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与统招不同生源性质学生培养方案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单招与统招管理进行研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措施,来保证我国单招与统招考试管理的持续、健康和有序的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单招 统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体育“单招”与体育“统招”的细致区分
  (一)体育单招与体育统招的主要区别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招生对象不同;2.志愿填报不同;3.文化课考试内容不同;4.技术考试不同;5.考试地点不同;6.录取原则不同;7.录取时间不同;8.录取分数不同;9.目标生源不同。
  (二)关于生源文化素质水平与课程设置研究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源不是退役的专业队员,就是来自于民间武术馆校的学生,这些学生从小接受的只是较为专业的武术技术训练,很少经过全日制初中、高中的学校教育,有些甚至都未完成全日制小学教育。针对这种状况,一些学校也在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如河南大学代表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应采取“单招”与“普招”相结合的改革思路,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源质量。
  (三)关于技术培养模式
  1.民族传统体育“单招”生与武术“通才”
  目前,该专业的技术课教学基本上还是采用以竞技武术技术体系为主,套用近乎培养运动员的模式。我们的生源原本大部分是运动员,如果仍采用类似的教学模式只能导致4年以后培养出来的还是运动员。只有运用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知识结构。
  现在的高等教育一般采用由西方引进的分科体系,即按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逐步细化,向精深处发展。如武术领域的套路与散打发展,成了几乎没有关联两个独立的技术体系。这些都是受西方文化惯于分解、分析、细化、分化,进行微观层面研究的思维定势影响造成的。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在于促使各学科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缺点在于容易使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像现在的许多武术运动员,练枪剑的不熟悉刀棍,练刀棍的不熟悉枪剑;练南拳的对长拳、太极拳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其它武术拳种了。
  在充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进行精细化训练和研究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我们的生源一般都具有二级运动员资格,这已经代表了比较高的训练水平,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进行过了某方面的高精尖训练,因此,进入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应该向广博的方向拓展,努力培养成武术乃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通才”。
  2.民族传统体育“统招”生与竞技武术
  目前,竞技武术领域开展的竞赛项目基本限于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受其影响,现在多数学校的武术专业仍没有脱离竞技武术模式的限制,仅按套路、散打分为两大专业方向。这很容易使广大学生形成错觉:武术就是套路和散打两大部分,套路是艺术表现性的,以高难美等艺术性指标评价;武术对抗只有散打,武术攻防的内容只有踢、打、摔。实际上,武术套路远非竞技武术套路。它既包括攻防特色很强的作为技击对抗基础的很多传统套路,也包括健身养生效果明显的绵缓类套路,同时更多的是以艺术展现为主要特色的一些传统的和现代的追求技击美的套路。武术对抗也不仅是散打的踢打摔,像徒手的擒拿技法,推手技法,中国跤技法,持械的短兵、长兵技法等等很多内容都属于武术对抗范畴。武术绝不仅仅是小运动项目,而是包含许多内容的庞大的技术体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广大学生逐步了解,至少掌握代表性拳种或独具地方特色的武术内容,而绝非经过4年大学学习,仍然只懂得艺术表现性的竞赛套路或技术面比较窄的散打一类内容。
  所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统招生需要全面认识竞技 武术,从简到繁,逐步学习。
  二、分析与讨论
  (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新设本科体育专业将原有“武术专业”调整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同时,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规范》中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分设为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三个培养方向,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向设置
  现行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将培养方向设置为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三个。前面讨论过培养目标设置的一些问题,并将培养目标制定为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从事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如何设置培养方向将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结论
  (一)“单招”生与“统招”生培养目标的研究要注重实际,可以因地而宜进行特色研究,制定出既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又能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和人才个体发展的培养目标。
  (二)“单招”生与“统招”生专业方向设置的研究要多开展实地调查,考察各个学校的师资情况和硬件设施,研究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把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类,让更多的项目进入课堂,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三)“单招”生与“统招”生课程设置的研究要提出具体的方案,如果有条件的部门还可以进行方案的应用性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改的实施使竞技篮球教材化成为篮球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探索影响中小学生篮球兴趣的原因开始,结合教材和教育情况,并且根据学生需要和水平,找到影响中小学生篮球兴趣的一些原因,针对问题提出提高中小学生对篮球兴趣的措施,促进篮球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 篮球教育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篮球是学
期刊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浙江省永康市吕南宅村的概况、体育人口、体育组织、体育项目、体育投入、满意度、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吕南宅村体育文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  关键词 农村体育 体育人口 体育组织结构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永康市吕南宅村体育发展概况  (一)永康
期刊
摘 要 健美操英文名称AEROBICS,起源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健美操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的一个极具群众体育特征的体育项目。教育部在2006年也将健美操项目列入教育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项目中,随着健美操项目的不断发展,对健美操音乐的选编研究也日益引起行业广泛重视,目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健美操音乐的选择范围和编辑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推广与发展
期刊
摘 要 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教改“热点”。本文对实施积极参与原则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作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大众体育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前言  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
期刊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赣州市高校定向越野的开展形式、师资队伍情况、教学现状及场地器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今后定向越野在赣州市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赣州市高校 定向越野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定向越野又称徒步定向,是定向运动的一种,是各种定向运动比赛中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职工的体育健身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自2010年5月3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后,我国发达地区行业职工体育协会纷纷建立,职工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日益活跃、红红火火。因此,研究我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关注我国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显得重要而又迫切。  关键词 盐城市 企事
期刊
摘 要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2001年制定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武术被列为必修的重要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方面。分别提出初中(7-9年级)相应的要求,如需达成,武术作为初中运动项目的必修内容,可以在以下方面达成。  关键词 武术的攻防拆招 套路的学习 基本功的练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化现象也逐渐突显出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能够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因此运动健身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重视,这也是社会安定,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知识不断丰富的反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但在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方面需要谨慎进行,更要注重科学的锻炼方法,避免一些体育锻炼的误区,从而更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2011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子选手的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新赛制和新规则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技战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重新审视其技战术特点,揭示国外选手优势所在及我国选手的不足之处,并指出相应的策略。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乒乓球水平提供科学理论和参考依据。为我国乒乓健儿备战国际大赛
期刊
摘 要 太极拳讲究柔顺,刚柔相济,随机转化,舍己从人,以柔克刚,利于人们的心态、心理的调整,减少内向性格影响,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作用。  关键词 太极拳 强身健体 作用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前言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