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音乐课堂变革与学校美育 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36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5月10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承办的全国“音乐课堂变革与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来自北京市等17省区市音乐教研员、部分高校教师和出版社代表,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师近三百名与会者參会。会议以“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为主题,全面展示了中国教科院艺术与国防教育研究室主任许洪帅主持10年的“顺序性音乐教学”科研成果《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动人的音符》。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说,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要明确美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顺序性音乐教学”改革实践,经过10年努力,它的作用在孩子们身上显现出来了,美育做到了生活化,生活也做到了美育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老师能够投入进去,让学校美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围绕孩子的天性促进其自然发展,用美的方式让广大青少年自由奔放地成长。
  中国教科院党委书记殷长春表示,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是中国教科院重点支持的科研项目。10年来,该项目始终根植基层、紧接地气、求真求实、笃行创新,用音乐课堂变革引领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结出了丰硕果实,得到了基层学校的普遍欢迎、学界的高度评价、司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他指出,要做到“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音乐”,从根本上讲,还是要把课上好、把活动搞好、把素养练好,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研讨会上,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就建立全国音乐教研、科研、培养、培训、出版“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工作机制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发挥中国教科院在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舆论、协同战线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用项目引领、平台联络、科研协同、示范创建、模式推进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让更多地区和学校分享到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
其他文献
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要求,2020年4月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河北师范大学主办,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全国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院长论坛”以钉钉视频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   在为期一天的线上视频会议中,来自全国32所音乐学院的院长、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的理事以及11个省市级音乐教研员、知名专家学者共计百余人,围绕互联网 背景下高
19年6月24至28日,国际流行音乐研究协会第二十届双年大会(20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opular Music)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隆重召开。   国际流行音乐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
族管弦乐配器是上海音乐学院自上个世纪60年代在全国率先探索的学科专业。胡登跳先生的“民族管弦乐法”开创一时之先,已近六十年。他提出的建立在吹、拉、弹、打的四个组别基础上的乐器组合形式,以及他探索的“丝弦五重奏”也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广泛影响。其后,民族管弦乐配器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一直是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作曲专业的优势及特色学科。随着民族管弦乐配器法创作实践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发扬传统经典文化的语境中
Ethnomusicology这个词从最初在欧洲出现至今已有50多年,自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并被广泛使用也已近30年的时间,但学术界对Ethnomusicology的学科概念和中文译名一直未能统一,这给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为了弄清各学科名称之间的关系,本文力图从Ethnomusicology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入手,对这些学科的学术概念、学科内涵、研究角度、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我走在凄清的路上,天空正飘着濛濛细雨,在这寂寞黯淡的暮色里,想起我们相别在雨中,不禁悲从心中生……”  此为台湾原著民作曲家李泰祥先生所创作的歌曲《走在雨中》的歌词。现如今这位走在凄清路上的孤独行者默然地驻足在古稀孔子的生命驿站,与我等相别在红尘了。而他的歌迷却注定在这寂寞、暗淡的暮色里悲从心中生。在此送上一个曾醉沁泰祥其声于情,却不曾挂怀泰祥其人于心的流行音乐食客的哀思吧!  庄子妻亡击缶而舞以
11中国广州第二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传统音乐教育高端论坛”于2011年11月11日至12日在广州大学召开。会议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办,来自海内外的63所院校、音乐类核心刊物编辑部及研究机构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60余篇,论题涉及音乐教育哲学、传统音乐教育和其他研究论域。  音乐教育哲学问题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继2009年11月在广州大学举办
民族音乐学家对城市音乐的关注与研究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移民音乐的研究,通过都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来研究那些从乡村及国外迁入的移民音乐文化。学者们关于城市音乐的研究,是通过对许多不同类型的社区音乐实践活动的研究来实现的,不同的社区音乐建构了整个城市音乐体系。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斯洛宾(Slobin)从对西方社会中的移民音乐文化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亚文化、主文化与跨文化”三层文化理论。
摘要: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  关键词:事理说明文 逻辑顺序    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如何写好事理说明文呢?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事理的说明对象  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如
在中国交响乐团音乐季“龙声华韵”系列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作品音乐会”上,听到了作曲家金湘教授创作的《冥——笛子与交响乐队》,随后看了这部作品的总谱,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金湘是一位功底深厚的作曲家,对20世纪作曲新技法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中勤奋耕耘,连年来新作不断。《冥》创作于1994年,由日本广岛交响乐团委约,在亚洲艺术节上首演,这次演出是国内的首演。  《冥》选用了中国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内容,而时政教育恰似一潭“活水”为思想品德课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本文试从加强时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时政教育存在的几个误区及提高时政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三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思想品德 时政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兼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