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寄宿制条件的教师要善于发掘孩子身边的教学资源。观察大自然与文本理解的结合,校园中的四季更迭是写景类文章的很好的素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商,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得益彰的。另外开展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校内外发生的事情和校园中的各种事物也可以充分的挖掘教学资源。还要关注其他学科和课外书中的资源价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等都是语文教学可利用的资源。
【关键词】寄宿制;语文教学资源;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低年级的孩子此时正是认识事物并形成自己理解的关键时机,怎么弥补认识事物环境的这种缺失,挖掘萦绕在他们周围的生活资源呢?这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结合这几年在寄宿制学校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第一,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自然,将自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虽然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学校,但是却是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大自然没有偏袒任何人,只要引领学生认真观察,亲近自然,自然会别有一番洞天。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这篇《秋游》时,其中第二段有两句描写白云的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可爱多有想象力的描写。其实白云的变化是千姿百态的,应该让孩子们去感受这种变化的乐趣,进而感受文本中秋游时兴奋快乐的情绪。因此,在教授这一课之前,在领着孩子去食堂的小路上,我就指导着孩子仔细观察着天上的云彩,孩子们纷纷和伙伴分享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再进一步推进,到了傍晚,我们出门在校园里散步时,再让孩子们观察晚上的云彩,细心的孩子还会发现这时的云和蓝天映衬下的白云有什么不同。有时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出他们的惊讶和陶醉,但是却很难表达出来,这也难怪,低年级的孩子阅读量不大,词汇量不多,往往就像茶壶里的饺子,有感受却说不出来,因此在带着他们观察之前,我会让孩子积累一些描写云的词语、句子,也可以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散步时,在想抒发情感时,孩子们就有话说了。在教学《夕阳真美》这一课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夕阳即将西落时,相约在学校的四楼,静静地欣赏着这一抹夕阳。孩子们看到夕阳落山的变化和书本上的描写不谋而合时,会兴奋地大喊,真的和书本上描写的是一样的呢!孩子们就这样一边欣赏着夕阳,一边还背诵起了课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活泼有趣,还让孩子更好地内化了书本知识,大自然也仿佛为了孩子更好地理解,而卖力表演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逐步地引领着孩子去领略这份不言、不议和不说。
第二,开展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比如在教学完《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之后,正值学校的书香校园开展之时,因此我们就决定把《一株紫丁香》作为我们班诗歌朗诵的内容,除此之外孩子们甚至还想到用彩色卡纸剪成紫丁香的模样,作为朗诵时的道具,再到主持人的安排和主持词等等,孩子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搞得有声有色。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孩子们提议举行班级形式的课本剧,按照小组为一个单元进行比赛。这一表决刚刚通过时,就见各组的组长带领着自己的组员,剪头饰的剪头饰,安排的演员对台词的对台词,还有专门负责鉴赏的孩子在旁边指出演出的不足。看着孩子们认真的表情,快乐的参与,作为教师的我们真有很大的满足感。
第三,孩子们身边的事物,也是教学的有效资源。引导着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状”。可以是建筑物,比如学校的建筑,教室的设置和食堂的烹调方法,可以是别人或者家长送的礼物,可以是宿舍里的生活用品,自己的学习文化用品,自己的一样玩具,和家人的一张照片,近视同学的一副眼镜……把它的特殊的功能、不同的来历和独有的特点等等说一说,就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第四,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事。它包括古今中外之事、国际国内大事、校内校外之事、师生之事、日常生活小事。可以是世界之窗,可以是成语故事溯源,可以是班级之星的介绍,可以是班级一周大事。还可以是孩子周末在家的家庭生活和在校的日常生活话题,如淮安的淮扬菜美食节,校级运动会、艺术月活动、手抄报比赛、板报评比等各种活动。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作为总理故乡的一员,我们关注总理,爱戴总理,谨记他的事迹,感怀他的情怀,总理的故事都可成为我们的话题。
第五,其他学科比如自然、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都可作为语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学会了做人,这样拥有了知识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知识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第六、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丰富知识,认识事物,认识生活;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情操以具体深刻的影响;它能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法优化阅读环境,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来进行。
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并非截然分开的,许多时候是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在开发和利用时要有机结合。同时,我们要因人因时因地因境恰当选择,灵活运用,不可机械分开。总之教育让我的内心感受到饱饱的温暖,希望自己能和学生一起,汲取对彼此的关怀,先于春天抵达春天,感受一种面朝大海般的温暖。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寄宿制;语文教学资源;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低年级的孩子此时正是认识事物并形成自己理解的关键时机,怎么弥补认识事物环境的这种缺失,挖掘萦绕在他们周围的生活资源呢?这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结合这几年在寄宿制学校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第一,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自然,将自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虽然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学校,但是却是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大自然没有偏袒任何人,只要引领学生认真观察,亲近自然,自然会别有一番洞天。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这篇《秋游》时,其中第二段有两句描写白云的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可爱多有想象力的描写。其实白云的变化是千姿百态的,应该让孩子们去感受这种变化的乐趣,进而感受文本中秋游时兴奋快乐的情绪。因此,在教授这一课之前,在领着孩子去食堂的小路上,我就指导着孩子仔细观察着天上的云彩,孩子们纷纷和伙伴分享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再进一步推进,到了傍晚,我们出门在校园里散步时,再让孩子们观察晚上的云彩,细心的孩子还会发现这时的云和蓝天映衬下的白云有什么不同。有时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出他们的惊讶和陶醉,但是却很难表达出来,这也难怪,低年级的孩子阅读量不大,词汇量不多,往往就像茶壶里的饺子,有感受却说不出来,因此在带着他们观察之前,我会让孩子积累一些描写云的词语、句子,也可以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散步时,在想抒发情感时,孩子们就有话说了。在教学《夕阳真美》这一课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夕阳即将西落时,相约在学校的四楼,静静地欣赏着这一抹夕阳。孩子们看到夕阳落山的变化和书本上的描写不谋而合时,会兴奋地大喊,真的和书本上描写的是一样的呢!孩子们就这样一边欣赏着夕阳,一边还背诵起了课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活泼有趣,还让孩子更好地内化了书本知识,大自然也仿佛为了孩子更好地理解,而卖力表演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逐步地引领着孩子去领略这份不言、不议和不说。
第二,开展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比如在教学完《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之后,正值学校的书香校园开展之时,因此我们就决定把《一株紫丁香》作为我们班诗歌朗诵的内容,除此之外孩子们甚至还想到用彩色卡纸剪成紫丁香的模样,作为朗诵时的道具,再到主持人的安排和主持词等等,孩子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搞得有声有色。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孩子们提议举行班级形式的课本剧,按照小组为一个单元进行比赛。这一表决刚刚通过时,就见各组的组长带领着自己的组员,剪头饰的剪头饰,安排的演员对台词的对台词,还有专门负责鉴赏的孩子在旁边指出演出的不足。看着孩子们认真的表情,快乐的参与,作为教师的我们真有很大的满足感。
第三,孩子们身边的事物,也是教学的有效资源。引导着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状”。可以是建筑物,比如学校的建筑,教室的设置和食堂的烹调方法,可以是别人或者家长送的礼物,可以是宿舍里的生活用品,自己的学习文化用品,自己的一样玩具,和家人的一张照片,近视同学的一副眼镜……把它的特殊的功能、不同的来历和独有的特点等等说一说,就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第四,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事。它包括古今中外之事、国际国内大事、校内校外之事、师生之事、日常生活小事。可以是世界之窗,可以是成语故事溯源,可以是班级之星的介绍,可以是班级一周大事。还可以是孩子周末在家的家庭生活和在校的日常生活话题,如淮安的淮扬菜美食节,校级运动会、艺术月活动、手抄报比赛、板报评比等各种活动。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作为总理故乡的一员,我们关注总理,爱戴总理,谨记他的事迹,感怀他的情怀,总理的故事都可成为我们的话题。
第五,其他学科比如自然、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都可作为语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学会了做人,这样拥有了知识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知识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第六、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丰富知识,认识事物,认识生活;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情操以具体深刻的影响;它能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法优化阅读环境,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来进行。
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并非截然分开的,许多时候是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在开发和利用时要有机结合。同时,我们要因人因时因地因境恰当选择,灵活运用,不可机械分开。总之教育让我的内心感受到饱饱的温暖,希望自己能和学生一起,汲取对彼此的关怀,先于春天抵达春天,感受一种面朝大海般的温暖。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