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地发挥潜能。学生提出问题也需要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培养数学问题意识。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是促进个体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长期以来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猜想探究,因此学生只是机械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被动的推理和运算。长期如此学生就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那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结合同行的研究我们也作了些思考。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胆量发问
  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学生发问的内容与发问是否有道理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认为有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的目的是理性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就行。再说,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敢于提问,进入主动思维的状态,而不是严肃有余、气氛沉闷,学生只听不问,处于被动思维的状态。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者不着边际,也要运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予鼓励,尽可能让他们优先发言。还要教育引导取笑他们的同学给予理解和帮助,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对一部分有依赖心理的学生,还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启发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探索和獨立发现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用爱心去呵护学生,宽容中去引导学生的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还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时时保持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形成问题意识。
  三、加强基础学习,让学生能提得出问题
  我们知道,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条件。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就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当人们面临新情景、新问题,试图去解决它时,必须把它与自己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当发现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时,就必须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训练相关的技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能削弱而要更加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给学生哪些最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问题的关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清楚表明,一个人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广泛迁移,个体才能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形成产生问题、发现问题等的数学能力。因此,培养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四、培养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乐意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问题欲望和情感的诱发,教学中,我们可针对学生的提问开展竞赛,根据问题的质量和数量,评选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学生在感受成功中逐渐增强提问的情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思考之中,又促进了提问水平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表扬成功者时,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或者举行辩论,有效提高问题质量,增强提问乐趣。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而应耐心的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立即做出分析判断,而应鼓励学生去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想法,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当然,培养农村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式还多。比如,因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所以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培养问题意识也很重要。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
其他文献
【摘要】不同国家在英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中的侧重点不同,目前我国的英语师范生教育仍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缺乏示范性教学方法,忽视教学技能的培养,无法达到师范生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导致培养出来的未来教师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难以适应实际的课堂教学,而视频案例教学则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连接的桥梁,是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一个映射,揭示着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英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发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我们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但由于受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
神秘的“7”字形脚印rn阳光投进明亮的教室,微风吹拂着窗外的杨柳,坐在教室里的新生们眼睛里闪烁着期待和兴奋:初中的生活是不是很新奇?初中的科目是不是很有趣?初中的小伙伴
期刊
【摘要】大部分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没有积极性,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我们中职院校的英语老师迫在眉睫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角色扮演法 英语儿歌 电影 故事  一、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但喜欢实践操作类课程。
【摘要】初中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基础过程,英语教师对于学生的口语学习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尤其是在大多学生是在初步接触英语的时期这样是可以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最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口语练习 互动性  一、英语口语练习的基本要素  英语是全球运用最广的语言,因此对于英语口语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今后能否很够和对方进行交流,而且关键的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自己的母语并不是英语,所以学生如果需
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全省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典型案例,不仅硬件和软件由政府投资,应用软件也由四川省卫生厅直属单位研发,四川全省免费提供
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对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孤独的割麦女》进行解读,揭示了该诗所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指出诗人在该诗中通过书写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和谐关系、女性与男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英语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及针对此提出的相应新教学模式的需求,英语教学改革呼之欲出。《牛津英语》是上海“二期课改”中外语学科领先的试验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教师的灵魂。作者认为《牛津英语》新颖的教学模式、方法对于指导我们目前的外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英语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
作为科幻作品中出镜率最高的主角,外星人到底是何时走入我们视野的呢?或许跟很多人的想象不同,外星人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事实上,直到近现代科学、尤其是天文学创立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