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你的编辑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好,我是负责你新书的编辑年子……
  身为一个编辑,无论是丛书或报刊杂志,总免不了会有写信或直接打电话,跟作者联络沟通的时候。面对第一次接触的作者,很多时候,我都会先写一封如上这般的信,礼貌上打个招呼。
  当然,因为作者的年龄身份,以及所书写的书籍类别不同,在应对进退上,感受也会不一样。
  当作者的年龄层和自己比较接近,或是个性幽默一点(例如图文书作家),通信到后来,都会出现“喔”、“唷”、“呵呵”、“哈哈”之类的欢乐词汇,到最后,也常常跟作者成了工作以外的好朋友。
  如果是年纪较长、人生经历丰富的前辈,或是妙笔生花的文艺人士,在写信时,当然不免多了几分尊重,和小心翼翼的紧张。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编辑对作者有着某种程度的熟悉与亲切感,在从事编辑工作的时候,似乎会更热情、更感同身受,也更能捉住作者作品的精髓;尤其是文学创作,往往会在了解作者的成长背景与生活经历后,对作品中的某些特色、反复被强调的主题,感到恍然大悟。
  如此一来,在书写书籍介绍的文案和相关资料时,就不容易出现误解或扭曲,更能将作者浇灌在书中的精神,忠实地藉由寥寥数百字的“简介”传达给读者。因为,对读者来说,编辑就是扮演着作者与他们之间“在书上”沟通的桥梁嘛!
  “懂得倾听作者的需求,把他们的书当成自己的书来对待,或许就是好编辑了吧!”
  我想起了那一夜,为了手上编辑的新书《父后七日》,和作者梓洁通了两小时电话的回忆。已经忘记了是梓洁还是我讲出这句话的,也或许,我们两个都没有说出这句话;但是,那时候相谈的欢乐,真的让我充满了“想把这本书做好”的一百分干劲啊!
  其实在那两个小时里,我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在聊书的内容,或是讨论“编辑事务”这种工作上的话题。相反的,我们聊写作、聊感情、聊八卦、聊女生会感兴趣的各种事儿;但是,在这些看似与书无关的对话中,我反而对梓洁创作里的情感,有了更直接的体会。
  虽然,梓洁的散文集名叫《父后七日》,但其中写的不只是父后、不只是对父亲的缅怀与思念,更多的是她这些年来生活的点滴足迹。
  听闻这本书写了七年,我忍不住向她确认,她说的确是2003年到今年间断续写成的没错,此次为了出版,还把好些旧文都斟酌修改了许久。我大笑说,难怪呢,里头字字句句都可以看出你的用心。因为梓洁的文字读来舒服自在,就像是她在你面前对你絮叨,真挚不已,亲切得很!
  其中,我最喜欢看梓洁写宅女、写养猫经,和她的城市生活,令人深有同感,我可是一边看,一边猛点头称是,提到这部分,还忍不住滔滔不绝地分享起我的养猫之乐。而她写旅行则令人神往,到日本住在书店里,云南旅途中幽幽想起远方那眷恋的“你”,风景、情感都跃然纸上。
  反而,对于思乡、对于《父后七日》,一开始读,我的感动并没有那么深。
  还记得那天我对她说,因为很久没有经历过失去亲人这种事了,所以无法感同身受她对父亲的思念与悲伤。也因为我不是离家北上的游子,所以不知近乡情怯是如何。
  没想到,后来到各书店通路介绍时,自己在一遍遍地描述情节时,竟也不自觉地动容,那一瞬间,我知道梓洁的文字跨越了个人经历的隔阂,以另一种形式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听我介绍的通路采购们。
  现在,《父后七日》终于出版了,当初时间紧凑的制作期仿佛已是遥远的过去,生怕写不好文案的压力也早就解除。这本书在还未上市前,就在各大网络书店引起热烈的反应,上市后更是气势如虹!看在我这个“后妈”的眼里,心中也有种为孩子感到骄傲的成就感呢!
  “你好,我是负责你新书的编辑……”因为这句话,我和梓洁牵起的不只是工作上的缘份,早已相约把酒言欢的我们,要延续下去的,是之后远超越一本书制作时间的情谊啊!
  很开心能够认识你,梓洁!也要说,《父后七日》,加油!
其他文献
新作者出书,有些经不住市场考验,很快就如泡沫般消失;有些初试莺啼,恰好赶上社会需求潮流,出来的作品既叫好又叫座,于是再接再厉经营出个人品牌。  吴东龙是后者。2006年《设计东京》在台湾甫一出版便大受好评,2007年飘洋过海,在大陆同样大受欢迎。2008年,他又推出《设计东京2.0》。在两岸文创产业同受瞩目的环境下,吴东龙的设计旅行书,像一颗美学的种子悄悄发芽,满足了一般人对于深度美学之旅的需求及
期刊
时尚廊  北京 Beijing  心水推荐  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包益民/著 中信出版社  这本书对于设计师,或是从事文创工作、为人生事业在努力奋斗的年轻人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为梦想而奋发的态度。从包益民人生经验的分享中,读者窥视到了一个明星创意教父的生活和工作,并得以参考它的方法。  包益民是一个有能力有竞争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幸运的人。他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我的生活和工作其实非常融
期刊
2010年6月。傍晚的星马咖啡会所。  品着咖啡,听着音乐,我的心和书城的读者一样宁静,因为我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半个世纪以前,他以一首篇幅短小而美丽动人的诗歌《错误》享誉文坛,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尤其脍炙人口,数十年来,打动了无数华文读者的心弦。即使他出版的诗歌算不上多,但在台湾流传的程度,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等。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任侠
期刊
Text_春眼秋手(大陆) Design_Phil Mattson (Channel.ad)    在中国,有多少人叫建军、建国?有多少人叫卫东、红革?中国的父母好像特别偏爱用历史大事件来给自己的孩子命名,孩子沾上磅礴的历史气息的同时,也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于是,每次人口普查之后,就会传出叫某个名字的中国人口,甚至超过一些小国家的总人口的趣闻。一个人重名也就罢了,如果一家8个孩子分别叫:赵解放
期刊
Ryan在《台湾电影爱与死》里说,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台湾电影史上最多惊喜、或高或低、有悲有喜的指标性十年,2010年的《艋舺》热,代表着海角热潮的正式结束,今年是“后海角年代”的真正起点。  我突然怀起旧来:“台湾电影的评论,以前看到比较多,近几年好像少了。”Ryan看着书架上的藏书,说:“80年代新电影时期的论述当然很多,90年代以后焦雄屏老师出了多本介绍台湾电影的专书,还有卢非易老师的《台
期刊
如果说在2000年向出版社提到电子书的概念,我想没有出版社会当作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或即将发生的趋势。过了十年,美国亚玛逊网络书店出了kindle(据报道信该网站电子书的销售数量普遍超越精装书),大陆汉王电子阅读器的销售也逐渐加温,至于在台湾则有远流出版社即将销售的金庸机(因为该电子阅读器内建金庸小说而称之为金庸机),消费电子公司Sony也开始销售电子阅读器,而Apple的iPad的销售更是卖到缺货。
期刊
南方家园隐匿在台北东区的一条弄巷里。与热闹的东区形成鲜明对比的这条小巷,宁静秀气,有居民栽种在自家门口的绿色植物,也停靠着汽车,这是安安静静谨守过日的好地方。南方家园租的是一、二层的小公寓,邻居们是住家而不是什么办公室。“文学五小”之一的九歌出版社离这不远,不过她们并没去串过门,发行人刘子华顽皮地说,“他们都是比较资深的编辑,可能再给我们十年的时间就会过去串门啦。”公司的门口没有明显的招牌,却摆放
期刊
今年是张爱玲九十华诞,又是她去世十五周年。听说会有一些纪念活动,还有几本书要出,譬如《张爱玲私语录》。我本无心做“张迷”,却收集了甚为可观的张爱玲作品的初发刊及初版本,可以写一本《张爱玲书影录》了。  六十几年前,一个聪明的男人说了一句话:“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二十年前,我做了一项统计工作,把家藏旧刊中老向(王向辰)和张爱玲的作品名目一一抄在本子上(老向今天仍是
期刊
“这是个适于人们做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于过日子的好地方。”台湾作家叶石涛笔下的台南生活慵懒闲适。  而在另一位作家王浩一眼中,台南是收藏历史的潘多拉宝盒,细察宝盒在在都是故事。他整理、记录、书写这些来自宝盒里的故事——他写台南的旧城魅力(《台南旧城魅力之旅》,三册);记录它小吃的古早味(《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纪录》);讲述台南历史现场230年里的故事(《在庙口说书》);探究这个城市里
期刊
北京建外SOHO,特立独行的白色楼群曾是北京最先锋的时尚地标。2005年10月底,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蒲蒲兰绘本馆落户这个时尚之都,以其独有的温馨、可爱,又不失前卫的设计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绘本爱好者。  蒲蒲兰绘本馆是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儿童书店。该公司由日本著名的儿童读物出版社白杨社于2004年7月在中国投资设立,定位为“儿童文化企业”,主要经营经典儿童读物,策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