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从某报纸中读到这样的观点,说中国的道德榜样门槛太高,导致老百姓难以企及,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不再去遵守这些道德了。读完之后,想想也是,中国的道德榜样历来是非死即伤,要么经过了多年的坚持,要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样的榜样门槛,的确让人望而生畏。因此,中国的道德榜样更应该“下基层”、“接地气”,注重老百姓在道德上的基本需求。
说起道德榜样,想到慈善。
要说慈善这一事情,可能陈光标的新闻最多,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陈光标始终代表了中国慈善的一面旗帜,只可惜他的慈善过于张扬,难免会被人挂上 “暴力慈善”的称号。低调的当然也有,如那些明星们……媒体似乎对这些名人的慈善行动特别关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攀比”心理,也将中国的慈善理念引向了歧途——认为慈善是有钱人干的事情,慈善就是要捐钱,越多越好。
然而慈善究竟是什么?
圣人孔子言,“孝悌之义,仁之本矣。”其实,一个人要想做到仁,十分简单,只要他在家里能够孝顺父母,关爱手足,这就足够了。仔细想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和手足都无法做到孝顺和关爱的话,那他怎么还有资格去帮助他人的?怎么可能会出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场面呢?
慈善或许不是“仁”,但是他们之间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尽可能地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追求社会的和谐。因而,慈善不应该也不只是钱的多少问题,而应该是一种要求人“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理念问题。
那么,怎样做才称得上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呢?
从身边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天的自己。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就是人自身内部的和谐。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最基本的。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把每一天的自己都做得到位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一种为社会和谐作贡献的举动。因而,搞慈善教育,首先要强调的应该是做好自己,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从身边小事做起,要学会爱身边的人尤其是亲人。感情的亲疏总会给我们带来判断上的好恶,如果慢慢地培养一个人爱身边的人,学会礼貌,学会尊重,学会孝顺,那么他就会在众多的小事中慢慢积累起慈善的理念,开始慢慢学会推己及人。孔孟说道,圣贤必曰尧舜。其中,舜就是当时孝顺的代表,一个孝子治理天下,他就会把天下人都当成父母一样看待,就不会违背父母的意愿了。
从身边小事做起,要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观念。几乎所有人都想干大事,都想在人生路途中有大成就,大功劳,做慈善也一样,总想要留下一些什么特别重大的纪念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慈善就是由一个个小善堆积而成,从公交车上的让座,到交通规则的遵守,再到帮助身边的人等等,这些行为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再微不足道的东西,一旦乘于13亿,就会变成巨大的能量,就能引导社会的进步。
从身边小事做起,关键在于力所能及。一个人,如果是因为要表现一点慈善之心,将所有的家当都变卖了搞慈善,这种行为未必是一种合适的行为。因为做慈善最根本的就是要拥有革命的本钱——身体,要拥有慈善的能源——财产,如果为了做慈善而竭泽而渔,那么,这样的慈善并不能受到太多的欢迎,甚至还会引起接受者的内疚和拒绝。因而,我们所倡导的慈善,应该是一种力所能及的行为,比如你的口袋里只有100块钱,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捐了50元出来,这是一种合理的慈善行为,但如果你的口袋里有10万元,可是你只捐了1元,那么这只能是一种遗憾的行为。因而,慈善的小事,就在于尽心尽力。
总而言之,慈善教育只是一个起步,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国人的不断配合与发扬。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一中教师)
说起道德榜样,想到慈善。
要说慈善这一事情,可能陈光标的新闻最多,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陈光标始终代表了中国慈善的一面旗帜,只可惜他的慈善过于张扬,难免会被人挂上 “暴力慈善”的称号。低调的当然也有,如那些明星们……媒体似乎对这些名人的慈善行动特别关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攀比”心理,也将中国的慈善理念引向了歧途——认为慈善是有钱人干的事情,慈善就是要捐钱,越多越好。
然而慈善究竟是什么?
圣人孔子言,“孝悌之义,仁之本矣。”其实,一个人要想做到仁,十分简单,只要他在家里能够孝顺父母,关爱手足,这就足够了。仔细想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和手足都无法做到孝顺和关爱的话,那他怎么还有资格去帮助他人的?怎么可能会出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场面呢?
慈善或许不是“仁”,但是他们之间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尽可能地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追求社会的和谐。因而,慈善不应该也不只是钱的多少问题,而应该是一种要求人“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理念问题。
那么,怎样做才称得上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呢?
从身边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天的自己。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就是人自身内部的和谐。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最基本的。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把每一天的自己都做得到位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一种为社会和谐作贡献的举动。因而,搞慈善教育,首先要强调的应该是做好自己,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从身边小事做起,要学会爱身边的人尤其是亲人。感情的亲疏总会给我们带来判断上的好恶,如果慢慢地培养一个人爱身边的人,学会礼貌,学会尊重,学会孝顺,那么他就会在众多的小事中慢慢积累起慈善的理念,开始慢慢学会推己及人。孔孟说道,圣贤必曰尧舜。其中,舜就是当时孝顺的代表,一个孝子治理天下,他就会把天下人都当成父母一样看待,就不会违背父母的意愿了。
从身边小事做起,要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观念。几乎所有人都想干大事,都想在人生路途中有大成就,大功劳,做慈善也一样,总想要留下一些什么特别重大的纪念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慈善就是由一个个小善堆积而成,从公交车上的让座,到交通规则的遵守,再到帮助身边的人等等,这些行为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再微不足道的东西,一旦乘于13亿,就会变成巨大的能量,就能引导社会的进步。
从身边小事做起,关键在于力所能及。一个人,如果是因为要表现一点慈善之心,将所有的家当都变卖了搞慈善,这种行为未必是一种合适的行为。因为做慈善最根本的就是要拥有革命的本钱——身体,要拥有慈善的能源——财产,如果为了做慈善而竭泽而渔,那么,这样的慈善并不能受到太多的欢迎,甚至还会引起接受者的内疚和拒绝。因而,我们所倡导的慈善,应该是一种力所能及的行为,比如你的口袋里只有100块钱,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捐了50元出来,这是一种合理的慈善行为,但如果你的口袋里有10万元,可是你只捐了1元,那么这只能是一种遗憾的行为。因而,慈善的小事,就在于尽心尽力。
总而言之,慈善教育只是一个起步,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国人的不断配合与发扬。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