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刘勰也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可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极其重要。那么,什么是“品味语言”呢?所谓品味,就是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人们历来认为,真正的语文能力就是语言能力,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育活动。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重锤敲打,挖掘出文章语言中潜
多媒体,是声音媒体、图像媒体、展示媒体等的总称。“无多媒体”课堂只是相对于用多媒体上课而言。现在大凡上公开课、比赛课一定会用到多媒体,借以达到调动学生兴趣、追求课堂形式完美的要求。但在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常态的课堂还是无多媒体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读写为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遗产。从教育家孔子开始收学生起,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不断地除旧纳新,到现存的课堂教学方式,是
于丹将《论语心得》搬上百家讲坛,继而高中教学和高考考纲中也添加了《〈论语〉选读》,我们对于《论语》这一部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仿佛越来越熟悉,一些大家的解读也有意带着我们往简单易懂的方向前行。可是,真正作为教学内容而言,我们处在论语教学的十字路口:向左走,是纯粹的知识丛林;向右走,是哲学的思品课堂。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拜读了邢桂轮先生的《回望编辑生涯》(以下简称《回望》)一书。掩卷回味,我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虽然书名只涉及“编辑”工作,但它对我的语文教学也有了很大帮助。 邢桂轮先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从开封师范学院(后改为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他四十年来的工作经历,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廿载执教,荣膺乡贤;廿载执编,奉献千万”(邢桂轮先生语)。邢先生从事了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
千百年来,人们一致认为《诗经》中最有价值的是“风”,因为“风”是当时各地的民间歌谣,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是当时人们生活及心理最朴实、最原始、最忠实的记录。 抗战时期,无论是《义勇军进行曲》还是《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均是高亢激越,气势磅礴,唱起来荡气回肠,振奋人心,反映的是当时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誓死抗击侵略者,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大众心理。 建国初期,由于国家
只有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认识水平才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怎样发挥学生在品德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1、灵活运用教
犹太小说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美国犹太文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他以独具特色的创作主题和风格著名。本文试讨论马拉默德的多重文化身份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