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强调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寻求个人理解知识建构,确立了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是学习的甚础和前提。
  一、正确认识学生和学生学习,真正摆正学生的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学最终的目的,是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得到自我教育与发展。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虽然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启发提问,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但一切教学环节都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和知识不是容器和水的关系,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知识。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乔治·玻利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决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要遵从三个原则:一是教师要服从于学生的原则,当学生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不能要求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该服从于学生;二是教案要服从于课堂,当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三是进度要服从效果,当学生进行探索、研究、讨论而占用了较多时间时,不能为了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活动。
  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及真实的思维活动,一切活动围绕学生展开,这是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突破口。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独唱”与“领唱”的地位不可动摇,在此情形下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感觉走,这种教学模式又怎能起到“保底不封顶”的理想成效,学生也只能在教师定制的框架中发挥仅剩的一点点主动性。人本主义思想代表者罗杰斯也提出了“停止教学,开始促进”的口号。要让学生主动的学,必须还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自己的感觉,要由学生来“主唱”。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以便判断其前进的步伐,研究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进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適应学生的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
  1.“先学”导教
  “先学”导教是让学生先自己预习新知,记录自己的预习收获、创新、发现疑难问题。教师利用这些“先学资源”来指导备课和上课,研究学生的学匀基础与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出备课误区,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先知”导教
  先知者为“师”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可启发我们教师对师生、生生之间的地位进行重新认识。拥有几十个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班集体中必然存在着时时变化的“先知”者,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先知”资源,以他们为“领头羊”去叩响一扇又一扇知识大门,教师甚至可以让出“上课”、“板书”的绝对地位,让班中的“小老师”们站起来、走上来,说起来、做起来、动起来,教师则在一旁把握方向、适时点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学习的时空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先评”导教
  “先评”导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评价资源(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情感、学习状态、学习成效和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及对教师等的评价),从而调节对学生学习思想、技能、方法的指导。如评价学生试卷时,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卷面状况作自我分析和评价,找出自己进步的地方,出错的原因,提出注意点、疑难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学生愿听、愿学,能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让“活动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活动性”不仅指学生形体上的运动,而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个体行为,是学生自身的认知活动,是其他人和物所不能替代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数学”这个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指导学生看、说、动、想。看,就是观察,即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地感知,因为感知是思维的基础;说,即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反问、多争论,并能运用数学语言回答问题,复述知识;动,即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想,即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数学建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指路、搭桥。
  四、教学重心的转移并不等于教师作用的淡化和责任的放弃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师的作用时指出:“现在要敢于教,还要善于教,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这句话现在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应该明确一个观念,即学生自发状态下的学习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不是一回事,后者事前有适当的指导,事后有切实的考查,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显著。我们所提倡的以学为主,既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强调,也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数学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其前提是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学素质。
其他文献
目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elerosis,AS)的病理改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以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摘 要: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中职技术人才,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加强实训课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影响因素和实训教学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实训课教学的视角,提出了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实训课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培养,同时也要对广大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基础上给予小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在数学学习的构建中逐渐感受到数学之美。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是要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同时深度挖掘教材以外的内容,将德育与传统教学理念进行突破和补充。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专学校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认可,中专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育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难以适应,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如何引导新生尽快适应中专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专学生;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用性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欢迎,走进职业学院,学习一门技术,成为自己赖以生存的手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因此职业学校也逐渐得到人们
所谓“学困生”,简而言之就是成绩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般指智力正常,但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困难,还达不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给予补救或矫正的学生。那么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呢?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一、调查研究,全面了解  调查研究,是全面了解学困生成因的重要途径。为了准确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我们对142名学困生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访谈老师、访谈家长、
期刊
◆摘 要:简约是要能够用简单的素材,简单的手段,简洁的教学流程实施高效的教学,努力追求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要合理把握动态生成,让活动简洁、高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出简单之内的丰富;创设简单、有效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简约之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有效性  简约化数学教学不仅能节约教师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克服学生学习数学时可能出现的畏难、焦
作为一名在一线教师岗位上奋斗二十多年的老师,教育和接触的学生不计其数,深深体会到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来说多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习惯相当于学习成功了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能够节约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能够在同时间内大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我们老师来说首当其冲。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少,下面我就选重点的说几条:  1.上课专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