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当成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后进生的某些指标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后进生的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必须承认,但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后进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这是做好数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可激励、唤醒、鼓舞、感化学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般规律是他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而向上的动力。其实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正因为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对后进生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
笔者认为对数学后进生的情感教育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爱”是数学后进生转化的金钥匙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绝不迁就和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是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科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后进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偏爱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他们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实施成功教育,帮助后进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后进生由于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后进生不断成功,提高后进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教师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后进生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頭,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在考试前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后进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一些后进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自我感觉,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达到转化目的。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后进生的转化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后进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获得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后进生只要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总是有感情的,教师对数学教学业务的精益求精、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后进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必然会给后进生的转化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鱼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孙萍.关爱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2008.
[5]季华伟.关心差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07.
[6]苏岳.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后进生的某些指标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后进生的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必须承认,但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后进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这是做好数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可激励、唤醒、鼓舞、感化学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般规律是他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而向上的动力。其实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正因为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对后进生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
笔者认为对数学后进生的情感教育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爱”是数学后进生转化的金钥匙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绝不迁就和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是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科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后进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偏爱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他们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实施成功教育,帮助后进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后进生由于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后进生不断成功,提高后进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教师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后进生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頭,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在考试前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后进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一些后进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自我感觉,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达到转化目的。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后进生的转化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后进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获得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后进生只要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总是有感情的,教师对数学教学业务的精益求精、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后进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必然会给后进生的转化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鱼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孙萍.关爱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2008.
[5]季华伟.关心差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07.
[6]苏岳.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