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深重的童年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ngfe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尔基的《童年》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的方法,描绘俄国19世纪末的社会图景,展示底层人民生活状态,同时再现作家童年生活的苦难及他在不屈反抗中不断成长的历程。
  关键词:高尔基;《童年》;阿辽沙;苦难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96-02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实践及理论为无产阶级文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高尔基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社会底层度过。由于生活所迫,他11岁就开始自食其力,参加过多种工作,饱尝了人间苦难。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两次游历俄罗斯,对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有了更深了解,也为日后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故事在一个小市民家庭里展开。在这个家庭里,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为争夺财产而争吵打架成为常态。阿辽沙的两个舅母先后被两个舅舅毒打摧残致死,阿辽沙的继父也经常毒打她的母亲,就连年迈的受人尊敬的外祖母也难逃祖父的打骂,孩子们自然不能幸免。男人门残暴的行径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严重伤害,扭曲着他们的个性,造成他们内心的阴影,使他们有的表现出与年纪不相符的沉默,有的变得喜欢坐在半明半暗的角落里一言不发,有的干脆参与欺辱半瞎老匠人的残酷游戏。尽管这是一群令人生厌的小市民,但作者并未简单停留在将他们表现为恶人的创作层次上。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这群形象的形成原因:沙俄的黑暗统治,家长制手工业者的生产方式,艰辛污浊的生活环境,等等这些摧毁了人们善良的天性,造就了小私有者自私贪婪的灵魂。外祖父和舅舅们的世界里缺少善良温暖,到处是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法则大行其道。丑恶的环境使他们变得贪婪自私,嫌穷爱富,冷酷无情。这是一群可恨又可悲的社会底层人物,一面受着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压迫,一面又去欺侮别人。而在这个卑鄙肮脏的小市民天地里,又不乏善良正直的人们。在《童年》中,最美好、作家着墨最多的形象是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伊诺夫娜。她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着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外祖母出身很苦,童年时期曾讨过饭,后来学会了织花边手艺,并以此养活自己和母亲。外祖母把劳动看作本分,在家中终日像陀螺一样忙碌着。当外祖父宣布不再养活她时,她重操旧业,自食其力,并且供养着外孙。对阿辽沙,对弃儿茨冈,对穷人和弱者,她都以仁慈博大的胸怀帮助庇佑。外祖母还有讲故事的本领,她讲述的动听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使阿辽沙从小就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与此同时,作者也并未回避她思想中的封建意识、迷信观念和对丈夫的逆来顺受。外祖母的形象概括了俄国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致命弱点。小说中还塑造了正直本分的老匠人格里高里、用自己手臂替阿辽沙挡住皮鞭的青年茨冈、爱好科学的访客“好事情”以及阿辽沙的生父等一些善良人。但他们在沙皇制度的黑暗统治下都难逃悲惨的命运。阿辽沙的母亲是这些不幸者中的一个,小说对她的形象着墨不多,但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在丧夫的巨大悲痛中生产;在娘家兄弟们的排挤下几乎无立足之地;在婚后忍受丈夫的毒打和感情的折磨;两个孩子先后死去;自己也在贫困痛苦中离世。她的悲惨命运,是沙皇时代下层妇女生存状态的标本。小说中,小主人公阿辽沙鄙视小市民世界的自私贪婪、野蛮残酷。外祖母的启蒙不仅培育了阿辽沙对民间文学的热爱,更使他产生了对正义事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外祖母优良品质的熏陶下,阿辽沙同情不幸的人,对幸福生活充满憧憬。他逐渐意识到外祖母的忍耐屈从是错误的,于是开始对恶势力进行反抗。而在阿辽沙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书籍为他打开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给他带来了无穷乐趣和教益,培育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景仰。这些精神力量,使他抵御了各种不健康的影响,使他在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并开始思考人民的命运和人的崇高使命。《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辽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我不是在讲我自己,而是在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在这儿,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现在还在生活着。”同时,在“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上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人民的美好品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它能“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那就是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必然复生。”
  参考文献:
  [1]张会霞.缺席的童年[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2]张建华.高尔基思想探源[J].俄罗斯文艺,1997,(01).
  [3]熊文芳.高尔基及其著作述评的全景式组合——评王远泽的《高尔基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1989,(03).
  [4]刘文飞.高尔基的人道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8.
  [5]孙雨薇.高尔基短篇小说中的“新人”形象[J].林区教学,2012,(08).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了传统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建立设计性实训项目等改革举措。  关键词: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15-02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是交通土建专业群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交通土建类专业唯一的一门全面介绍材料知识的课程,其主
沈蓉,南通市城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党委书记,城中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青联委员,南通市党代表,南通市人大代表,南通市骨干教师。多次承担国家和省、市、区级公开课及示范课。多篇论文在《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江苏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被授予“江苏省二级星星火炬奖章”“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南通市十大女杰”“南通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南通市城中小学位于碧波荡漾的濠河之滨。学校
马克思主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同样,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我们要变静为动,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这是一种动态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在求解几何图形面积时是常常用到的。现举例如下:      一、旋转法    将所给图形中的某一部分绕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或适当)的角度,变为较明显的简单而又直观的图形。 
郭文景的歌剧新作《诗人李白》继2007年7月7日在美国丹佛市中央城市歌剧院举行世界首演之后,又于当年10月9日和15日分别在京沪两地举行了国内演出。对此,国内外乐评界众说纷纭: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歌剧新闻》称这部歌剧是一部“具有东方冥想式的歌剧佳作”,国内甚至有媒体断言它“完全有可能成为歌剧世界的经典巨作”;当然,也有人批评它“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歌剧”。郭文景本人也就此剧的创作初衷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的球操项目  阳春4月,草长莺飞,素有梨乡之称的钟祥市旧口镇迎来八方游客赏花摄影。与梨园一样热闹的,还有这里的中小学校园。校园足球运动正在旧口高中、旧口办事处等4所镇直中小学和6所中心小学蓬勃发展,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同步发展校园足球的格局。  2013年,省体育局在旧口高中挂牌成立“湖北省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2014年12月,旧口高中申请腾跃体育俱乐部(省级)获批;2015
一  每逢年终岁末,首都各大音乐厅都会为听众献上各类精彩纷呈的音乐会。2011年12月18日晚,笔者在北京中山音乐堂,聆听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如果巴赫有个曼陀林”。这是该音乐堂今年推出的五场“完全巴赫”系列的压轴音乐会,由两位享誉古典乐坛的以色列音乐家携手为我们呈现。他们分别是曼陀林演奏家艾维·阿威塔(Avi Avital)和羽管键琴演奏家沙勒夫·艾德-艾尔(Shalev Ad-Ei)。  巴
《戏曲两折》是郭文景为“2007中国中提琴艺术节暨全国艺术院校中提琴比赛”创作的一首乐曲,笔者作为本次比赛特邀评委之一,现场聆听了郭文景关于该曲创作的学术讲座,亦与一些评委就它的创作特色及其对推动我国中提琴原创音乐进入国际乐坛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本文纯属笔者一得之见,以求教于读者和同行。    一、核心主题及其“戏曲性”    总体看来,《戏曲两折》的核心主题与发展过程,建立在我国戏曲音乐的
摘要:中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数学思维主要表现在运用数学知识的探究技能。文章结合笔者多年长期教学探索经验,选取部分数学解题教学案例,运用解题反思的教学方法给数学课堂带来高效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反思教学;提高效率;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77-02  当前新课改已经走了近10多个年头,
“绑架”何解?几乎人人明白,无须多言。《现代汉语词典》的标准说法是“用强力把人劫走”。这种情况古今中外多有发生。近些年来,恐怖势力、黑社会、犯罪分子制造此类事件的新闻,不绝于耳,令人触目惊心,让人防不胜防。对此,多数人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警惕,不少国家也呈现出严打的态势。但还有一种既不使用暴力,也不必把人劫走,却达到同样“效果”的“绑架”行为,在更大范围、更多人群中,暗流涌动,甚至对人们的伤害、对社会
【习作巡诊】  人生剪枝  大家都知道,果园里的园丁有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剪枝”。剪去过密的、枯黄的枝条,果树们都显得格外精神干练,它们不会再过多地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了。如此一来,它们便可以一心一意地结果了。  果树需要剪枝,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于是,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就像园丁一样,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