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立足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ngy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为了什么?”达到“不被扣分”不是教育的终点,透过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从让学生学会解题跃升到“给孩子留下一些数学知识以外的东西”,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追求。
  
  课堂是师生共同走过的生命历程,每一段光阴都无法重来。如何赢得40分钟教学的有效性?为每个教师所关注,“有效”成了目前教学研究中点击率相当高的词汇。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虽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见解,但在实践过程中却有着切身的感受。
  我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相应的时间段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可持续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日常教学中,每上完一堂课,我都要问自己:这节课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学得快乐?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总结教学的得失,追求着有效教学的真谛。
  
  有效的组织——是为教案的预设服务,还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堂好课,学生要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越投入,学习效果越好。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弱,学习带有很强的情绪性。所以四十分钟的课堂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采用一套巧妙的组织教学手段,管理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秩序,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案例1]
  观摩过一堂《面积的意义》的课,教师把学生分为红队和绿队,哪一队发言好将得到一块“神毯”作为奖励(即正方形的红卡或绿卡)。教师左一块右一块地贴,学生回答很简单的问题也得“神毯”,黑板上的神毯越来越多。在红队比绿队少一块神毯的关键时刻,红队的一个小女孩挺身而出,精彩的发言赢得听课教师的一片赞叹!可是教师并没有给予奖励。接下来绿队的一个孩子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竟然奖励两块神毯!似乎一时随意而为,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位教师是为了使绿队尽快拼成教师预设的梯形,以便和红队的长方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案例1中,教师利用神毯组织教学,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用它拼成两个图形巩固新知,可谓一箭双雕。这种努力挖掘教学资源、充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操作出现了负面效果。
  首先,神毯承载着一段固定的教学环节,它必须呈现完整的图形。教师为了达成既定的教学预设,左一块右一块地粘贴,来不及细腻而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这种组织教学是为预设的教案服务。这束缚了教师,僵化了课堂,那过于理想的预设反而成了教师的负担。
  其次,一块又一块神毯紧赶慢赶地粘贴,打破了思维的有序和深入,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频繁廉价的物质刺激取代了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
  笔者认为,课堂是一个多变的时空,有效地组织教学应该是随机的、多变的、灵活的、轻便的、省时的。它不必附加过多的知识含量,应该简简单单,让教师轻轻松松地“该出手时就出手”。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于畏缩时鼓劲,成功时肯定,浮躁时收敛,实事求是地真诚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案例2]
  《认识人民币》一课。一年级的孩子面对花花绿绿的钱兴趣大增,如何组织课堂纪律是个难题。有位教师用“课堂储蓄罐”来组织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片段1)
  课前,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猪储蓄罐。“老师要把小朋友课堂上的好习惯用五角星表示,一个一个地存进去,小朋友一定想得到更多的五角星,是不是?”“是!”“上课的时候,小朋友都有哪些好习惯啊?”
  (片段2)
  课的开始部分,屏幕上有一些人民币,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介绍。师:“这位小朋友第一个上台当老师,多自信大方啊!存进一颗自信五角星!(掌声)”
  (片段3)
  识别盒子里的人民币,一名学生发言后,师:“他发言的时候,这边的同学听得最认真!(师存进一颗五角星)这可是他们存进去的专心五角星!你们想不想存?”“想!”
  (片段4)
  课中练习,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怎样付5角钱’这个问题,爱动脑筋的孩子多聪明哟!来,存进一颗聪明五角星!”
  (片段5)
  买卖活动后,师:“刚才的四人小组搞得有声有色,合作得多么愉快呀,咱们存进一颗合作五角星!”
  认识人民币这堂课不好上,七八岁的孩子自控能力很弱,一但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出现学生津津有味地自顾玩钱,教师强压怒火“遍地镇压”的局面。案例中,课前教师亲切的语调、可爱的卡通储蓄罐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课上第一次的听讲,教师进行了正面强化,组织得特别充分,“专心五角星”为构建有效的课堂开辟了道路。“聪明五角星”片段中,组织教学已透过对课堂平稳前进的表层维护,深入到思维发展的腹地,为达成有效的教学铺平了道路。“合作五角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增添亮色。
  课堂总结时,教师深情地说:“今天同学们存进了这么多好习惯,它们将是你们一生的财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用储蓄好习惯来组织教学,既为双基教学服务,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透过以上两个案例,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绝不能“唯教案是从,唯教师是从”。要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尊重、唤醒、激励、引导学生。肖川教授曾说:“教学不是‘教’教材,‘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只有一切为了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有效”!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那样的匆匆易逝。让我们将阳光盛满心间,巧妙地组织,智慧地引领,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带着每一分钟的快乐,追寻前方的美景!
  
  有效的讲解——是为获取考试的绩效,还是为赢得发展的长效?
  
  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这个班的孩子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五年来,师生做数学游戏,编写数学童话,巧解经典智力题,到操场上圈地“1公顷”……一路从容,一路欢笑,数学是那样亲切而生动。而最近两个月的毕业班教学,令笔者感慨万千!
  [案例1]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表面积相等,体积也一定相等………………()
  我请学生举例、画图,花了十分钟,似乎才感觉把题讲透了。一位长期教毕业班的教师说:“我举了个例子,一讲而过,能懂就懂。告诉学生只有两个正方体之间一个量相等其余的量才相等,只要记住这一点就行了,要不然怎么往前教呢?”我的教学进度总是比他们慢,是“理解”过程太过细致,而忽略了最后的“告诉”和“记忆”?六年级教学就是快速得出结论,重点进行各种题海训练吗?这种“速效”是真正的有效教学吗?
  [案例2]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我个人的空间观念很弱,学生时代根本没有动手剪过盒子。一上课,我微笑着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可是丁老师今天的桶里几乎没有水,(学生笑)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也是学生,咱们一起学习展开图,万一我想不到,请大家多多指教。”(学生笑)从剪各种盒子开始,标注六个面,围起、展开,想象、操作,再把书本附页中的图形拿来做“头脑体操”,想象能否围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如果思路模糊,则剪下来亲手尝试。接着把能够围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图聚集,先闭着眼睛想象,再操作验证。教室里静悄悄的,师生沉浸在自由快乐的数学活动中,空气里弥漫着温馨、和谐,师生感受到了一份充实,感受到了一份美好的学习享受!
  “唉,第4幅图我想不到,这么多楼梯,怎么围啊?”我说。“没关系的,丁老师,我也想不到。”陈成说。唉!这个孩子,学习困难,平时不知被我埋怨过多少回,今天却这样亲切地安慰我。“没事的,您再看着它,多折几次就会了。”纪天伊又说。“丁老师,不需要每个都去试,展开图是有规律的!”这句话掀起全班同学探求规律的热潮。最后,大家还编了一首顺口溜:1、4、1,两个7,标准T和楼梯(可以围);L、田字都不妙。
  隔天的业务学习谈及了该段教学。有老师说:“嗨,反正毕业考试顶多是一条展开图,叫学生在纸上刻下来,动手折折就行了。”有老师说:“关键是要把规律牢牢记住,在图上分一分。”“好!好!快把规律告诉我们,抄给学生背熟了。”我愕然!只有我用了40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剪呀围呀想啊。我低声说:“我教了一课,我不知道为什么而教?是为了最后试卷上那道题的1到2分?还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短暂的沉默后,有人说:“我觉得两者要结合,不能过多地花时间来操作,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是啊,当我和学生畅游在三维世界的时候,别的老师不知讲了多少题目了。
  事实上,现在很多数学教师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从生活化的素材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试题层出不穷。于是感觉做的题目越多心里越踏实,造成获取结论的“快速”,多向训练的“加速”。
  从教师自身来说,有人认为只要让学生弄懂了,会做题目了,哪种途径更直接更省事就是最有效的。至于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那是隐性的,反正考不到。要的就是现在,实实在在的分数,学生得高分才能进重点中学。有效,就是考试的好成绩,就是“绩”效。虽然我慢半拍,但是我不后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逐渐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竞争能力差,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问题究竟出在哪?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教学不是告诉”,长期依赖模仿和记忆的学习,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自主学习能力逐渐萎缩,创新的源泉日益干涸。
  为了考试的“绩效”,教师急功近利,学生生吞猛灌,只能换取短期的效益。如同医学上的激素,药力猛起效快,但治标不治本,使用过多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构筑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探索学习的新形式,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去锻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精心地点拨、智慧地引领,使学生积蓄后续发展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有效”。肖川教授的话掷地有声:“如果在某一问题上,能够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那即使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在所不惜!”
  在这次关于展开图的实践活动中,细腻灵动的想象、留心观察的探究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尝试的勇气、对别人的宽容和鼓励……这些和数学知识一样具有价值,甚至可以说它们比知识本身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数学教学为了什么?”达到“不被扣分”不是教育的终点,透过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从让学生学会解题跃升到“给孩子留下一些数学知识以外的东西”,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追求。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稚嫩的生命,生命需要丰润地成长,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再次扣问:什么是有效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更是一种“长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主观和客观二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修养和建设的对策。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尤其对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笔者在长期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符合高职学生特征的赏识教育法,学生受到很好的激励,从自卑、自弃转
本文基于学者们对元认知和英语听力学习的研究,从丰富个体元认知知识、明确任务元认知知识和掌握策略元认知知识三个方面论述如何从元认知知识角度反思英语听力学习。
新学期又开始了,各地的教师聘任工作早已经尘埃落定。我市是最早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实验区之一。回首反思我市实施“教师聘任制”以来的学校教育变化,梳理自己的点滴体会,真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运用“教师聘任制”得当的话,的确能够激发教育活力,忧的是“教师聘任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操作失范带来的消极影响。  “教师聘任制”是从80年代“企业员工聘任制”中“克隆”出来的管理产物。90年代后,“教师聘任制”在全国
他叫骆洲,长得虎头虎脑,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做值日时来得特别早。刚开学,他给我留下不错的印象。  然而,在开学不到两星期的一天,他的妈妈来校拜访了我。“我们家孩子在校表现如何?”她开门见山地说。我说:“你的孩子很不错,上课积极发言,头脑蛮聪明的…--”她听了我的话,瞪大眼睛望着我:“你说什么?我的孩子聪明?老师,你大概搞错了吧?不瞒你说,我的孩子在两年前就得了神经性抽动症。我今天就是为这事
摘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诸环节存在的问题,应开展基于学情分析和课堂观察的实证型备课和集体教研,构建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活动课堂,遵循“限时独立训练、当堂赋分点评、现场纠错指导”的复习备考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基本环节;问题梳理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B-0023-04  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过程环节,备课上课、观课议课、复习备
提出基于数字PID控制和T引导模型的四旋翼机悬停角度控制方法,采用数字PID控制算法采集控制样本,按照经验及时调控四旋翼机悬停尾部角度控制参数,通过BPNIAC下的四旋翼机引导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