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申城古风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真心,得如意”,走在上海铜川路上,沿街不少围墙上贴着公益广告,上有真如塔的标记以及“700,1320-2020”字样。
  公元1320年(元延佑七年),妙心和尚在桃树浦边扩建真如寺。由此来算,此地因寺得名,起码有700年了。而据记者所见2006年修《真如寺志》所载,“经过考证,认定建寺已有800年历史,并且证明真如寺一直建在桃树浦,否定了旧志所载‘旧在官场’的说法”。
  即使以妙心扩建真如寺至今的700年来算,此地经历过由江南水乡因寺成镇,也经历过炮火兵燹。已伫立700年的真如寺大殿,这座元代建筑,看尽岁月沧桑——如今,这里是上海的城市副中心之一,并且正在经历最新一轮的建设。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五条轨交交汇的枢纽,服務长三角的公共活动中心。
  现在的上海行政区划内,无论是龙华寺,还是在从前人们印象中位于远郊的松江方塔、嘉定孔庙等等,这些留存有古代建筑的地方,无不在与国际大都会交融,今古互鉴,继往开来……

价值恐仍低估的元代建筑


  “时大元岁次庚申延佑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记者踏入真如寺大殿,抬头仰望,可以看到内额枋底梁上如此字样。这根梁证明了真如寺是沪上有据可证的历史最为久远的寺院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当真如寺修复委员会的工作启动时,真如寺四进院落,有许多机构呢。”带着记者参观真如寺的广达法师说,“文殊殿这里是长征乡卫生院;大殿后边一块是真如第二小学,方丈室这里就是教学楼;如今真如塔以北的位置是农机场;还有一片区域住着一些人家。”
  2013年6月逝世、享年83岁的国内著名考古专家、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黄宣佩曾撰文称,创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的真如寺,“在历史上遭受多次战火破坏,原来颇具规模的建筑大部遭毁,至建国初,仅存大殿与两庑小屋。1950年华东文化部作文物调查时,发现幸存的大殿还是元代的古建筑,不但从建筑营造法式上可以推断,更有大殿的梁仿上遗存的墨迹可见”。
  在黄宣佩先生看来,真如寺大殿是上海境内各寺庙中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建筑,在全国也属不多见的建筑文物。印证黄宣佩说法的是2007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的《真如寺志》,上面记载,“1950年8月与同年11月,华东文化部为保护文化古迹,特请古建筑专家,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刘敦桢前往勘查,确认大殿是江南较为罕见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据刘敦桢所撰《真如寺正殿》一文载:‘此殿创建于元延祐七年,丝毫没有疑问’……”
  1959年,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市文管会)报请市政府,将真如寺大殿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黄宣佩称,当时市文管会将真如寺大殿“视为文物瑰宝”,长期进行加固维修,哪怕在1963年国家经济仍十分困难的时候,还曾报请市政府拨款作落架大修,恢复元代初建时的风貌——亦即从清代改做重檐歇山顶,改回最初时的单檐歇山顶。黄宣佩回忆,这次落架大修时,进一步发现了许多构建的榫卯部位还有元代工匠记录构建名称和部位的字迹,是一份研究中国建筑史的罕见史料。这些工匠书写的墨字,除其重复者及模糊不全者不计外,共有五十四则。这些字绝大部分与20世纪60年代工匠做榫卯结构时使用的相同,都是可以辨识的。有一些是注明构件的部位和名称的;有一些则只注明部位而未记名称;有的仅记一简单的构件名称,并不记明构件部位。
  这些字迹的发现,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墨字全部出现在柏木和红松制作的构件上,砍制手法全部都是与宋代相近而与明、清相去甚远。可以判断此殿初建时是使用柏木作柱,红松制梁材及斗棋等。而杉木为清代所抽换,在制作时代较晚的杉木构件上,均未发现墨字。字迹绝大部分出现在殿内部不易腐朽的构件上,可视为原件原位未曾改动过。
  这些发现,当时就引来国内外专家重视,不断有人前往考察研究。

  江南多雨。而这大殿的木梁,承重数百年,却不见霉烂,可见当年的工艺很考究。遇到暴雨天,即使大殿内进了水,也很快会干。
环球港双塔。

  “文革”十年,上海市文管会在大殿放置了距今五千多年的上海古人骨骸和鸦片战争时期吴淞口的抗英大炮,将之当做库房之用,使文物免遭破坏。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真如寺修复委员会工作启动,1996年在上报国家文物局、经国务院批准以后,真如寺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踏入真如寺大殿,广达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江南多雨。而这大殿的木梁,承重数百年,却不见霉烂,可见当年的工艺很考究。遇到暴雨天,即使大殿内进了水,也很快会干。目前我不知道地砖之下,大殿的地下部分究竟是怎么营建的,感觉工艺一定不一般。”就江南仅存不多的元代建筑来说,真如寺大殿的价值,目前恐怕仍被低估了!
  对于上海这座开埠177年的城市来说,绝不缺乏比开埠时间更为久远的建筑。这些古建筑,值得“阅读”之处颇多。许多古建筑需要继续深入推敲,反复“阅读”。
  譬如龙华塔,相传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247年)。即使以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重建来算,迄今也有千余年历史。而如今我们所见的龙华塔,塔底曾在清代光绪年间毁于大火,1926年被雷击中,1937年被日军飞机轰炸多处中弹。195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拨款大修龙华塔,拆除民国时期所建不符原塔风格的部分建筑,以及明代改装的石梯,恢复木梯。施工中,在檐角上发现宋式砖拱额枋和鸳鸯交手拱,塔下又发现宋代瓦当。与真如寺大殿的修复如出一辙——龙华塔的修复工作本身,无异于一次考古发现的历程。
其他文献
6月25日凌晨3点多,被蚊子咬醒,起来点蚊香,顺便开手机看了一眼。朋友圈里,潘争发了一张他妈妈刘广宁拿着话筒在朗诵或者讲话的照片,说,刘老师在1:02故去了。  顿时就一点睡意也没有了,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感到很难过。  当天是端午节,我和几个朋友一个星期前就约好了去养老院看苏秀老师。因为疫情隔绝太久,我们也有半年多没见到苏老师了。一见面,苏老师就说:“刘广宁去世,我太难过了。”她说,两个多礼拜之前
新中国第一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第一艘出口万吨轮……杨浦,曾经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一度,这里没有了机器的轰鸣声,没有了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历经艰难痛苦的转型阵痛。  如今,纺织机械的轰鸣声已成为尘封的历史,新一代创业者奋发有为的键盘敲击声铿锵有力。依托百年纺织厂房改建而成的长阳创谷,集聚了200家左右双创领军企业和极富双创特征的中小企业。巨大的户外马赛克墙上,纺织机械的老标识和人工智能企业的
0-3的婴幼儿,是以养为主、以教为辅,教育者主要是家长,因此主要的责任在家庭,政府提倡对0-3岁婴幼儿进行科学的家庭养育,并为此提供配套的引导服务。对于家庭自身不能满足养育条件的孩子,政府提供有条件的托底。    为了满足包括二宝在内的新生宝宝家庭需要,上海家政市场正在改变仅能按月服务、记酬的传统月嫂服务方式,推出按小时计薪的钟点嫂。她们既可以在白天喂奶、洗澡、催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晚上陪宝宝睡觉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所列种为家养畜禽并包括其杂交后代。  畜禽是指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和选育而成的家养动物,具有一定群体规模和用于农业生产的品种,种群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衍,与野生种群有本质区别,为人類提供肉、蛋、奶、毛皮、纤维、药材等产品,或满足役用、运动等需要。其中哺乳纲的为家畜,鸟纲的为家禽。
贾樟柯  322部电影,1146场放映,147502人次的观众——8月2日,2020年“复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为全球电影行业和观众呈现了举办电影节的“上海方案”,也发出了人们的文化热情正在释放、城市生活陆续恢复正常、中国电影行业迈出再出发新步伐的信号。  尽管疫情当前,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是迎来了她的重量级嘉宾——从“贾家庄”赶来的贾樟柯,李安合作时间最长的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曾让张曼玉获
特朗普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要购买格陵兰岛的兴趣。消息一经曝光,就遭到丹麦和格陵兰方面的强烈抵制,并明確表示拒绝出售。而特朗普随之而来的反应 ,则是取消原定于9月初与丹麦首相的会晤,并再度开启嘴炮模式……瞎马临潭  不久前,大陆、香港宣布退出2019年台湾金马影展,对岛内影视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近日又有媒体曝出相关赞助商也纷纷跑光,令金马奖再度受重创。台湾媒体人唐湘龙感叹,“此情此景让人不胜唏嘘”……“台
曾经无限风光的英语专业,如今却深陷困顿,甚至被嘲笑为“鸡肋”。  2018年底,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蔡基刚的文章《英语专业“病得不轻”》与《文汇报》的报道《大学英语缘何上了专业‘红牌榜’”》,加上网传的《英语专业该不该关停?14位语言界大咖有话说》,接连几篇文章对英语专业乃至大学英语的反思、批评与责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素来喜欢花式吐槽英语专业的复旦英文系讲师
为何疫苗受到万众期待?第三届进博会的一场活动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原首席专家曾光教授从“群体免疫”一词说起,解释了疫苗对于传染病控制的重要性:“自然免疫获得的群体免疫和疫苗接种获得的群体免疫是完全不同的。人类历史上传染病的出现至少几千年了,可以说没有一种传染病是因为自然免疫而得到控制的。比如过去的麻疹,流行那么多年也没有自然消失,最终是疫苗控制了流行。”  每一种新疫苗的出现或者疫苗迭代
格莫拉(Camorra)本意为赌场老板,源于16世纪的那不勒斯,后来逐渐发展成有组织犯罪集团。1980年代末格莫拉爆发内战,“有4000人死去,平均一天死三四个人”。  2006年3月,纪实性小说《格莫拉》出版,畅销50多个國家,作者罗伯特·萨维亚诺由此成为意大利黑帮题材最重要的作家和编剧。2008年5月,根据《格莫拉》改编的同名影片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孟暉  朋友发来她姐姐在家里做面皮的视频,我惊呼:“令姐掌握的是《齐民要术》里的技艺!”  中国的美食实在太多了,所以大家根本没精力注意,面皮儿这种普通小吃的历史是多么古老。做面皮需要依靠一件特殊工具,那是一只带有一圈矮边沿的金属平底盘,叫“罗罗”,能想象吗,在公元六世纪,罗罗已经出现在了贾思勰的不朽著作里,只不过那时它还没有获得专称,《齐民要术》笼统地称之为“铜钵”。据这部农学巨著记载,当时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