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常用定位方法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理坐标定位法
  【定位要点】经纬网成为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区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构建网格状的“心理地图”。同样对于小范围区域,只要有明确经纬度,也可以判断大致位置。
  例1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 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 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 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2)对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 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 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资源调出调入以及路线的走向,可以判断出①为西气东输工程,调配的为天然气;②为南水北调工程,调配的为水资源;③为西电东送工程,调配的为电力资源。资源调配能改善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资源保护意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最大效益。
  答案 (1)D (2)C
  二、相对定位法
  【定位要点】(1)海陆位置定位法:依据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与海陆分布的关系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洲大陆。(2)相对位置定位法: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例2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 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根据图中海陆位置和轮廓形状进行区域定位,该区域为北极地区,读图可知①地西侧气压高于东侧,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可知①地的盛行风向。
  答案 C
  三、区域轮廓和地物特征定位法
  【定位要点】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如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著名的地形区轮廓、著名的湖泊轮廓、特别的行政区轮廓等。如南美洲、非洲大陆呈倒三角形、法国大致呈六边形、太湖像一轮凸月等。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等。如非洲国家国界多直线、黄河像个“几”字等。
  例3 读以某海湾为中心及周边地区轮廓的甲和乙两幅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区生产的相同的大宗农产品(经济作物)是( )
  A.棉花 B.小麦
  C.大豆 D.亚热带水果
  (2)两图中的A地和B地,依据当地资源分布状况而发展的相同的产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B.石化工业
  C.宇航工业 D.有色金属工业
  解析 根据海陆轮廓和河流(运河)等地理特征判断图甲为墨西哥湾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该区域有美国著名的棉花带;图乙为我国的环渤海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地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A地为黄河三角洲地区,B地为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两海湾地区均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均发展了石油化工工业。
  答案 (1)A (2)B
  四、地理景观定位法
  【定位要点】(1)自然地理景观定位法。代表性自然景观往往成为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如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斑马,热带地区的椰子树、天然橡胶树,南极洲的企鹅,干旱地区的仙人掌,沙漠地区的绿洲等等。(2)人文地理景观定位法。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生产活动景观及特殊的地名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我国江南水乡、陕北的窑洞等等,利用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可以确定区域位置。
  例4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1)、(2)题。
  (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的界线的是( )
  A.200mm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C等温线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2)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解析 甲图反映的是种植业景观,图中显示出地形平坦、机械化、飞机作业等,应该是大规模的农场。乙图反映的是畜牧业景观,区域内地势比较坦荡,牛羊成群。结合选项可知第(1)题图中比较好地显示出了我国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界线。第(2)题,形成两者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降水的差异,因此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气候。
  答案 (1)D (2)B
  五、地理原理和分布规律定位法
  【定位要点】很多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并掌握地理原理,就可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我国季风活动与雨带移动规律,河流径流量变化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又如南北半球区域的判断方法非常之多,与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原理相关的主要判断依据有:(1)依据物体运动的偏转方向判断(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右偏;南半球沿运动方向左偏);(2)依据气温的分布规律判断(北半球北冷、南热;南半球南冷、北热);(3)依据气压场的分布判断(七月,北半球大陆是低压,海洋是高压;一月,北半球大陆是高压,海洋是低压);(4)依据洋流的运动规律判断(在中低纬海区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例5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相对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2)该河流最有可能吻合的是(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河在4月、7~8月形成了两个汛期。全面分析河流各月径流量相对变化,4月份的春汛是由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7~8月的夏汛是由降水丰富造成的。因此判断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第(2)题,发生春汛和夏汛的河流,从提供的选项看最可能是松花江。
  答案 (1)C (2)D
  读世界某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C、D两地气候的最显著差异表现在( )
  A.年温差的大小 B.年降水量的大小
  C.降水的季节分布 D.水热的组合状况
  2.在图中A、B、D、E四地中生活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用不到避雨工具的是( )
  A.A地 B.B地
  C.D地 D.E地
  读下图,完成3、4题。
  3.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 不合理的灌溉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4. 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 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 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 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 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5.读下面甲、乙两国图,回答问题。
  (1)分析甲国和乙国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原因。
  (2)甲国的M河两岸是世界上著名的长绒棉产区,而乙国的N地则是世界著名的优质葡萄产区。请说出它们形成的共同自然区位因素。
  1~4 CACA
  5.(1)甲国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大于乙国。甲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于乙国,冬季气温低于乙国,所以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国。甲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小,气温低。所以,甲国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国。
  (2)灌溉便利;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其他文献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学们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我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就要破解以下“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 遗漏要点  例1 阅读王昌龄的《闺怨》一诗,说说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错
期刊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点 拨  这是一道哲理性材料命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指出了与“智慧”相关的三个方面:“经验”,指的是经历或体验;“能力”,则是经验的展示;“境界”,是指人的精神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最后的省略号提示我
期刊
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文明相互碰撞、交流。本文结合高考考点,以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的交融为例,探讨比较型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伏尔泰与中国古代文明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之前,神权和皇权主宰着欧洲人的生活,人们被告诫:上帝的旨意是真理的唯一源泉。启蒙时代的哲学家试图寻找一个新的以人为
期刊
The love of beaut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ll healthy human nature. It is a moral quality. The absence of it is not an assured ground of condemnation, but the presence of it is an invariable sign of
期刊
一个人,不该是一座孤岛;一个群体,也不该走进一座围城。纵然没有坐拥百城、权倾天下,也应知晓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存在。  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中,耸起一座孤零零的岛屿来,是谓孤岛;一派和谐的繁华世界里,建起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来,是谓围城。有些人,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有些人,把自己活进了一座围城。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适时也,秦的兵力、财力、人力无不集天下之大成,本可保万世天下。始皇嬴政
期刊
2013年高考“环境保护”命题热点:  1. 结合重大环境问题,以区域图、统计数据、文字说明等为背景材料,考查某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危害、治理措施等。  2. 结合国际油价、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考查有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短缺原因、应对措施等。  3. 结合世界及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会议、环境保护措施等考查有关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聚焦点一 环境问题与管理  例1 2
期刊
Happiness is like a pebble dropped into a pool to set in motion an ever-widening circle of ripples. As Stevenson has said, being happy is a duty.  There is no exact definition of the word happiness. H
期刊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模块“地理3”的核心内容,与“地理1” “地理2”相比,其最大特点在于“案例”(每章均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体)。实践证明,“案例研究法”是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手段。本文以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例,谈谈运用“案例研究法”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  一、理清线索,构建体系,形成思维模式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体系构架如下:  二、剖析案例,
期刊
我爸爸在给我上户口那天忽然想到了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就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八斗”,取其含义“才高八斗”。我的噩梦就从那天开始了。  高二时我转到Y中,转校第一天的早晨,我来到学校,发现楼道里挤满了人。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谁叫牛八斗啊?”“怎么一个女孩取这么个名字啊?”我提着书包低头走进教室,希望这样可以避开众人的目光。  “快看!新同学!”一个男生叫了一声暴露了我的目标。  “长得还不错,
期刊
丟猫,实在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朝夕相处的伙伴,上一刻还在一起玩,转眼间就不见了,而且很可能是永别,那种滋味,不养宠物的人很难体会到。  民间流传着一种剪刀大法,谁家丢了猫,用一个大碗盛满水,上面平放一把张开的剪刀,冲着猫走失的方向。据说这样能让猫知道家的位置,自己找回来。这种做法很有点巫术的意思,三三和灰灰走失的时候,我试过。也不能说我迷信,那种心情下,什么都得试一试。后来,灰灰回来了,三三一直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