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采矿工程本科生培养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矿工程专业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办学经费不足、师资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等众多问题。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贵州省教育厅将采矿工程专业确定为“贵州省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把采矿工程专业建设成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一流品牌专业,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推动西部煤炭工业建设及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采矿工程;本科生;贵州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146-03
  一、引言
  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到2020年全省煤炭产量控制在2亿吨左右。“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煤炭产量仍将小幅度增加[1],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对采矿工程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目前,贵州省内有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在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必将制约贵州省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培养采矿工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贵州高校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地处西南欠发达地区的贵州大学为例,分析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策略,探讨西部欠发达地区采矿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思路[2]。
  二、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状
  贵州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设置本科专业137个。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获批贵州省首批重点学科,2007年入选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批“矿物资源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点,2015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17年入选贵州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三、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共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8人,在读博士2人,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4人,占教师总数的56%。虽然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和稳定人才的难度始终存在,但通过調整政策、加大投入、营造环境,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支持教师出国研修,拓展视野,实现了高层次人才数量的持续增长。近3年来,采矿工程专业引进国内外博士5人,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每年均有30天以上的工程实践过程,具体包括:下企业基层锻炼,在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和实验测试,主持、参加现场科研项目。除以上工程实践外,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和贵州工学院采矿工程科技咨询服务公司还为本专业教师提供了工程实践平台,主要包括主持和参与煤矿开采设计和工程项目的审查等工作。
  为了提高本专业的培养质量,学院还聘请了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等矿山企业的技术专家和科研单位的高水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外聘教师主要承担现场实习指导、实践案例专题讲座等教学任务,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培养方案原则上每4年全面修订一次,每2—3年进行局部调整,近年来先后统一编制了2011版、2013版和2016版培养方案。与2013版培养方案相比,2016版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交融,实行大类培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和充实暑期小学期教学内容,实践教育更加突出。在2016版培养方案中,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掌握以煤炭为主的固体矿床开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素质、工程实践、团队合作和管理协调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固体矿床特别是煤炭开采领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1)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2016版培养方案中,将总学分由2013版的168学分调整为174.5学分,增设“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课程设计”和“矿山机械工程课程设计”,给学生提供科研与实践训练的机会,提高其创新意识与能力。(2)增加创新教育课程。在2016版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创新教育的内容,单独开设了“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学科前沿讲座”、“创造学”等课程,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3)增加学科前沿课程,加强学生对社会、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培养。增设了“无人开采技术”、“煤炭地下气化”、“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等课程,进一步凸显了矿山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1)“16 2”培养模式与三学期制。推进“平台 模块”培养方案改革,建设通识课程平台和大类课程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16 2”教学改革,其中“2”为实践教学周,集中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既为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也推动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6 2”教学模式改革为“三学期制”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实行三学期制,在夏季学期集中安排一些相对灵活的教学活动,如实习、综合实验、SRT项目、夏令营等,有利于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3]。(2)围绕培养目标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4学分的第二课堂学习,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科技创新比赛、普法宣传、青年志愿者活动、环保宣传、学习经验交流、大学生演讲比赛等。通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创新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成才[4]。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贵州大学与国内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学生项目有关协议,近年来从采矿工程专业选拔优秀学生共计14人赴中南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同时实施“千人留学计划”,选拔本专业1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3)科学制订教学大纲,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每版培养方案修订完成后,根据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组织教研室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订。学校组织督导专家、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采取实地抽查授课计划和听课,检查课程授课计划与教学大纲的符合程度、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的符合程度、课程实验的开出率等情况。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1)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大多数青年教师刚毕业就进入学校,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训练及企业实践经历,教学与实践经验相对不足。(2)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师对如何实现高阶学习目标认识不清晰,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满堂灌”教学,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多年的被动“填鸭式”学习,学生不能适应主动学习的要求,无学习规划及自主性。(3)实践教学是薄弱环节。新开出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的更新力度不够,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设备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目前国家对于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尚没有比较成熟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学生实习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有安全隐患,因此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教学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实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指导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偏弱,精力投入不足。(4)学生的国际交流少。本科生国际化课程形式单一,双语课程数量偏少,外语课程语种较少;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实施国际化课程的专任教师偏少,专业课无外籍教师。
  2.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建立新进教师助课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推动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转变,实现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到教学方法的转变。开展有关教学方法的研究咨询和培训工作,让更多教师掌握高阶教学、互动教学以及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和方法。(2)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挂职锻炼,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继续完善激励教师加大教学投入的机制,支持教师更多参与研究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要求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主动参与研究性教学的改革。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将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结合起来,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提倡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频率质量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加大学风建设力度,帮助新生改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引导新生向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使他们能够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和提高主动学习能力。(5)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加强实习基地内涵建设,促进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功能,提升使用效率,進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五、今后的发展思路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110种以上,其中有42种矿产储量排名全国前10位。除煤炭外,磷、铝、汞、锑、锰、金、重晶石、硫铁矿等矿产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结合贵州省的资源赋存特点,可以尝试将原有的单一煤炭开采拓宽为覆盖有色金属及非金属在内的矿床开采,只有扩展专业发展方向和思路,才能从根本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5-7];只有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采矿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才能形成符合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采矿工程人才培养基地,把采矿工程专业建设成“省内引领,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一流品牌专业。
  参考文献:
  [1]闫晗.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内容分析[J].今日工程机械,2017,(01):31-33.
  [2]李洁,姜曙光,马玉薇.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建设的策略[J].大学教育,2015,(5):155-156.
  [3]张俊,张显云,汪泓.高校实行“三学期制”所面临的问题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35,69.
  [4]梁蓓,余军,王松.建设“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学——以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133-135.
  [5]高林,吴桂义,邹义怀,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6,8(05):43-46.
  [6]张东升,范钢伟,等.采矿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与展望[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1):1-4.
  [7]姚强岭,万志军,等.内外结合的专业培养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流程——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4):113-117.
其他文献
摘要:政治经济学课程融专业知识与方法教育、批判思维教育和人文道德教育于一体,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对于保证和提升经济学相关专业培养质量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体系中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应占据重要地位,只有不断推进多方参与的教学改革,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多重价值才能更加凸显出来。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多重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打通了在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基于“多微驱动”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将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多样的师生、生生协作交流手段,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的优势融合,经实践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微驱动;混合教学;SPOC;面
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阶段进行适时的修订。本文基于在南京农业大学全校范围内开展的两次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评教的现状、评教指标的“可评价性”以及“对于反映教学水平的影响”,提供了对研究型大学具有参考价值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关键词: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037-02  
摘要:“互联网 ”时代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迅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高校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的有力抓手,但是传统高校学生干部的运行机制已经不满足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探讨在“互联网 ”视阈下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运行机制需要遵循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促进教育主、客体相互转化;同时依托
摘要:本文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探讨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创新过程中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思想共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038-02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多,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何准确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源头上保证助、贷学金有效发放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针对经济困难生认定中定量指标及民主评议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参考调查结果设计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最后,依据该指标体系对100位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指标体系;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摘要:本文立足于航天特色文化资源,聚合文化发展内驱力,以航天案例教学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增强感召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航天案例;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1-0123-02  一、航天案例教学法融入高校思想政
摘要:文章对美国五所大学的教师发展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美国高校教师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较为先进。针对我国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高校教师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教师发展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系要更为丰富;把教师发展看作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重视对教师的职前培训,还要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关键词:教师发展;美国大学;教职员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卓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能力的新举措,其重要性及作用日益突出。为建设卓越教学团队,广州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构建以“师资队伍,教材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教研平台,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为主的“五位一体”卓越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推动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培养了物流规划、不动产与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团队;五
摘要:本文分析了线性代数教学中讲解矩阵乘法所遇到的困难,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具体的、形象的、善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的教学矩阵乘法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线性代数;矩阵;矩阵乘法;向量;空间  中图分类号:O151.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4-0172-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