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教徒弟为何教得好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e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庸小说里,“教徒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再好的师父也会教出渣徒弟。比如《天龙八部》中逍遥派掌门无崖子的武功修为很高,他却教出了“星宿老怪”丁春秋; 《射雕英雄传》中豪迈奔放的丘处机教出了心狠手辣的杨康;就连以侠义著称的郭靖也会教出郭芙这样的惹祸包来。
  不过,在一片捶胸顿足声里,有一个人例外——《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身为武当派开山鼻祖,他教出的徒弟武当七侠在江湖上威望极高,武功是江湖一流,人品也不错,正直厚道。比如大徒弟为人宽厚,二徒弟理智稳重,四徒弟多智多谋,六徒弟心地善良……总之七个徒弟中没有败类。
  那么,张三丰教徒弟为什么会这么成功?
  虽然这七个徒弟本身的资质也不错,但这不是最根本的。《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也曾经是块好“材料”,可跟了岳不群后马上从恶如崩,变成了杀妻狂魔。所以徒弟教得好不好关键在师父的教育方式。
  首先,张三丰真心爱徒弟。
  听说三徒弟俞岱岩受伤了,张三丰痛苦不已,半夜起来写王羲之的《丧乱帖》,抒发心中苦闷。后来听说六徒弟殷梨亭也受伤了,张三丰“心头一痛,哇的一声,喷了一口鲜血出来”。他是真的心疼自己的徒弟。
  对比一下金庸小说里其他师父对徒弟的态度,就会发现张三丰这一点多么可贵。 《笑傲江湖》里,泰山派(五岳剑派之一)一个弟子被“采花大盗”田伯光砍死了,可当他被抬到师父天门道长面前时,天门道长只是点头说:“这孩子,很好,很好!”意思是,徒弟勇斗恶人死了,死得好,给门派长脸了。
  身为师父,天门道长最关心的是门派的形象和声誉,徒弟的命是次要的。但是,张三丰不这样。
  上了岁数之后,张三丰很少显露武功,但一涉及徒弟的安危,他就有例外了: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给徒弟运功疗伤。三徒弟俞岱岩受伤后,“只见张三丰双掌按住俞岱岩胸腹,正自运功替他疗伤”;五徒弟张翠山的儿子张无忌中了玄冥神掌,年纪已经过百的张三丰又给他运功疗伤,直至累到虚脱——爱徒弟,也要爱徒弟的儿子。
  所以说,无论是师父还是家长,只有你用心、用爱对待徒弟和孩子,才容易把他们带好。
  其次,张三丰特别了解自己徒弟的特点,并能有针对性地教导。
  他研发了一套集书法和武功于一体的“倚天屠龙功”,半夜教给了五徒弟张翠山。张翠山要去叫师兄们也出来一起学,张三丰说:“不用了,他们不懂书法,就算看了也领悟不多。”同样的,六徒弟殷梨亭喜欢钻研剑术,张三丰就把自己研发的“神门十三剑”教给了殷梨亭,而没有教其他徒弟。
  他非常清楚每一个徒弟的资质悟性,可以因材施教。对比之下,郭靖教郭芙、杨过、大小武兄弟就做不到这一点,都是大锅饭,一通胡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三丰管得严,不是个好蒙混的烂好人师父。
  张三丰表面上经常闭关,但每个徒弟谁有什么毛病、干了什么事,他都明察秋毫。武当七侠在张三丰手下做徒弟,是被360°全方位监督的。
  比如二徒弟俞莲舟闷头研发了一套武功“虎爪手”,张三丰立刻就注意到了,专门找他谈话:“这武功好是好,就是太毒了,以后不能乱用。”张三丰连徒弟这样“隐蔽”的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可见他平时是十分留意徒弟动态的,并能及时敲打徒弟,尽到了一个做师父的责任。在他手下,几个徒弟才不容易走邪路。
  对比一下郭靖,他看似也很嚴,可是很粗心。两个徒弟为了郭芙反目成仇,这本来属于长期性的重大隐患,郭靖对此却基本无所作为,连找徒弟谈个话什么的也没有,最后发展到两个徒弟约架拼命,在大操场上拿剑互捅。
  最能看出张三丰对徒弟要求严格的事,是他一掌击毙武当派掌门、他的大徒弟宋远桥之子宋青书。
  宋青书本来是武当第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堪称武当派未来的接班人,前途很被看好。可是他为了周芷若杀师叔、反师门,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换了别的不严格的师父可能会手下留情,给宋青书一个“下不为例”的警告,毕竟培养一个接班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可是在张三丰这里,宋青书过不了关。张三丰铁面如山,一掌拍死了宋青书,还严肃追究宋远桥的连带责任,免了宋远桥的掌门位子,众人见了“无不凛然”。
  其实,有时候严比宽更难。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而严是很考验本领的,你必须有本事发现问题,有勇气直面问题,有能耐解决问题。
  所以郭靖能当一个好人,却当不了一个好师父;宋远桥能当一个好人,却当不了一个好爸爸。只有张三丰成功了:不管江湖风云如何变幻,“武当七侠”总是很受敬仰。一说起他们,正邪两道总是肃然起敬,表示“如雷贯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好师父张三丰的功劳。
其他文献
在明代很多“清流”眼里,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个“拼爹”的草包,但其实他天生博闻强记,从小接受母亲的严格教育,亲舅舅更是进了“世界科学家名录”的欧阳德,于是各种本事学得精熟。  严世蕃凭老爹的权势就任工部侍郎后,每次下去巡查,只要翻下账本,再去工地走两步,工程质量能打几分、经办官员黑了多少钱,全能判个分毫不差,当面给相关人员点明。每次他一开口,立刻跪下一群人。  就连老爹的首辅政务,他也能轻松搞定。嘉
明朝官员王恕从小受家族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性格耿直,为官四十余年,虽饱受官场陋习熏染,却不改耿直本色,但凡遇到看不顺眼的事都会上疏弹劾。  成化二十年(1484年),某僧人在宫内大搞神仙方术、点石成金的把戏,耍得明宪宗团团转。刑部员外郎忍无可忍,上书弹劾那名僧人,结果惹得明宪宗大怒,将刑部员外郎判了死刑,并宣称谁再提此事,一律问斩。  众人深知刑部员外郎是被冤枉的,但都不敢替他求情。就在万马齐喑之
《红楼梦》里,惜春看似出身金贵,是宁国府族长贾珍的胞妹、贾敬的女儿,但从她所处的环境来看,她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弱者。  首先,她在贾府的存在感较低。贾府三艳初次登场时,迎春“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惜春则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不管是形象还是个性,她都没刷出太多存在感,让人忍不住忽略。在贾府那样一个迎来送往的大家族中,她单薄瘦小的影子比之黛玉更有茕茕之感。  其次,她缺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發动武装叛变。朱棣既然下了战书,建文帝就得应对,但建文帝居然找不到可以撑场子的军事统帅。幸好有个朱元璋杀剩的老将耿炳文,建文帝就在帝师黄子澄的建议下封他为大将军北伐。  耿炳文虽打过不少仗,但大多都是跑龙套,加上年纪大了,打起仗来很保守,能守不能攻,因此遇到了不少挫折。建文帝听说后,又气又慌:“耿炳文是老将,竟然会损兵折将,这该怎么办啊?”这时,黄子澄自告奋勇,开导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以及文人的推崇,曹植一直给人一种怀才不遇的印象,以致没有当上曹魏接班人。实际上,曹植并非怀才不遇。  首先,曹植的才主要体现在文学上,其他方面的才能有限。  纵观曹植的履历: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崇到文章典范的地步,并因文学上的突出表现多次受到曹操的欣赏。  最典型的事迹是,建安十五年(21 0年),曹操在邺城的铜雀台落
永嘉六年(312年),京城中最靓的仔、清谈神童、年仅27岁的卫玢去世。两晋之际,死于祸乱的名士不在少数,而卫玠尤其令人惋惜。据说,因为姿容美丽、气质风流,卫玠每次出行,建邺城内观者如堵,美少年实在不堪其扰,身体因此被拖垮。时人谓之:看杀卫玠。  卫玠并不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围观——他还是个小朋友时,坐着羊车在洛阳城中出行,见过大世面的洛阳群众就曾为之轰动,称他为“玉人”。而卫玠绝对是个值得追捧的偶像
美剧《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已收官,原著作者乔治·马丁又被人盯上了。他从1996年开始创作《冰与火之歌》,多次被催稿,有次被催急了,放出狠话:“你们再催,我就把角色全部写死!”  像乔治·马丁一样拥有拖延症的大作家还真不少。  达·芬奇:有哪样事情是完成了的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在拖延症群体中也格外醒目。他兴趣广泛、博学多才,同时涉猎建筑、工程、数学等多个领域。在其六千多页的手稿中,他设计
梁启超的一生非常酷,先是参与“公车上书”,成为维新派代表人物,失败后逃亡日本14年,归国便踏上历史舞台,却发现打不过那些虚伪的政客与军阀,转而投身教育和著述事业,成为“古往今来第一等人物”。  如果说还有比他的经历更酷的事情,那就是他的九个子女,被后人称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1898年,自梁启超在日本流亡后,时代风云变幻,一封封家书成了他出席孩子生命里的父爱载体。在信里,他时而自夸,时
1217年,董文炳出身于河北藁(gao)城(今属河北石家庄)一个武将之家,父亲是藁城汉族世侯(协助蒙古对金作战的中原汉族地方武装统帅),以仁义著称,尤其注重自身修养和对儿子的教育。董文炳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告诫他长大后要“为政宽明”,并应有一颗“善战而不妄杀”的仁心,时刻将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董文炳每次都认真地听着,并记在了心里。  (一)  1233年,董文炳的父亲在对金作战中去世,蒙古可汗看在他
《水浒传》里的“天魁星”是宋江。“魁”是老大的意思。有天魁星自然有地魁星,地魁星就是神机军师朱武。可是作为地星之首,朱武的戏份却非常少:只在前三回露过面,旋即消失,隐藏在了少华山,直到第五十九回才又露面,也仍然是蜻蜓点水,读者们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这样一个影子一样飘忽的人物在梁山泊好汉排座次的时候,却成了72位地星的首席,坐了第37把交椅。他的排名相对于他的戏份来说可谓不低了。其实,朱武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