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神经末梢”起冲突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ph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屡起事端
  
  10月30日,星期五,是著名而神圣的“主麻日”,也是穆斯林集体做礼拜的日子。位于东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周围,早已部署了大量的以色列军警,以防前来集体做礼拜的阿拉伯人闹事,因为他们得到情报,说阿拉伯人准备利用集体礼拜的机会向以军发难,而事实上,近几个星期以来,已经有不少的冲突发生。
  结果,10月30日当天确有零星冲突,但规模并不大,也未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一般的媒体并没有怎么报道,只有巴勒斯坦的《日子报》有一则并不算轻描淡写的消息,似乎在不经意间提醒着人们,这仍是一块是非之地。
  仅仅在五天前,也就是10月25日,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严重的冲突。早上,圣殿山上还是静悄悄的,因为不是星期五“主麻日”,所以前来礼拜的人并不多,零零散散的祈祷者也只发出轻微的声音,只有树上鸟儿的啁啾偶尔打破周遭的沉寂。然而,临近中午时分,随着礼拜和祈祷者越来越多、在圣殿山及附近区域,冲突不期而至。
  说不清是谁先动手,等记者们反应过来时,以色列军警已经与祈祷者打成一团。石块、塑料瓶、水箱和塑料椅等向军警头顶飞来,军警们则手持枪械、警棍和树脂玻璃盾牌,向祈祷者发射眩晕弹和催汨弹,强行阻止和驱赶人群。在以色列军警的强大攻势下,不少祈祷者用T恤衫和头巾捂住脸部,退至阿克萨清真寺内,并往地上泼油,以使警察滑倒而无法进入圣城。
  冲突持续了数个小时,直到黄昏,圣殿山附近区域的示威者才渐渐散去,警方则依旧荷枪实弹,保持着高度的警戒,以防不测。在这场冲突中,有大约30名祈祷者和八名以色列警察受伤。以军还逮捕了18名示威者,被捕者中,包括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负责耶路撒冷事务的顾问卡迪尔。
  事发后,巴勒斯坦方面把冲突归咎于以警方,称以色列警察进入了阿克萨清真寺内。而以警方则予以否认,指责宗教极端分子试图挑起冲突。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发言人指出:“耶路撒冷是一条以色列人不应跨越的红线,以色列必须为它的行动负责,必须停止一切只会引爆冲突的行为”。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称这次冲突是“犹太复国主义罪行”和挑衅,呼吁巴勒斯坦人起义,称以方应“对这次犯罪的一切后果和事态发展承担全部责任”。
  再稍早些,9月27日,巴勒斯坦人认为一群犹太极端分子擅自闯入并参观圣殿山,于是向他们投掷石块,而以色列警方说,这些游客都是法国人。以色列警方动用催泪弹和眩晕弹驱逐投掷石块的巴勒斯坦人,双方互有人员受伤。
  这场冲突的后续行动一直在继续。10月9日,数十名巴勒斯坦祈祷者和抗议者在圣殿山向以色列警察投掷石块,警察使用催泪瓦斯和眩晕弹驱散人群,11名警察和至少五名巴勒斯坦人在当日冲突中受伤,警方逮捕两名闹事者。以色列限制了,祷告行动,规定只有45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才可以到阿克萨清真寺祷告,结果,平时平均有3万人来阿克萨清真寺,那天只有不足7000人被允许进入。在伦敦出版的阿拉伯语《中东报》认为,(圣殿山的冲突)又触及了巴以冲突的“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人类居住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瞳仁就是圣殿山。”
  事实上,上述冲突的事发地均出自圣殿山。圣殿山,阿拉伯人称之为“尊贵的禁地”。它是耶路撒冷老城东南角的一个长方形场地,场地南北长仅490米,东西宽仅280米,面积只有区区0.135平方公里。场地的四面高墙环绕,东面和南面的围墙还构成了老城城墙的一部分。然而,正是这块绝对称得上的“弹丸之地”,成了耶路撒冷“最疼的地方”,无论对犹太人还是对阿拉伯人而言,都是一处神圣无比又敏感异常的宗教圣地,加之它同时具有特殊的政治敏感性,所以,在巴以关系中,圣殿山被认为是冲突的“神经末梢”。2000年9月底,正是在这里,爆发了巴以之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当时,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登上圣殿山,成为点燃绵延数年的巴以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索。
  对阿拉伯人来说,圣殿山是仅次于沙特麦加和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早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夺取耶路撒冷后,建造了岩石圆顶清真寺。岩石圆顶寺里供奉着一块长17.7米、宽13.5米、高1.2米的巨石,根据伊斯兰传说,先知穆罕默德深夜从麦地那骑着名叫“巴拉克”的神马来到耶路撒冷,然后登上这块石头升到七重天接受了“天启”。因此,穆斯林视这块巨石为圣石,认为它与麦加天房中的玄石同样神圣不可侵犯。此外,岩石的每个裂隙、洞孔和痕迹都有各自的典故和传说,其中有一处传说是先知祈祷的地方,另一处迄今还留有先知穆罕默德的脚印。西南角附近一个状如宝塔的圣物箱里面的银盒内装有先知掉下的两根胡子。每年的先知“登霄”之日,这两根胡子都要向虔诚的穆斯林展出。岩石上还有一孔直径为80厘米见方的洞眼,通往石下的一个洞穴,人们可以沿着数级大理石台阶下到洞中。这个洞叫做“魂井”,因为穆斯林相信,人死后灵魂会首先到这里向岩石致敬,虔诚的穆斯林的灵魂也会聚集在这里。
  岩石圆顶寺是迄今保存最为完好、最为重要的伊斯兰早期建筑杰作,它充分显示了當时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高超和优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华丽的中世纪建筑之一。岩石圆顶寺还成为耶路撒冷的象征,是圣地的邮票、明信片和各种工艺品上最受欢迎的图案。此外,约建于公元710年的阿克萨清真寺,与岩石圆顶寺近在咫尺,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寺内有53根大理石圆柱、49根方柱,曾被学者们赞誉为“地球上最豪华最优美的建筑物和历史文化遗产”。
  而对犹太人而言,据他们的先哲考证,圣殿山是历史上的摩利亚山(又称锡安山),是亚伯拉罕向上帝祭献儿子以撤的地方。犹太大卫王征服耶路撒冷后,从耶布斯国王亚劳手中买下摩利亚山顶的打谷场,在上面为上帝筑了一座圣坛。他把象征神主耶和华和犹太人订立圣约的约柜从希伯伦搬到这里,这个约柜里安放着10块石板,上面镌刻着“摩西十诫”。犹太人还认为,耶和华造的人类始祖亚当就是用圣殿山场地的土捏成的,人类开天辟地的第一道神光就是从圣殿山处射向全世界的,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和宇宙的基石。
  此外,就更不用说圣殿山还有象征着犹太人精神寄托和心灵家园的西墙了(哭墙)。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犹太作家阿格农写道:“世界上很少有这样建筑,它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合材料,却牢固地连结在一起,就像犹太人民一样,千百年来,他们没有政府,却是一个团结的统一体。”字里行间对西墙的感情溢于言表。
  圣殿山成了耶路撒冷这座圣城中的圣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结怨 甚深,水火难容。由于双方都称该山是自己的圣地,很多古迹犬牙交错,不分彼此,说不清,理更乱,所以稍有不慎,就容易生发事端。从某种意义上讲,巴以冲突中最敏感的耶路撒冷问题其实就是圣殿山的归属问题。
  
  四方云动
  
  以色列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耶路撒冷和圣殿山。长期以来,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对以色列在圣殿山的举措多有指责,反应十分强烈。除了冲突,巴方还指责以色列故意破坏伊斯兰古迹,造成那城事实上逐步犹太化。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发生在2007年的“挖掘事件”了。
  2007年2月6日,以色列文物部门在重兵的严密把守下,出动军用推土机,在位于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的马格里布门外,推倒了两间木制的房子,然后开始进行地下挖掘。以色列文物部门说,这样做是为了修葺和加固通向阿克萨清真寺的过道,因为通向那里的桥廊在2004年的一场大雪中遭到损坏,当时只好临时用木料搭建,十分简陋,现在地基已松动,存在着安全上的隐患。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言人说,根本不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况且也不是在清真寺所在的院内,而是在外面,并且属于以色列的地界。
  然而,阿拉伯人都不这样认为。巴勒斯坦伊斯兰最高委员会主席埃克拉玛·萨伯利说,挖掘地在阿克萨清真寺之外,这是没错的,但它是从这个方向通向清真寺的惟一走廊;那里也不属于以色列的地界,按规定应由伊斯兰宗教基金会管理。薩伯利呼吁全球的穆斯林行动起来,“拯救阿克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当天的深度报道品牌节目“今日收获”中,用的标题就是“修葺,还是破坏?”巴解主席阿巴斯的政治顾问纳米尔·哈马德十分坚定地说,以色列是在“故意破坏”,他说:“以色列40年来一直想改变阿克萨清真寺的结构,这是最终使整个耶路撒冷犹太化的步骤”。
  为防止不测,以色列在开挖工程的当天,出动了2000名警察,部署在阿克萨清真寺及其周围,同时,禁止所有45岁以下的穆斯林进入寺内,并拒绝游客入内。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说,此事事先与伊斯兰宗教基金会进行过协调。然而,巴方对此断然否认。
  此事在中东地区引起轩然大波,不少阿拉伯领导人谴责以色列的行动。
  当时正在沙特吉达进行联合政府谈判的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要求以色列立即中止这一行动,称以色列是想破坏神圣的伊斯兰古迹,它将使中东地区的和平处于危险之中。时任巴联合政府总理的哈尼亚要求穆斯林行动起来,保护阿克萨清真寺。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色列也有强烈的抨击之声。以色列《国土报》报道说,以色列这样做,将会“点燃第三次起义”,包括来自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抗议和冲突。
  总部设在追拜的阿拉伯电视台在报道中认为,以色列此举是“在文物科研的幌子下进行的赤裸裸的政治罪恶”。各大阿拉伯报刊都以空前激愤的笔触,报道和评论以色列“破坏”圣殿山和阿克萨清真寺的做法。
  哈马斯政治局主席马沙阿勒也警告以色列不要“玩火”,它还提醒,2000年就是因为沙龙亵渎了“尊贵的禁地”和阿克萨清真寺,引起了第二次巴人起义,现在巴勒斯坦完全可以再一次起义。
  法塔赫下属的军事组织阿克萨烈士旅也说,如果以色列不赶紧停止挑衅行动,它们将予以顽强还击。甚至要发动“第三次起义”。当天,阿克萨烈士旅还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数枚火箭弹表示警告。
  事发后,在加沙、伯利恒、拉姆拉、希伯伦等地,都爆发了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军警的冲突,示威者蜊投掷石块的方式表示抗议。一些城市还进行罢工,宣泄愤慨。
  可以肯定,巴以双方围绕圣殿山的冲突还会时不时地爆发,而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对此进行的谴责、批评以及其他方式的激烈反应也会不断进行下去,除非实现巴以之间的真正和平。
  事实上,在发生9月27日和10月25等最近一系列的圣殿山冲突之后,阿拉伯方面已经做出了强烈反应。阿拉伯国家联盟对圣殿山冲突表示“极度愤怒”,指责这是以色列安全部队一次“有预谋的侵略”。约旦外交部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抗议“以色列军队闯入阿克萨清真寺”并“对这一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表示震惊”。
  
  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举行
  
  与会代表197人,来自中韩日三国,代表100多个学术单位,提交论文132篇,内容涉及韩国政治、经济、外交、历史、文学、宗教、哲学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及中韩关系、中朝关系与东北亚安全,汇编成册的论文集有厚厚五大本,两天内举行两场大会报告和20场专题研讨——这样的会议规模,让与会韩国学者吃惊不小,也让人看到中国的韩国学研究的成就:这就是10月23日-2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
  中韩建交以来,由中国各著名高校先后举办了九届“韩国传统文化学术会议”,大大推动了中国的韩国学研究和发展,也促进了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去年中国各高校韩国研究中心主任会议决定,自第十届会议起,将“韩国传统文化学术会议”更名为“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
  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继承中韩友好关系的历史传统,发展新时期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办单位是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
  2009年不仅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90周年纪念,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韩国“三一运动”和中国“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更是中韩两国建立和实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第二年。中韩关系向何处去?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推进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些中韩两国政要和学者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都征会上得到充分研讨。会议的成功举行,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进一步增进两国的友谊,为中韩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本刊代表与会
其他文献
称中国应改变视西藏为“藩属”的传统观念,以“边地”视之。从“藩属”到“边地”,这种认识上的转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反映了张荫棠对中国在藏主权的高度重视。    张荫棠(1864~1935),广东新会双水人。其父为清代浙江海防水师总兵张蓉光,其兄为享有“绝域使才”之名的清朝第三任驻美公使张荫桓。张荫棠曾以举人员外郎身份在总理衙门管理对英交涉事务,之后在1896年~1913年间,两次出使美国
哲人其萎堪哀痛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前所长,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文史哲学者陈乐民同志,不幸于2008年12月27日撒手人寰,驾鹤归西享年78岁他的辞世,对我来说,并不感到特别意外,因为他患肾衰竭进行血液透析已十好几年,被认为是创造了奇迹前些天我和老伴去医院探望,看他仍旧头脑清醒能正常对谈,还开玩笑,而身体却已极度虚弱所以我们在回家的路上就议论说,陈乐民大概出不了院了虽然早有精神准
鸠山和小泽选择此时辞职,考虑的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与进退,更多的还是为民主党的未来着想,意在挽回民意。    在2009年8月大选中将老牌执政党自民党拉下马的民主党,执政未满一年,便出现了2010年6月2日的一幕——首相鸠山由纪夫与干事长小泽一郎双双辞职。民主党执政后面临的第一次大考——2010年7月参议院选举在即,却出现阵前换帅这种兵家之忌。    “黑色”的“小(泽)鸠(山)”飞去    “小
              
“一菊”虽激起千层浪,背负历史包袱和现实矛盾的民进党仍在踌躇观望。  5月21日至24日,民进党中常委、高雄市长陈菊冲破“急独”势力阻挠,以“推介高雄世运会”之名,参访北京、上海两地,成为迄今民进党参访大陆最高位阶的公职人员。由于陈的“台独”色彩一向浓厚,加上刚结束的“5.17反倾中(呛马)大游行”余温犹存,因此,陈的此次大陆行不但引发岛内各界高度关注,更在民进党与“独派”阵营内掀起轩然大波。岛内
与前两任的“阳光政策”和“和平繁荣政策”拉开距离,提出要贯彻对等的相互主义原则,从而招致朝方的指责。    7月6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对结束朝鲜的核计划有帮助,他愿意同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会晤,并表示:“我已经做好准备,随时都可以(会晤)。”但7月8日,朝鲜方面断然拒绝了李的建议,朝鲜发言人表示,“(李明博)推翻南北宣言,(我们)绝不能容忍……这是粗鲁的行为。”  7月
“田纳西!友谊!”大卫·霍克众议员将一枚精致的田纳西州徽章放到记者手里,一边说着每遇见一个新朋友都会说的见面语。大家纷纷优雅地与记者握手。微笑挂在他们脸上,他们在中国的旅行显然十分惬意。  这是应全国青联邀请访华的美国青年政治领袖理事会代表团。美青理会创立于1966年,是一个跨越共和、民主两党的政治性青年团体,成员大部分是美国政界和经济界有一定影响和发展前途的青年领导人。这次来中国访问的成员一行九
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陆克文在国会重开之际。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向澳洲原住民正式道歉。  那一天,国会大厅挤满了前来旁听的原住民和具有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成千上万的市民驻足马路旁与公共场所,屏着呼吸倾听新总理的讲演。“对不起”这样简简单单三个字宛如万钧雷霆,在成千上万听众的头顶滚过。骤然间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鼓掌声,许多人扼腕长叹。许多人热泪长流。    文明史背后的一幕悲剧
国际专家分析结论令人吃惊:塔利班已呈“中兴之势”,有可能再度问鼎阿富汗!    随着奥巴马政府上台,阿富汗和塔利班问题重新进入美国的重要外交日程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买恐怖袭击案,更凸显了解决塔利班和地区恐怖极端问题对南亚安全的迫切性然而,时事变迁,塔利班虽无主政阿富汗时的实力和气魄,但亦并非昔日败走麦城的草寇,解决起来恐怕并没有美国反恐东移说起来这么简单布什走了,塔利班还在,并且恐怕还会等
发生在新疆的7.5事件,被认为是东突势力的两个主要派别——“世维会”和“东伊运”所操纵的,因而这两个组织及其头目们再次进入全中国人,乃至全球人的视野。    世维会:疆独分子的“新衣”    早在2003年12月15日,中国公安部就公布了第一批认定的东突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和东突厥斯坦新闻信息中心。  此次7.5事件的境外操作者——世维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