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和谐理念与社会生活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在云南山地亚热带地区的哈尼族,有着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和谐理念是其宇宙观的精髓。这一理念是哈尼族与客观世界互动,在认识理解世界的过程中诞生,并在长期的迁徙流动和创造梯田农业伟大实践中形成和不断加强的,它一直维系着哈尼族的社会,决定着哈尼族的人生态度。本文以哀牢山哈尼族为例,考察了他们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身心关系中的和谐理念。
其他文献
本文在热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之后,冷静地以知识产权的视角,审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探索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知识产权屏障与支持的进路,分析了以非物
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配合,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由评价者与学生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运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素质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  如何找到一种简便有效的适合小学科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发展性评价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鲁洁在《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指出:“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于生活世界,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去改善人们的生活、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去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才是具本质意义上的回归。” 可以看出,借助课后实践,能将“归宿性回归生活”的理论意义转变为活生生的现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主题活动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提高了课堂效率。然而,随着“主题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常态化”运用的日益增多,课堂上也显现出种种弊端。在主题活动式教学课堂上,不少课看似主题鲜明、热闹非凡,实则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习起点存有差异,课堂生成难以预测,因此产生课堂“散乱的活跃”,教师难以进行有效“掌控”;还有的课上学生的活动
《认识平结》是浙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主题三活动一的内容,其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平结及其种类,学会平结的基本编结方法;二是通过图例等学习方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熟练编织绳
刀美兰作为一代舞蹈家,以其自有的舞蹈风格、舞蹈形式向世人展示出傣民族特有的文化魅力与艺术特质。此次在西双版纳州举行的刀美兰舞蹈生涯50周年研讨会是中国传统舞蹈精神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既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对现阶段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