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的家居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侵扰者———蟑螂。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蟑螂发出的“唏唏簌簌”的声响,让人难以入睡。找又找不到,杀又杀不绝,成了严重干扰人们休息和生活的一大顽敌。
1 形态特征
蜚蠊,俗称“蟑螂”。成虫体扁平、光滑,全身褐色。头部有1对多节、细长的触角,胸背有2对翅膀,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尾须上有毛状感觉器,能感受频率很低的声波,并能很快感知敌害的方位。雄虫尾须有1对腹刺,雌虫则没有。腹部第6和第7节的背板上有背腺开口,能分泌一种难闻的气味,俗称“蟑螂臭”,用来吸引异性。
2 生活习性
凡是人类居住或活动的建筑物,包括居民住宅、宾馆、饭店、医院、工厂、商店、机关、学校等,只要环境条件适合都可发现蟑螂。蟑螂白天一般蛰伏在阴暗的缝隙里,夜晚出来活动,活动高峰期为晚上21点至凌晨2点,爬行速度很快;当遇到敌害时,也能作短距离的飞行。全世界已知蟑螂有5 000多种,大多生活在野外,与人类关系不大。我国有记载的约2 000种,而经常在室内活动,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有6种。在常见的蟑螂中,体型最小的是德国小蠊,一般体长不超过15 mm,隶属于姬蠊科,其余蜚蠊均隶属于蜚蠊科,也是人居环境中最难消灭的蟑螂之一。
3 繁殖
在一般室温条件下,蟑螂每年发生2~3代。性活泼,产卵多,生活史短,因此非常难于消灭。在温度35 ℃、相对湿度50%~90%的情况下,完成1代约需3个月。若虫蜕皮时喜欢在潮湿而平均温度约为21 ℃的环境下繁殖。
4 危害
目前蟑螂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已成为重要的卫生害虫。它的防治在防害除病上具有重要意义。
蟑螂可以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并且可以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引起肠道感染等多种疾病。蟑螂携带多种病原体,虽然属于机械性传播媒介,然而由于它们的侵害面广、食性杂,既可在垃圾、厕所、盥洗室等处活动,又常在食品上取食,因而它们引起的肠道病和寄生虫卵的传播不容忽视。此外,蟑螂体液和粪便可引起多种皮肤疱疹甚至其他过敏反应。另外,蟑螂对工厂产品、商店中商品以及家庭中的食品衣物等,都可因咬食和污损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还常有报道蟑螂钻入电视机内做巢,造成家电短路、损坏电视机等情况,深为人们厌恶。
5 防治措施
蟑螂防治的的基本原则是治理环境,使其无藏身繁殖的适宜场所,辅以化学防制等各种措施,以杜绝其侵入与传播。目前防治蟑螂的主要措施有以下3项。
5.1 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蟑螂栖息场所
蟑螂特别喜欢在房前屋后的阴沟、厨房、厕所及下水道中活动,并从这些通道进入室内,因此,防治蟑螂首先要经常检查这些地方,保持室内清洁,不留食物残渣,招引蟑螂。另外,室内蟑螂也可从室外垃圾堆或随物品包装带入室内,因此堵塞这些渠道,杜绝虫源,是防止蟑螂为害的基本措施。
5.2 物理防治
蟑螂物理防治的方法多种多样,大多比较简单和经济,既可以作为化学防治的辅助措施,也可在不便使用杀虫剂的场所应用,尤其适用于蟑螂密度较低的场所。
常用的方法有:采用粘蟑纸对蟑螂进行粘捕;厨房、食堂等蟑螂多的场所可用开水或蒸汽直接浇灌各处的缝洞和角落,烫杀隐藏在其中的蟑螂和卵鞘;在冬天,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可把厨房中的柜子及室内估计有蟑螂躲藏的箱子等搬到户外空地上清理、扑打,里边的蟑螂会冻死而落地。
5.3 化学防治
化学杀虫剂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以及可以由工厂大量生产等优点,目前仍然是蟑螂综合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现时我国城镇杀灭蟑螂采取的主要措施。
目前,一般使用拟除虫菊脂类药物,根据蟑螂的生活习性,常采取滞留喷洒剂、胃毒剂、触杀剂、烟雾剂等剂型对蟑螂进行灭杀,近年又新增加膏剂和胶饵,因含一定水份,适合性好,灭蟑效果较好。
1 形态特征
蜚蠊,俗称“蟑螂”。成虫体扁平、光滑,全身褐色。头部有1对多节、细长的触角,胸背有2对翅膀,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尾须上有毛状感觉器,能感受频率很低的声波,并能很快感知敌害的方位。雄虫尾须有1对腹刺,雌虫则没有。腹部第6和第7节的背板上有背腺开口,能分泌一种难闻的气味,俗称“蟑螂臭”,用来吸引异性。
2 生活习性
凡是人类居住或活动的建筑物,包括居民住宅、宾馆、饭店、医院、工厂、商店、机关、学校等,只要环境条件适合都可发现蟑螂。蟑螂白天一般蛰伏在阴暗的缝隙里,夜晚出来活动,活动高峰期为晚上21点至凌晨2点,爬行速度很快;当遇到敌害时,也能作短距离的飞行。全世界已知蟑螂有5 000多种,大多生活在野外,与人类关系不大。我国有记载的约2 000种,而经常在室内活动,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有6种。在常见的蟑螂中,体型最小的是德国小蠊,一般体长不超过15 mm,隶属于姬蠊科,其余蜚蠊均隶属于蜚蠊科,也是人居环境中最难消灭的蟑螂之一。
3 繁殖
在一般室温条件下,蟑螂每年发生2~3代。性活泼,产卵多,生活史短,因此非常难于消灭。在温度35 ℃、相对湿度50%~90%的情况下,完成1代约需3个月。若虫蜕皮时喜欢在潮湿而平均温度约为21 ℃的环境下繁殖。
4 危害
目前蟑螂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已成为重要的卫生害虫。它的防治在防害除病上具有重要意义。
蟑螂可以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并且可以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引起肠道感染等多种疾病。蟑螂携带多种病原体,虽然属于机械性传播媒介,然而由于它们的侵害面广、食性杂,既可在垃圾、厕所、盥洗室等处活动,又常在食品上取食,因而它们引起的肠道病和寄生虫卵的传播不容忽视。此外,蟑螂体液和粪便可引起多种皮肤疱疹甚至其他过敏反应。另外,蟑螂对工厂产品、商店中商品以及家庭中的食品衣物等,都可因咬食和污损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还常有报道蟑螂钻入电视机内做巢,造成家电短路、损坏电视机等情况,深为人们厌恶。
5 防治措施
蟑螂防治的的基本原则是治理环境,使其无藏身繁殖的适宜场所,辅以化学防制等各种措施,以杜绝其侵入与传播。目前防治蟑螂的主要措施有以下3项。
5.1 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蟑螂栖息场所
蟑螂特别喜欢在房前屋后的阴沟、厨房、厕所及下水道中活动,并从这些通道进入室内,因此,防治蟑螂首先要经常检查这些地方,保持室内清洁,不留食物残渣,招引蟑螂。另外,室内蟑螂也可从室外垃圾堆或随物品包装带入室内,因此堵塞这些渠道,杜绝虫源,是防止蟑螂为害的基本措施。
5.2 物理防治
蟑螂物理防治的方法多种多样,大多比较简单和经济,既可以作为化学防治的辅助措施,也可在不便使用杀虫剂的场所应用,尤其适用于蟑螂密度较低的场所。
常用的方法有:采用粘蟑纸对蟑螂进行粘捕;厨房、食堂等蟑螂多的场所可用开水或蒸汽直接浇灌各处的缝洞和角落,烫杀隐藏在其中的蟑螂和卵鞘;在冬天,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可把厨房中的柜子及室内估计有蟑螂躲藏的箱子等搬到户外空地上清理、扑打,里边的蟑螂会冻死而落地。
5.3 化学防治
化学杀虫剂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以及可以由工厂大量生产等优点,目前仍然是蟑螂综合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现时我国城镇杀灭蟑螂采取的主要措施。
目前,一般使用拟除虫菊脂类药物,根据蟑螂的生活习性,常采取滞留喷洒剂、胃毒剂、触杀剂、烟雾剂等剂型对蟑螂进行灭杀,近年又新增加膏剂和胶饵,因含一定水份,适合性好,灭蟑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