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复杂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了我国GDP增长率与国际原油价格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存在这种特殊的曲线关系主要是由于油价波动引起了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利润的再次分配。
【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中国经济增长;量化分析;非线性模型
一、引言
石油作为一种基础性能源产品,素有工业血液之称,对于世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其价格波动历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强势震荡,原油市场也进入了高波动性的新常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的需求量也是快速增长。作为石油净进口国,国际油价的变动必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油价,从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二、文献综述
林伯强和牟敦国(2008)指出就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来看,能源价格上涨在造成实际产出下降的同时,还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为经济仍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国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仍将快速惯性增长,保持较高GDP增长率,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经济紧缩尚未大到足以抵消经济增长的惯性。张斌和徐建炜(2010)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带来了广泛的相对价格变化和结构性调整意义上的产出下降和物价上升,但只有当油价变化传导至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要素投入变化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才会显著影响中国宏观经济。
通过对石油价格对真实经济冲击问题的广泛且深入研究,学术界取得了以下共识:(1)石油价格上涨不仅会影响石油投入,还会影响到资本和劳动的投入,真实经济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比单纯考虑石油投入减少的负面影响要大。(2)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成本,价格粘性,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货币政策对油价上涨做出不当反应都是促成更多真实经济损失的原因。
三、模型构建
一般而言,对于石油的进口国,油价上涨会推动物价上涨并抑制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显示,油价每上升5美元/桶,就会导致主要的工业国家一年后GDP下降0.27个百分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会导致GDP下降0.4个百分点。从历史油价波动产生的结果来看,高油价曾经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的经济增长产生过一定的负面影响,呈现经济增速出现放缓的迹象。但是,这种迹象并没有出现在我国,甚至当油价处于某一范围内时,国际油价的上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全球经济的普遍增长将会刺激投资,使得企业扩张,从而增加石油的需求,推动油价上涨,而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则显然会从中受益。扩大生产带来的规模效益,低廉的劳动成本和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将会抵消油价上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经济增长整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虽然石油价格的上升会使得大部分工业企业成本上升,但是,由于市场上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使得不同的企业在成本上升后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油价的上涨也会使大部分与能源相关的行业从中获利。石油上涨所推动的成本上涨给上述行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小于它们所获得的利润,因此宏观表现为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利润主要是从消费者剩余转移过来的,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造成的。需求弹性较小的生产部门继续把负担向消费者身上转移,需求弹性大的生产部门则面临市场萎缩的危险。石油价格波动引起了社会总剩余在不同生产部门和消费者之间的重新再分配,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福利一定是减少的。
因此,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不同产业部门的收益来影响经济的。当油价在一定范围内上扬时,获利部门增加的总收益超过因为成本上升而减产的部门的总损失,表现为油价与经济之间的正向关系。而当油价上涨的程度超过经济可承受的范围时,剧烈的物价上涨将极大地抑制市场的需求,最终影响所有部门的收益,油价与经济表现为明显的负效应。
四、实证检验
本文选择国际原油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平方项作为解释变量,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国际原油价格采用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用对应时期的消费物价指数CPI进行平减。又因为石油价格受季节因素影响大,因此采用移动平均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GDP季度数据用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得到实际GDP,也进行季节调整。时间区间由1993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4季度,共88个观测值。
回归结果:LNGDP=-0.0001368*P2+0.0317247*P+9.414645
从AdjustedR2=0.915974,F=475.1987(0.00)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高,P2和P都在5%的水平下显著。回归结果表明P<115.93USD/Barrel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随之提高,此时原油价格下跌,则会引起经济增长放缓。反之,P>115.93USD/Barrel时,原油价格上涨会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价格下跌促进经济增长。
五、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呈现倒U型,在一定的范围内,部分能源类产业因油价上涨所获得的利润会高于其他产业因为成本上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而表现为经济整体的增长态势;当油价过高时,能源类产业所获得的利润将不能弥补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的持续性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此时经济就会表现为明显的衰退。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如果将油价保持在某个区间内,就可以实现经济较为稳定的发展。同时,考虑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一定的通货膨胀,保持适度的油价增长率就可以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说,油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倒U型趋势,我们要利用这种趋势,选择合适的油价,使经济稳定在最大值附近。
参考文献:
[1]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2]张斌,徐建炜.石油价格冲击与中国的宏观经济:机制、影响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0年第11期
【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中国经济增长;量化分析;非线性模型
一、引言
石油作为一种基础性能源产品,素有工业血液之称,对于世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其价格波动历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强势震荡,原油市场也进入了高波动性的新常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的需求量也是快速增长。作为石油净进口国,国际油价的变动必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油价,从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二、文献综述
林伯强和牟敦国(2008)指出就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来看,能源价格上涨在造成实际产出下降的同时,还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为经济仍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国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仍将快速惯性增长,保持较高GDP增长率,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经济紧缩尚未大到足以抵消经济增长的惯性。张斌和徐建炜(2010)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带来了广泛的相对价格变化和结构性调整意义上的产出下降和物价上升,但只有当油价变化传导至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要素投入变化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才会显著影响中国宏观经济。
通过对石油价格对真实经济冲击问题的广泛且深入研究,学术界取得了以下共识:(1)石油价格上涨不仅会影响石油投入,还会影响到资本和劳动的投入,真实经济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比单纯考虑石油投入减少的负面影响要大。(2)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成本,价格粘性,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货币政策对油价上涨做出不当反应都是促成更多真实经济损失的原因。
三、模型构建
一般而言,对于石油的进口国,油价上涨会推动物价上涨并抑制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显示,油价每上升5美元/桶,就会导致主要的工业国家一年后GDP下降0.27个百分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会导致GDP下降0.4个百分点。从历史油价波动产生的结果来看,高油价曾经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的经济增长产生过一定的负面影响,呈现经济增速出现放缓的迹象。但是,这种迹象并没有出现在我国,甚至当油价处于某一范围内时,国际油价的上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全球经济的普遍增长将会刺激投资,使得企业扩张,从而增加石油的需求,推动油价上涨,而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则显然会从中受益。扩大生产带来的规模效益,低廉的劳动成本和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将会抵消油价上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经济增长整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虽然石油价格的上升会使得大部分工业企业成本上升,但是,由于市场上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使得不同的企业在成本上升后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油价的上涨也会使大部分与能源相关的行业从中获利。石油上涨所推动的成本上涨给上述行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小于它们所获得的利润,因此宏观表现为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利润主要是从消费者剩余转移过来的,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造成的。需求弹性较小的生产部门继续把负担向消费者身上转移,需求弹性大的生产部门则面临市场萎缩的危险。石油价格波动引起了社会总剩余在不同生产部门和消费者之间的重新再分配,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福利一定是减少的。
因此,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不同产业部门的收益来影响经济的。当油价在一定范围内上扬时,获利部门增加的总收益超过因为成本上升而减产的部门的总损失,表现为油价与经济之间的正向关系。而当油价上涨的程度超过经济可承受的范围时,剧烈的物价上涨将极大地抑制市场的需求,最终影响所有部门的收益,油价与经济表现为明显的负效应。
四、实证检验
本文选择国际原油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平方项作为解释变量,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国际原油价格采用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用对应时期的消费物价指数CPI进行平减。又因为石油价格受季节因素影响大,因此采用移动平均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GDP季度数据用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得到实际GDP,也进行季节调整。时间区间由1993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4季度,共88个观测值。
回归结果:LNGDP=-0.0001368*P2+0.0317247*P+9.414645
从AdjustedR2=0.915974,F=475.1987(0.00)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高,P2和P都在5%的水平下显著。回归结果表明P<115.93USD/Barrel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随之提高,此时原油价格下跌,则会引起经济增长放缓。反之,P>115.93USD/Barrel时,原油价格上涨会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价格下跌促进经济增长。
五、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呈现倒U型,在一定的范围内,部分能源类产业因油价上涨所获得的利润会高于其他产业因为成本上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而表现为经济整体的增长态势;当油价过高时,能源类产业所获得的利润将不能弥补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的持续性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此时经济就会表现为明显的衰退。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如果将油价保持在某个区间内,就可以实现经济较为稳定的发展。同时,考虑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一定的通货膨胀,保持适度的油价增长率就可以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说,油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倒U型趋势,我们要利用这种趋势,选择合适的油价,使经济稳定在最大值附近。
参考文献:
[1]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2]张斌,徐建炜.石油价格冲击与中国的宏观经济:机制、影响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