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从“坏孩子”到顽皮老者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在互联网上遨游、欣赏高清电视转播节目、与千里之外的朋友视频通话时,你可曾想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发明的“光导纤维”,正是它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让我们走上了信息高速路。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被誉为“光纤之父”的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这是继钱学森堂侄钱永健去年问鼎诺贝尔化学奖后,华裔科学家再度出现在诺奖的最高领奖台上。
  在这巨大的荣耀背后,高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童年时的“坏孩子”
  
  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名大律师,家境比较富裕。他的家住在当时的法租界,一家人住着三层小洋楼。
  高锟从懂事起对新鲜事物就充满了好奇,家里的三楼成了他童年的实验室。他曾经制造过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后来又迷上了无线电,8岁时,他就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高锟还曾按照书上说的配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和,加上水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然后放到阳台上风干,待风干之后,他看到楼下没有路人过时,扔到了楼下的柏油路上,果然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引得警察都赶了过来。
  1944年,刚读完小学的高锟随父亲移居香港,随后入读圣约瑟书院。高中毕业后,高锟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大学,进入大学后,高锟对电机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港大当时并没有开设电机工程专业,这让高锟非常遗憾,他多方查找资料,看到英国伦敦大学的电机工程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便动了去英国读书的念头。他把自己的想法对父亲说了,父亲又一次支持了儿子的选择。就这样,1954年,21岁的高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孤身一人踏上了远赴英伦读书的国际航班。
  大学毕业后,高锟进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当工程师,凭着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真才实学,他的能力很快引起了公司上层的注意,并被聘为研究实验室研究员,在实验室工作期间,高锟深感自己在应用科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公司的支持下,他又考入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读书期间,他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其动手能力及独到的思维视角让导师对他赞不绝口。1965年,高锟博士毕业了。从此,他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成就。
  
  光纤面世前,曾被嘲为“痴人说梦”
  
  高锟在伦敦大学读博士期间就注意到,进入19世纪以来,人类陆续发明了电报、电话等,使得长距离的信息交换成为可能。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越来越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高速、便捷,信号损失很小的长距离信息传递介质。这个信息传递介质用什么材料做最好呢?
  他设想利用一种玻璃纤维传送激光脉冲,以代替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通讯方法。通过3年的潜心研究,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用玻璃制造一条比头发还要细小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作为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传送管道。
  对这个设想,许多人都匪夷所思,甚至认为高锟是在“痴人说梦”。但高锟经过理论研究,充分论证了光导纤维的可行性。不过,他为寻找那种“没有杂质的玻璃”却费尽了周折。为此,他去了许多玻璃工厂,向不同的材料专家请教,但专家们都说,就当时的科学技术而言,这几乎是没有可能做到的。
  一意孤行的高锟,除了埋首研究自己的理论之外,还向当时美国通讯界的权威——贝尔实验室推销自己的想法。但同样不被看好。
  在不断的实验和多方奔走后,高锟的理论终于得到通讯界以外的玻璃生产商康宁公司的赏识,并在高锟的指导下发明了石英玻璃,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使科学界大为震惊。直到4年后,高锟才等到了光纤大量投产。而首个真正的光纤传输系统,1981年才正式面世,并在全世界迅速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
  如今,利用多股光纤制作而成的光缆已经铺遍全球,成为互联网、全球通信网络等的基石;光纤在医学上也获得了广泛应用,诸如胃镜等内窥镜可以让医生看见患者体内的情况;光纤系统还在工业上获得大量应用,在各类生产制造和机械加工等方面大显身手。
  高锟的发明不仅有效解决了信息长距离传输的问题,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鉴于高锟对人类通讯技术的巨大贡献,他被誉为“光纤之父”,但因为专利权是属于雇用他的英国公司的,高锟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财富。对此,高锟笑着说:“只要对人类的发展有益,我个人的所得并不重要。”
  
  忠于爱情的顽皮老者
  
  光纤是高锟一生中最大的成就,而另一项萦绕他一生的成就则是甜蜜的爱情。
  高锟与夫人黄美芳邂逅在伦敦。当年高锟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刚负笈英国留学,而黄美芳已到了伦敦几年。在一次同乡会上,高锟见到黄美芳时,便被她娇俏、活泼的模样打动了,当他了解到黄美芳学业也很优秀时,就对她动了心。黄美芳觉得高锟老实得可爱,也喜欢上了他。
  两人相处不到一个月,黄美芳便给了高锟一个考验。一次,两人到咖啡厅喝咖啡,黄美芳对高锟说:“我有个想法不知你同不同意?咱们能不能半年内不见面,如果半年后,我们彼此还牵挂着对方,心里觉得痛的话,那便是我们真心相爱了!”说完,她凝视着高锟,等待他的答复。
  虽然与黄美芳仅仅相处了一个月,高锟已经爱她爱得如醉如痴了,看她提出这么一个建议,又不像是开玩笑,一下子慌了。他急急地说:“那怎么能行呢?感情都是平时朝夕相处培养出来的,你让我半年内不见你,这不是害我吗?美芳,你不要这样考验我了,要是现在我们两人没信心,半年后也不会有信心,相信我是真心爱你的!”
  看着高锟急得脸都白了,憨厚诚恳的样子着实可爱,黄美芳扑哧笑了,点着他的脑门说:“你在实验室里多么难的实验都没难住你,这半年的考验都熬不住了,好了,我答应你了!”听到这话,高锟才笑了。两年后,他们结了婚。
  在黄美芳的陪伴下,高锟在科学上攀登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峰。黄美芳也成了丈夫的得力助手,平时帮他查阅资料,设计电脑程序,就连高锟1966年宣读论文时的电脑幻灯片,也是黄美芳帮他做的。有妻子在身边,高锟感到心里很踏实。
  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中国香港,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一直到1996年才卸任。因为他的杰出贡献, 2000年,高锟与邓小平一起被《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但无论高锟名望多高,成就多么显赫,他一回家,就成了那个柔情似水的男人,对妻子百般呵护。
  一如童年那个对什么都好奇的“坏小孩”,生活中的高锟也充满了孩子气。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位置退休后,高锟迷上了打网球和做陶艺,他尤其喜欢做陶艺,黄美芳也乐得看到丈夫像个孩子似的,满脸专注地抚弄泥土,看到自己做出满意的作品,他便高兴得手舞足蹈。
  高锟和黄美芳育有一儿一女,都在美国硅谷生活和工作。每年即使工作再忙,高锟都会抽出时间和夫人飞到美国探望孩子。而且每次家庭聚会,高锟都要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菜肴。这个时候的高锟,不再是一个人人敬仰的科学巨匠,而成了一位柔情似水、和蔼可亲的长者。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为父“正名” 老夫妻奔波20载  现年66岁的河北省邯郸市民李瑞霞一直以来内心有个心愿:找寻身为烈士的父亲李慕贤的埋骨之地。1984年,李瑞霞和丈夫郭占瀛开始了寻找历程。郭占瀛辗转河南数个城市,拜访岳父的战友、朋友、生前接触过的当地百姓。最终一名知情人告知郭占瀛,李慕贤和其他的12名烈士被敌人集体枪杀于南阳机场,遗骨就在南阳市13烈士墓中。当他们找到这个烈士墓时,发现只有两名烈士有名字,其余11人
期刊
一位人类学者说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人类所建立的最长久的关系之一,有积极、有互助,但也常常包含着愤怒、紧张和矛盾。”一项研究发现,不少父母与子女都曾有过关系紧张的时期。出人意料的是,有些子女年龄越大,与父母的关系就越不好。  听听下面三位站在做父母的角度怎么说——    敢于对儿女说“不”  ■黾子    时下“啃老”现象相当普遍,窃以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们的溺爱纵容了有“啃老”倾向的子女。 
期刊
为表达老艺术家、老同志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祝福,展示老艺术家、老同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9月17日由文化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主办的“文化部离退中心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演出”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文化部相关领导和中央十几个部委老干部局的领导和老同志观看了演出。  此次演出,有姜嘉锵、曹灿、柳石明、冯志孝、吴国松、王铁锤、张淑桂、宋琛琛等老艺术家合唱团、老艺术家朗诵团等100多位老艺
期刊
广西桂林市有一名叫金秋斌的退休老太,只有小学文化,竟在7年间轻轻松松地“借”走了近40名市民600多万元,行骗次数多达200多次,其中400多万元构成诈骗。2009年8月20日,广西桂林市中级法院判处金秋斌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金秋斌的诈骗伎俩并不高明,却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只因为她掌握一个诱饵——“房地产”。    心理失衡借钱投商海    金秋斌生于1944年,退休前是桂林锁厂的
期刊
同居“隐患”,  男友发达归来情已变    20年前的刘兴华是一位帅气、俊朗的小伙,31岁的他颇具经营头脑,当时他就是一位拥有书店、饭店、酒吧、水产商铺等四家企业的大老板了。尽管有不少女孩对他倾心,但他都不为所动。  当年3月,刘兴华在成都春熙路开的书店缺一批紧俏书籍,经人介绍,结识了另一家书店老板彭红梅。爽快的彭红梅以低价转给他这批书,让他心生感激。彭红梅不仅长相漂亮,而且毕业于名牌大学,这让刘
期刊
2009年9月10日下午,中央国家机关老年大学第六届“红飘带”文艺演出在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举行。  此次活动是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老龄办公室主办,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承办,中央国家机关各部老年大学协办的。  随着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学员欢快、激昂的舞蹈《沸腾的黄土地》,文艺汇演拉开帷幕。整场节目丰富多彩,融合唱、舞蹈、戏曲、器乐合奏、时装表演等文艺节目为一体,台上演
期刊
老教师观礼台  一口气拍了三百张照片    年逾古稀的马安健来自湖南省株洲,他从事农村教育50年,以研究推广农村儿童复式教育而受到大家的尊敬。1979年,他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今年国庆,马安健就是作为全国劳动模范被邀请进京参加天安门的国庆观礼。  10月1日,马安健和诸位观礼代表早晨5点20分就起了床,6点钟吃饭,6点20分便从住地出发,7点钟统一到国家展览中心接受安检。特别难得的是,经过上
期刊
羽坛少帅李永波一提起父母,心里就会涌起无尽的柔情和深深的牵挂。  李永波于1962年出生在大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因为家里已经有4个孩子了,他的出生还曾让父母颇为难。幸好,李永波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过武术、舞蹈,但他更爱体育运动,一玩起球来就全心投入、忘我拼抢,他曾两次因为踢足球将脚趾踢断。他跑得也很快,曾获得过大连市少儿运动会短跑第一名。  1974年,12岁的李永波正读小学5年级,辽宁省羽毛球队
期刊
老有所好,“冠军教头”要做“藏獒司令”  2004年10月28日,60岁的马俊仁从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田径赛场内外拼搏了大半生,名满天下的他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家里颐养天年了,可马俊仁却显得焦躁不安。  一天,在午饭桌上,马俊仁对老伴说,这几年他被一些事情弄得心力憔悴,他准备到云南西双版纳去开荒种地,那里没人认识他,他只想做一个自由的农民。  赵淑清知道老伴的犟脾气,认准了的事情八
期刊
92岁女歌手打入排行榜前20名  英国92岁女歌手薇拉·琳恩(Vera Lynn)的专辑挤进英国排行榜前20名,让她成为年纪最大的排行榜歌手。早在70年前,二次大战开打的时候,琳恩就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歌手了。二战期间,她常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劳军,成了军中情人。后来还受封成为女爵士。唱片公司为了纪念二次大战开战70周年,整理了她24首成名曲,推出专辑,打败了包括U2、痞子阿姆等歌手,进入英国排行榜前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