝胆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临床、生化、病理证实的LCH患儿的腹部超声资料。结果8例患儿为多系统LCH,1例患儿仅累及肝脏。超声表现为肝弥漫性肿大,病灶多发,弥散分布。根据病灶分布特点分为中央型(6/9)、周围型(1/9)和弥漫型(2/9),表现为门脉周围晕征或肝实质周边小结节病灶或两者均有。8例胆管侵犯者表现为胆管壁不均匀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技术在乳腺结节检测应用中的可重复性。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有明确乳腺结节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侧乳腺行两次ABVS扫查,记录病灶数目、定位信息及大小,对两次测量参数计算组内相关系数(ɑ值),进行可重复性研究。结果两次扫查发现病灶数目分别为67个、68个,ɑ=0.997;两次扫查病灶距离乳头距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