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课堂纠错行为研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t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二十一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小学英语课的逐步推广,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学习者所产生的错误进行纠正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图就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错误的成因及其纠正策略作一探讨。
  
  一、对“错误”的态度
  
  一般来说,语言学习中的“错误” 是指目标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出现形式违反或偏离本族语者的“正确形式” 。但在实践中运用本族语的标准来定义目标语言学习的“错误”的方法是不妥的。首先,不能按照本族语的标准来要求目标语言学习者,因为大量的外语教学都是由非本族语的教师来进行的。比如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以英语作为目标语言,绝大多数教师都为本国教师。因此,学习者在课堂中学到的语言本身就不标准或不够标准。其次,教学方法的变化也影响着人们对“错误”的观念。比如近年来盛行的语言教学交际法就弱化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不强调语言使用的“标准化”,而是突出交际效果。在交际法中学习者的言语在某种程度上经常偏离目标语的标准,而这些偏离过去通常当作错误来对待,但在交际课堂上教师往往更关注学习者表达思想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是否能造出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因而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就无所谓错误。
  以斯金纳、华生等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者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 学习一门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行为习惯。按照这一观点, 孩子学习和应用语言时, 需要不断地得到强化。当学习者使用或模仿正确的语言表达时, 就应该给他们以赞扬或奖赏。相反, 当他们语言模仿和应用出现错误时, 就应受到批评、惩罚和纠正。这样,正确的语言形式就因为长期的强化得以逐渐固定下来, 而错误的语言则因为负强化逐渐淡化以至消失, 从而正确的语言行为就习惯化, 最终掌握所学语言。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认为, 语言错误一旦出现, 就应立即予以纠正, 否则这种错误将会成为一种刺激, 激活(或强化)更多的错误反应, 形成不正确的语言习惯, 因而他们对错误的出现和反复采取非容忍的态度(张巨武,2005)。
  乔姆斯基等语言学及心理学家对行为主义的理论提出尖锐的批评。这种观点认为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完全是语言发展过程正常的现象, 是不可避免的部分。它反映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进程, 学习者通过不断地试验出错,逐渐掌握所学语言。因而对待语言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 而不应该视作不是学习的结果, 更不应该因出现错误而批评、讽刺学习者和打击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Harmer (1998) 也指出,所有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都会犯错误,这是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学习者,特别是中小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学习刚刚有一点基础就学习另一种陌生的语言,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应该用科学的观点对待中小学生出现的错误。
  
  二、中小学阶段常见的课堂错误
  
  (1)记忆性错误。记忆性错误即非理解性错误。英语中单词的拼读、单词的变化形式、字母的组合规律以及人称和动词数的变化等都是约定俗成,不可更改的。记忆性错误一般包括:
  ①拼写错误:如,Wenesday, fooball.
  ②读音错误:如,把 women 读作 [wumen], knife读作 [knaif].
  ③人称和动词的数不一致。如,He live in Beijing.
  (2)理解性错误。理解性错误主要是学生对一些语言知识不能理解或理解不透而产生的错误,既包括时态误用等语法错误,也包括学生在使用语言时出现的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语用错误。常见的理解性错误有:
   ①时态错误:如,I talk with my friend just now.
   ②用词不当:如,Please see this picture. How beautiful it is.
   ③搭配不当:如,I very thank you.
  
  三、出现错误的原因
  
  1. 受母语的影响
  母语对英语的迁移有两种:一种是母语与英语在形式和规则上相同相近被误认为一致。比如,英语的句法结构主、谓、宾与汉语基本上一致。例如,汉:这是我的爸爸。英:This is my father. 中小学生见多练多了,就会自然地把英语的句法结构与汉语的句法结构等同起来,结果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结构错误,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如,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另一种是母语与英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不同而被误认为一致。如,英语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态都要加“s” 或“es”,但中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因为汉语中没有这种变化。比如发音, 中小学生常常不自觉地用母语口形去发类似的英语语音, 造成发音不准。
  2. 文化因素
  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信念和信仰,具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因此,在使用英语时,尽管语音、语法和词汇完全正确,但往往导致错误、误解。例如,“blue” 在汉语中象征“平静和美丽” ,而在英语中则象征沮丧、忧伤和情绪失落;“red” 不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但英语中的“red” 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再如,英语说“看书”不是 “see a book”;“打篮球” 不是 “hit basketball” 等等。
  3. 心理认知因素
  中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焦虑等诸因素都会导致错误的产生。这些因素当中,尤以焦虑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最大。焦虑会使中小学生产生过多的担心和自我怀疑, 浪费精力和注意力, 从而使他们减少对语言活动的参与次数,甚至对语言任务消极对待。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 焦虑不仅可以导致动机缺乏、兴趣低下、态度消极、信心丧失等心理情感障碍, 还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活动本身。比如许多中小学生在面对英语教师和全班同学说英语时感到紧张和焦虑,往往平时会的东西却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出来却错话连篇。
  4. 教师促成的因素
  (1)教师人为的评判标准。教师对“错误”的定义往往带有感情色彩,通常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经常可以看到学习者的反应被教师拒绝,不是因为他们错了,而是因为不符合教师的口味,不是教师所期望的反应。下面以Nystrom (1983: 171—2) 的一个口语课堂观察的片段为例 (T代表教师,P代表学生)。
  Transcript 3: I see a pig.
  T: I want you to look at this and tell me ONE THING that’s going on in this picture. Tell me in a complete sentence. Okay, Dione?
  P: (Gasps / wants to be called on )
  T: Dione.
  P: A pig.
  T: (Looks out of the corner of her eye / uncertainly). A pig. Can you tell me that in a complete sentence? You need to say more than just a pig. You need to see, say, I see a pig or you need to say, uh... The pig is doing something.
  P: A goat?
  T: Okay, Tony?
   Nystrom指出,学生的回答 a pig 是完全正确的,并且反映了在上下文清楚的情况下惯以短语(而不是完整的句子)为表达形式的口头话语模式。然而教师没有接受学生的答案,因为学生犯了一个“错误” :他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
  (2) 教师的教学失误。教师的教学失误包括教学方法不妥。Littlewood (1984) 认为,教学方法不妥会起误导作用。这些错误有:①错误归纳。如有些老师在教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时, 归纳为在动词后面加s, 而且还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 要求当作规则死记硬背,结果造出这样的错句:She can draws a horse. He didn’t asks me. ②过分强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语言现象特别强调, 结果可能迁移到新的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去。比如,小学生初学英语一般是从“I am...”, “He/She is...”,“Are you...” 开始, 于是常出现这样的错句:
  I am walk to school. He is come from America.
  Are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四、课堂纠错策略
  
  1. 何时纠错
  何时纠错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在注意到一个错误时, 教师首先应该决定是否需要纠错。做决定时, 教师应该考虑到所犯错误是否和正在教授的知识有关,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在纠错时间上,教育心理学有“纠错宝贵期”的说法,即“学生积极性最高的时期,是学生发现是否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第一次机会”(帕克)。“纠错宝贵期”因人而异。从纠错效果角度看,当学生出了错,处于迷惘中,很希望知道正确答案时或当学生在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正误混杂时进行纠错效果最好。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错误,不一定要马上纠正,也不要时时处处纠正,中小学生正处英语学习的好奇、兴奋、求知欲旺盛的时期,频繁纠正势必影响他们的交流进程,从而扼杀他们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积极性。
  2. 如何纠错
  在纠错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应用恰当的纠错方法和技巧: ①暂时不予纠正。学生进行自由交谈和连贯回答的内容为主的问题而出现语言错误时, 教师不宜纠错, 尤其不能以打断学生的发言来纠错。 因为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传递信息而不是集中在语言形式上。在这种情形下, 如果教师打断学生发言进行纠错, 不仅会打断学生思路的连贯, 影响其英语表达的流畅, 而且会对一些腼腆和内向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增强课堂学习的焦虑感,从此再不敢积极发言。②不要当众纠错。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在说英语时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对自己的口语或发音缺乏自信, 总害怕出错而引起别人的笑话。这样的学生自尊心强, 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开口, 即使他们说的有错误, 教师最好也不要当众指出,而以委婉的方式在课后单独指出为妥。③立即纠正。在学习某些规则或进行句型操练时, 学生出错应予以立即纠正并且要在班上多举几个正确的例子,举一反三,使学生不至于过度概括某些规则或应用规则不完全而出现错误。
  3. 由谁纠错
  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到底由谁来纠正?Allwright
其他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加强和改进成人教育脱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发现、成功和快乐,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但是在课堂讨论中如果教师组织不当,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课堂“太活跃”而显得“乱”;另一种是课堂“太沉默”而显得“冷场”。所以教师在课堂讨论前必须要有思想准备,一旦出现
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义务教育是国家与父母或者监护人的义务;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关于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规定应从保障人权及人格自由发展的视角来理解。
公平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非常突出,它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本文从高考招生录取制度、高校收费政策、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政策及教育政策的性别歧视等教育政
综合治理水上交通安全朱景宽温州航运管理处(集水上运输管理、港航监督、船舶检验、航道工程、规费稽征职能〕一体)在各级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和水运(服务)企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