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计算机专业三创人才进阶式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1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计算机专业在创新创业创意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分析三创教育在高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设计进阶培养模式来实现三创工作,提升创新思维,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教育新途径。
  关键词:新工科;计算机专业;进阶式;三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19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Advanced Training Mode of Three Creative Talents in New Engineering Computer Specialty
  DONG Lei-gang, CUI Xiao-we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Baicheng 137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in terms of innovative ideas have plenty of room to improve. The paper analyzes three creativ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designs the targeted advanced cultivation model to realize three creative work, to improve the creative thinking and explore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way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computer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model; three creatives
  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职称,也是“新工科”方案对普通高校提出的新要求[1]。所以,在新的需求下,为培养“新工科”人才,高校必须转换教育理念,本课题将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以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系统的、有层次的进阶式三创教育培养模式,实现从低年级学生到高年级学生、从基础模块到高阶模块、从理论环节到实践环节的全方位覆盖,形成层次分明、有序衔接、相互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切实努力提升三创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稳步提升。同时,有效地促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与具体的专业教学良好结合,实现“学习专业、融通专业、连接企业(产业)、创业运营”。
  1 教育现状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日趋成熟,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在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发展双料推进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特质,具体表现为:一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受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政府、高校与社会等相关创业教育责任主体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国外的创业教育有着较为良好的社会基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各责任主体分工明确且互动默契。三是,具有系统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四是,创业教育师资多元化。五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充足的资金支持。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大约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大的宏观政策指引下,普通高校基本都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尝试和努力。在这三十年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创新创业教育大致由四个过程组成:教学过程引入创新创业;高校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至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高度;对校企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训练。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2019年,国务院在《调查报告》中评价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缺少优质的双创教育资源,双创比赛效果欠佳,就业率仍然是很多高校片面看中的指标。当下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明晰的定位;缺少有经验的师资;课程内容和实施缺少实战性;缺少好的创意;大学生缺少创新创业所需的工作场所和物质条件[3]。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发现,没有好的创意就无法实现创新,更谈不上实现创业。所以,我们高校要做好“三创”,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有好的创意,以创意来驱动创新,以创新来引导创业,这就需要我们高校要建立“创意创新创业”三创教育体系。
  2 构建三创型人才进阶式培养模式
  2.1 培养目标
  设计并试行“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三创型人才进阶培养的课程体系、能力体系及教学模式,探索适应当地需要的计算机专业培養方案,打造三创型人才教育的标杆。
  (1)促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有效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学习专业、融通专业、连接企业(产业)、创业运营”的理念,培养“新工科”人才。
  (2)加强计算机专业在创新方面的建设,尤其是在提高学生在动手实际训练方面的创新,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本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全国相关行业的需求提供实践和创新能力优秀的专业人才。   (3)积极与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进行对接,提升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实施协同育人,走出一条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优秀的人才培养道路。
  2.2 方案设计
  (1)三创意识培养。挖掘学生创意的种子、创新的意念、创业的动力,使学生了解创意的来源与实质,掌握创新的技术与关键,明白创业所需的要素和所具备的能力等,使学生掌握开展三创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使学生具备专业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举办历年创新创业成果(图片、影像、实物)展览,使学生零距离体验和感受三创成果,激发培养学生的三创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有意识有动力地去思考创意创新创业[4]。
  (2)三创技能提升。以教授学生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为主,训练并培养学生敢想敢干的动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多种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三创能力。要以项目案例、各类实践竞赛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导与提升。通过课堂项目案例、综合实验训练、创新实验室常规项目训练、课程设计、参加区域内的学科竞赛活动等,训练和提升学生的综合项目设计能力,以及三创工作需要的多方面能力。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对项目案例和教学方法进行反馈和完善。
  (3)三创实践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项目或者模拟项目,撰写相应的创业计划书,开展真实的实践与训练,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过程和创业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的立意、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创业融资、创业流程与相关法律。通过这种实践,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目前企业及行业情况,认识到创业的机遇和风险,知道企业运行的过程,管理策略及技巧等[5]。通过创新实验室高级项目训练、参加高级别学科竞赛活动[6]、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加校外企业实践实训实习、组队参与尝试创业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三创能力。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对项目案例和教学方法进行反馈和完善。
  (4)三创孵化教育。面向启动创业项目的学生,进行相关的业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处于此阶段的创业团队,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企业活下来并获得发展,这就需要在创业思维与精神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管理技能。
  2.3 方案实施
  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三创型人才进阶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建立错落有致、循序渐进的进阶式三创教育体系及实践能力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专业技术人员。建构以专业技术能力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为主导,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以项目案例为导向的模块化专业课教学模式以及“二段式”实践教学模式[7],培养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高、技术水平过硬、敢于创新的新工科计算机人才。具体方案实施如图1所示。
  (1)针对三创教育专业性,以项目案例为基础,灵活建构专业课授课内容和方式。
  根据用人单位需求,结合学生水平和教学实际情况,将企业里完成的实际项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抽取和优化,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案例,且涵盖专业课的主要教学内容[8],使学生在边学边练中,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夯实了基础,锻炼了实践应用能力,为三创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针对三创教育实践性,构建二段式实践教学模式。
  ①校内实践—借鉴 “Capstone Course顶点课程”模式的实践教育
  为解决高校培养的学生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问题,将“Capstone Course顶点课程”模式引入计算机专业三创实践教育,完成“IT职业见习项目”。采用的项目均由企业的实际项目抽取简化而来,学生可跨专业自由组队并进行岗位分工,并由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专业人员组成联合导师团队,按企业工程项目实际流程进行,使学生对工程项目的操作有清晰认知,提高职业素养。
  ②校外实践—企业实践教育
  针对专业和所要实习的部门及岗位制定完善的计划,“带着目标去见习,收获结果返校园”。完善企业实习监控体系与保障机制,开发利用实习在线管理平台,做到可记录实习内容、可追溯实习状态、可反馈实习效果、可跟踪实习全过程,与企业真正合作达到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的良好生态。
  (3)构建系统的、有层次的进阶式三创教育培养模式
  按照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专业特点, 从基础到顶端, 多元参与, 循序渐进,探索从低年级学生到高年级学生、从基础模块到高阶模块、从理论环节到实践环节全方位覆盖的进阶式培养模式。
  3 结语
  为了在新工科建设的大环境下,努力提升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采用进阶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侧重和突出实践能力,探索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為接下来进一步深化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先传,王浩,陈秀明,等.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1):112-116.
  [2] 刘艳梅.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6):133-134+151.
  [3] 李晓磊,张伟,刘磊,计湘婷.新工科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程序设计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计算机教育,2021(2):75-79.
  [4] 江家宝,刘拥,陈丽萍.新工科建设中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计算机教育,2020(9):150-153+158.
  [5] 谭艳萍,罗永,熊琰.“新工科”背景下的物联网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12):166-167.
  [6] 董雷刚,李梓,崔晓微,张丹.以创新竞赛提升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5):85-88.
  [7] 张景安,赵向兵.计算机专业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6):113-116.
  [8] 李强,徐婉珍,沈洪锐, 等.“科研反哺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153-156.
  【通联编辑:王力】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猪肉注水、瘦肉精等安全问题频发。本文通过研究使用光谱技术检测生鲜猪肉方法的发展现状,包括了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技术、多光谱技术以及猪肉品质的理化检测指标,概述了当前世界对肉类产品的检测研究,最后,针对当前的肉类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结合多种检测技术,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关键词:光谱技术;猪肉品质;多元回归模型;总挥发性盐基氮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随着云计算服务的不断发展,B2C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在进行部署时需要在云服务器和传统服务器之间进行选择。本文通过对影响服务器选择的三项指标参数:网站系统访问并发数、服务器带宽、网站系统存储容量进行测算,研究出B2C电子商务企业在部署B2C电子商务网站系统时,采用云服务器比传统服务器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站;网站系统;云服务器;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渐进入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目前微信、QQ等信息工具已成为中职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扩大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管理;德育建设平台;网络家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
摘要:该文通过阐述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与措施,希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弘扬爱岗敬业,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设计出结合创新意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的案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特色,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
摘要:为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软件选讲》考核评价的负面效应,更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推进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选取安徽三联学院两个班级学生的《应用软件选讲》期末考核成绩为样本,结合SPSS20.0软件采用相关分析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软件选讲》考核评价方式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考核评价;应用软件选讲;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为了更好培养适合IT信息产业和智能产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该文从探索适合高职“云物大智”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从人才培养定位、新专业群与旧专业群的互补互推、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对接、建立产业学院“双主体”育人四个方向来展开探索,同时结合所在单位的实践工作进行全面阐述。为其他高职或应用型本科开展“云物大智”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
多媒体技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该课程考评体系构建,促进课程建设,能更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本文简要分析了OBE理念的特征与多媒体技术课程传统考评的不足之处,从渗透教学发展评价理念、科学选定课程评价维度、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内容等角度进行探索该课程的评价体系,力争实现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该文阐述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计算机操作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内容的基本构成情况。以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们学习的两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相应的考核结果,通过分析得出三者之间的关联,找出学生不能够熟练掌握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非计算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催生教育的深刻变革。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宁夏高职院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现状,研究提出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专业技术保障人员队伍建设,助推宁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宁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中
摘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的数字电路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契合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以提高课堂成效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以提升计算机系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行业发展要求、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成长需求为指引,立足课堂、课程双维度,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构建多课堂协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措施,拓展师生互动方式与渠道,提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