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比较”这把钥匙,开启思维之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2746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较”是将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通过有效的比较,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开拓学习空间。
  [关键词]开启 思维 钥匙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67
  在一次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先计算再比较,说说其中的规律。
  (1)45×5=( ) (2)63×9=( )
  450-45=( ) 630-63=( )
  学生计算后讨论比较,认为45×5和450-45都有一个45,63×9和630-63都有一个63。本来我是想通过乘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比较,让学生发现规律,发展思维,结果却让“比较”形同虚设,这让我不由产生了疑惑:是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还是“比较”的策略使用不当?
  众所周知,“比较”是将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通过有效的比较,能够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相似或者相异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开拓学习空间。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促成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那么,到底应如何使用“比较”这把钥匙呢?
  一、挑选“比较”的钥匙,合理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和众多的教法和学法不同的是,比较法比较直观、感性,让学生一目了然,而后获得深刻的感知,由此提升思维品质。
  如在教学“认识毫米、分米”这一课时,由于小学生缺乏现实生活的经验,容易将毫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面积单位相混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认知误区。为此我选择了使用“比较”策略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先让学生用棉线剪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然后进行比较,让学生积累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采用肢体比较来增进理解,如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一分硬币,体验1毫米的长度;量量虎口张开的宽度,感受1分米的长度;量出双臂伸开的长度,感受1米的长度。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以身体各部分为参照物,不但能够在新奇之余感受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而且对“比较”策略也有了深刻的认知,获得了深刻的数学体验。
  由此可见,要想利用好“比较”这把钥匙,就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合理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优化选择,以促进学生的感知积累,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这样将会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插入“比较”的钥匙,探寻概念本质
  “比较”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彰显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其中的核心部分剥离出来,让学生由此获知其与各知识环节之间承上启下的联系,梳理各知识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促进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插入“比较”的钥匙,带领学生探究这些千丝万缕的知识关联,对知识的意义、本质深入理解。
  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我先出示以下几个乘法算式:2×4,3×4,3×9,然后让学生扮演一只小狗,送过去6封信,用送信的方式来进行连线:(1)4 4;(2)4 4 4;(3)9 9 9;(4)4×2;(5)3 3 3 3;(6)9×3。此时,我带领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为什么4 4要送给2×4?4 4 4要送给3×4呢?4 4 4是三个数相加,那9 9 9也是三个数相加,是否都应该送给3×9呢?4 4 4和3 3 3 3不同,为什么都要送给3×4呢?
  学生根据比较分析,认识到乘法的本质是要找准相同的加数,数清相同加数的个数,明确几个几相加,从而深刻理解乘法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
  再如教学“搭配的规律”时,为了让学生摆脱人云亦云的惰性思维,我特意设计了几道题目,将旧知和新知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敏锐观察:(1)找规律填空1,3,5,7,( ),11。(2)一条走廊长12米,每3米放一瓶花,需要放多少瓶花?(3)明明和乐乐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两个人的手势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通过对规律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从更高层面省视所接触到的问题,摆脱原有思维的限制,开阔视野,深入概念的本质。
  三、旋转“比较”的钥匙,快乐发现
  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优化,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堂诉求。这就有赖于“比较”策略的有效运用。教学中,注重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能够让学生把握区别,深化认识,加快认识进程,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惊喜。在这个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学生跳一跳也够不着的情形,此时就要架设一个“比较”的梯子,让学生攀登思维的高峰,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文章开头的失败课例中,并非“比较”的策略运用不当,而是没有铺设合理的“比较”阶梯。教师可以预设一个追问:两个算式的得数为什么相同?45×9=405,如果再写一个算式45×10,那么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吗?为什么不相等?这样学生就观察到,一个是45×9,一个是45×10。接下来再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第二个乘法算式也得到405,你认为该如何做?学生找到思路:从10个45中去掉一个,即45×10-45。架设了45×10-45的梯子之后,学生就把一乘一减两道算式联系起来了。通过这一变化的比较和分析,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关联,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埋下了伏笔。此时,我又结合两位数乘9的算式,让学生列出一些类似的减法算式,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通过比较不但找到了算式之间的规律,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探索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总之,“比较”是思维的传承和链接,只有历经挫折、顿悟,才能获得思维的飞跃。教师要将“比较”这把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思考,旋转锁芯,细细琢磨,一定能开启一片广阔的思维天地!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分离提取技术相比,具有提纯过程简单、提取率高、选择性好、无溶剂残留以及有效萃取易挥发性物
采用江苏和河南两省893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参与式灌溉管理中3个规则层面的农户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用水协会成员的总体参与率为61.93%,宪政选择规则、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从已有经验入手,探索新知并逐步将新知转化为经验的过程。从或然性到确定性,从感性到理性,从外显性到深刻性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使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活动经验;积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86-01  数学活
通过多年系统选育的方法,对柞蚕遗传性较强的茧层率性状进行连续有目的地认真选择,培育出柞蚕多丝量品种宛黄一号、宛黄二号。这2个品种健康好养,抗病性、抗逆性好,千克卵收茧量
[摘 要]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从理解算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运算能力;算理;方法;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78-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与符号意识,发展运算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2份山西省中晚熟玉米区审定品种的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全基因组的4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210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
一、调研分析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交流的有效性和教师的优质提问意识,笔者对所在镇区的部分学校开展了关于课堂提问的小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81株曲霉,从中筛选出能够产生菌核的A1菌株.通过菌落形态、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将A1菌株鉴定为日本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japonicus).结
采用3个剂量的N^+对4个枣品种接穗进行注入诱变处理。结果显示,离子注入后可以对枣接穗芽体产生损伤作用,致使枣芽萌动率下降、萌动推迟、萌动期不集中,并且随着注入剂量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