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学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n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是由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不同的色彩给予人们视觉上不同的感觉,再加上色彩、平面、立体,给人以不同的情感。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色彩构成教学探究。
  关键词:课题整合 色彩心理 课题连贯
  【中图分类号】J063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是由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其中色彩构成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伊顿开设的色彩基础课程上发展而来。伊顿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使学生能够对色彩有一个实在的了解,而不仅仅存在于个人的不可靠的感觉水平之上”。通过他的教学,学生可以对色彩的明确认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所以色彩构成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实践课。
  色彩构成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们经过了一段大学的学习后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精神上都有了新的转机,新的看法和认识,但是对于他们面对色彩这一基础课程,他们并不能很快的乐于接受,这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美术高考学过的视觉习惯完全洗掉,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视觉规律。
  一、对于教学不能把训练本身当作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视觉传达
  在实践教学中,结合自己使用的教材,这是一本实践和理论结合密切的课本,内容不仅精炼,而且和现代设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我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实验:
  (一)用实践带动思考,对知识进行整合
  在实验教学中,我常常把色色彩心理、彩学原理进行整合为一个课题——“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把握色彩的物理原理及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过:“艺术最重要的感觉还是归于感性的,感性之后才有理性。”所以把色彩秩序放在色彩心理之后讲授,从感性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分析使学生们从感性的认识提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例如:让学生用色彩表达酸的概念和印象;然后思考分析:酸→联想到→柠檬的味道→联想到→橙黄色→口中发酸的印象;最后引用橙黄色表达对酸的味觉。
  诸如此类分别做如下练习:嗅觉:香,臭;触觉:冰,烫;四季:春,夏,秋,冬。通过以上分析及手绘练习使学生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启发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思考和表现。
  (二)用课题逐步引导,对色彩理性分析
  色彩教学的三个阶段大致分为:
  1.色彩的性质: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属性(色彩原理)
  2.色彩的分类与秩序:无彩色系,有彩色系,色立体,色的混合
  3.色彩的归纳: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色调
  这三个课题是从色彩现象主观分析及表现到色彩本质的理性分析,再到个人灵感体验和个性探索。为了保障教学过程的连贯性,笔者把色彩心理的实验作业进行详细的理论性分析,引出色彩秩序。
  (三)充分互动,教学相长
  色彩关系的处理是相当微妙的,利用最单纯的色彩作为传达情感的手段,并不能通过色彩本身来决定它们的色彩关系。因为色彩关系类似于人际关系,也类似音乐的七个音符,加上轻微的调整会发出不同的曲调;在讲授色彩关系课题时,引导学生用色彩的基础理论对不同色彩关系的图片进行色彩心理分析;接下來分解色彩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最后用色彩表达一下自己的性格;表现时利用色彩美学的规律处理好画面构成。这三个步骤有如下作用:
  1.化解知识难点,把枯燥的理论联系感性进而使学生易理解。
  2.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情感、色彩的关系使学生记忆深刻。
  3.解开色调的神秘面纱,色调练习的过程:先定下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选择色相;进而选择明度与纯度对比;最后选择画面调和的手段。
  4.充分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分析作业,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表达自我心情和状态;通过语言表达和色彩表达两种渠道使学生强化对色彩情感的认识。
  二、用手动带动思考,调整实验解构
  (一)突出重点,弱化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色彩美学的习题练习,要多练,精炼,知其目的去练习。如:空间混合练习,色彩推移的空间表现练习,这两方面的练习难度大,制作需要时间长,而且不是重点。所以我采用实践,分析,总结的色彩规律。
  所谓实践,就是先让学生用色彩进行涂鸦练习,表现一种生活感受。
  所谓分析,就是用理性的色彩知识分析学生作业,逆向思考,让学生深刻认识色彩的性质。
  所谓总结,让每个学生运用逆向思考的方式,重新理性的表现自己涂鸦时感受,再次理性分析。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拓宽教学渠道
  面临36个有效学时的色彩构成课,着重于分析作品的色彩搭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对于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也就是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我们就能更好理解色彩构成研究的目标,就不会拘泥于颜料、电脑的介质以及传统图案与三大构成的主次之争,大胆地去研究色彩。例如:对电影《狮子王》的色彩研究,随着故事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利用所学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与调和及色调分析这样色彩情感的应用。不仅使教学变得灵活生动,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三)尊重生活,拓展色彩的表现空间
  色彩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属性,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在进行色彩训练时,不仅可以用绘画材料作为色彩的训练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手提袋,衣服,报纸,印刷品等生活用品来研究色彩的规律。改变原有绘画材料的局限性,给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考空间,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为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强调色彩,弱化造型。”尽可能引导学生用抽象的造型承载美丽的色彩,写意的表现方式不仅为学生的实验和创作赢得了了时间,而且会大大的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增强学生对色彩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带着感性,带着情感走进色彩构成教学,让枯燥变得生动,以我们现有的生活为基础,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和脑,不断的启迪学生的内在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动性,带动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掌握一种表现生活的语言。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时期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奠定语文基础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小学生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识字认字能力及朗读能力等影响意义重大,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小学老师都应该特别注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积极有
素质教育研究表明,创新思维潜能人人皆有。但是,人的创新能力却并非是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目标地加以锻炼和培养才能形成的。  创新,来源于思维。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在一般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后天锻炼和培养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要废除塞而不纳填鸭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学生的学,要废除依靠式,从呆板的死
【课题】《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探索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2010年度课题,编码:NZY1129  【摘要】学习策略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热门所在,也越来越突出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从“学习策略”一词的起源入手,对其内涵、结构及实证研究做一概述, 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学习策略的目的和意义,为今后的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关键词】学习策略;内涵;结构;
【摘 要】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耗时较多,收效较小"的局面,教师应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架设感情桥梁;宽容学生的过失,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用真诚拉近距离,增加师生信任;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轻松学习英语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用和谐高效的火花点亮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英语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普遍应用在小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有效结合了声音、图像、视频、图片等,使教学模式向着启发性、创造性与探索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当前普遍应用于小学教育当中。逐步淘汰了传统意义上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发展成为集声音、图像、视频、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但适用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而现代小学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普遍存在方法方面的不足,这一问题的长久拖延与无解,容易使小学数学教育陷入困境,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分析研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以期助于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推进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当前我国小学数
【内容摘要】“小栏目”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占有很大份量,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内容往往被忽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巧用教材中的“小栏目”,不仅能联系实际、渗透思想教育,还能有效地导入新课、深化教学内容以及优化课堂小结。因此,政治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小栏目”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栏目 导入 深化 渗透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新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