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中,对教法研究较多,而对学法研究较少问津,只求学生“学会”,不求学生“会学”。受这种传统教学理论影响,所培养的学生已无法适应当今时代需要,没有独立地从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认真指导学法,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和迁移,培养出锐意进取的创造型新人。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学法指导?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一般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谈一些肤浅认识。
基本的学习方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小结、怎样记忆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教师加以具体指导,使学生渐渐地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先看书后作业,先理解再记忆,先复习再应试等良好的习惯。
预习指导
預习是学生听好新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告诉学生预习时把每节课的主要内容用红笔标出,疑难的问题可写在书眉上。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出预习提纲,通过提纲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决疑难问题。
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阅读时,学生要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细读教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了当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后,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要在预习时解决,但应该及时记下来。
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读法”指导
调查发现,部分初中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教科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粗读和细读2种读书方法。
“听法”指导
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使教师的信息输出与学生的信息接收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只要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沿着知识的发展轨道溯寻知识,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怎么才能有效地听好一次课呢?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与心理准备,以使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争论,以使自己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去听课。其次就是要全神贯注地听课与记笔记。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要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等,生动而深刻地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业指导
作业是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作业之前必须把当节课所讲内容通读一遍,弄清概念、定理、法则,找出解题思路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做作业时要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并且按规范的格式书写,因为格式体现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记法”指导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1)通过对知识之间关系的类比联想记忆;2)通过把知识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学会用口诀记忆,如对不等式组的解集可编成顺口溜“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小大大小中间夹,大大小小无解”,以便于学生记忆;3)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学会“数形结合”记忆。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课内外结合,教法与学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中学)
基本的学习方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小结、怎样记忆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教师加以具体指导,使学生渐渐地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先看书后作业,先理解再记忆,先复习再应试等良好的习惯。
预习指导
預习是学生听好新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告诉学生预习时把每节课的主要内容用红笔标出,疑难的问题可写在书眉上。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出预习提纲,通过提纲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决疑难问题。
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阅读时,学生要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细读教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了当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后,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要在预习时解决,但应该及时记下来。
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读法”指导
调查发现,部分初中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教科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粗读和细读2种读书方法。
“听法”指导
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使教师的信息输出与学生的信息接收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只要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沿着知识的发展轨道溯寻知识,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怎么才能有效地听好一次课呢?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与心理准备,以使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争论,以使自己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去听课。其次就是要全神贯注地听课与记笔记。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要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等,生动而深刻地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业指导
作业是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作业之前必须把当节课所讲内容通读一遍,弄清概念、定理、法则,找出解题思路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做作业时要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并且按规范的格式书写,因为格式体现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记法”指导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1)通过对知识之间关系的类比联想记忆;2)通过把知识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学会用口诀记忆,如对不等式组的解集可编成顺口溜“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小大大小中间夹,大大小小无解”,以便于学生记忆;3)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学会“数形结合”记忆。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课内外结合,教法与学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