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观念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吹响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体育教师,要想对体育课程改革有深刻的认识,就首先从转变教学观入手,理解和体会体育课程改革的要点,使体育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形势,进入新的角色,这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观念 健康第一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62-01
  
  什么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呢?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在教师大脑中形成的,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个判断系统,决定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及教育理念的更新等等。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教师主要应具备从以下几方面教学观念,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把握和适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
  
  一、健康第一的观念
  
  新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把课程理解为养成坚持身体锻炼的习惯和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培养能力、探索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近几年来,参加体育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奉行“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观念,进而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在教学工作中。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
  
  在新课程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就是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师生转换角色的观念
  
  在新体育课程环境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建构者、组织者而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学练气氛,营造丰富多彩的学练环境,设计出科学的活动形式,表达自己正确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员,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的新角色。新课程强调,教学就是要教师与学生有交往、互动,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改变原有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富有激情的学习活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
  
  四、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现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要运用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现,主要运用质性、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分数来衡量体育成绩,淡化学生之间的分数比较。所谓质性评价方法就是指主要看其主流是否积极,其方向是否正确,而对其细节和小的利弊得失采取“模糊”的办法。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主要评价对学生发展能起正向作用的方面进行评价。
  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素养,要求教师要全面关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崔少岩,孙德化.体育教师如何适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6).
  [2]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3]耿培新,季浏,滕子敬.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3(6).
  [4]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是引导人类学习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问题意识实质上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觉行为和反思精神。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极具创新性的工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发展,教学管理工作中会不断涌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才能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问题意识 自觉 高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介绍了网络图书馆的概念及其特征,阐述了网络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分析了网络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图书馆工作重点。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 资源共享 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53-02    一、网络图书馆的概念    网络图书馆是基于图书馆联盟的深入发展,是在自愿、互利原则基础上,并依附一定的网络环境,组建而成的共建、共知
摘 要:教师专业自我是教师专业素质在态度领域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对自身专业工作的认识与评价,对专业工作起着显著影响的一种教师个体专业心理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动力系统,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维持、导向和调节的作用。教师专业自我由四个要素构成:角色认知、自我体验、工作动机和发展规划。  关键词:教师 专业自我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
摘 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这道出了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方能治好学生心病。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深感到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有心病的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天天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关键词:沟通 耐心 软硬兼施  中图分类号:G635
摘 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靠什么?关键靠教师,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现代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不断提升的科研能力、自觉内化的高尚师德、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基本素质 教育观念 科研能力 “师德” 健康心理 素质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55-01    一、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    21世纪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59-0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领会词语意义、掌握作者表达方式方法,也要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教育,并使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寓思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