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果不是树无情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每一枚从树上落下的果实,或轻盈,或沉重,都是一次壮丽的飞行。它们经历春生、夏长、秋实,风轻轻一推,便脱离了树枝,开启新一轮的生命历程。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的是流逝的时光;看一枚果實“啪啪”坠地,听到的是时光的足音;而一棵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颤栗,那是时光的无情。
  年少时,我总弄不明白,果实的离开,是因为风的推搡,还是树不挽留?长大后,我才慢慢懂得,风不是推手,树也没有移情别恋。树与果,就像一对父子,孩子在成长,父亲在老去,当父亲的手掌再也盛不下孩子的天地时,就该松手了。落果,不是树无情,而是一次放手,一次成全。
  落果不是树无情,一棵站立的树,要经受风霜雨雪的冷酷,要忍耐夏阳的暴晒,要挺住雷电的打击,要抵抗病虫害的威胁,才能让涩果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其中的甘苦,只有树知道。
  有不舍,也有不放心,这让树全力以赴,尽其所能,使每一枚果实生长得壮实一些,再壮实一些,好让它们日后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落果别树,飘零随风。又是一年深秋时节,望着公园里陆续离树的果子,我不其然地想起那年知青下放时,父亲送我的情景:从公社到大队农场的乡间小道上,父亲帮我挑着行李,边走边叮嘱。在此之前,我认定上面动员下放时,父亲没有挽留,致使我心生怨气,一听他唠叨就心烦,远远地跟在他的后面。
  另一位同样送孩子下乡的父亲,见我举止有些反常,就对我说,每位父亲都不容易,他们为工作所累,平时不善言语,听他把话说完吧,不然他心不安的。我没有采纳这位父亲的话,刻意保持着这段距离,直到走进大队农场。因为汽车还在公社等送行的父亲们回城,放下行李,气都没喘匀,满脸淌汗的父亲匆匆跑过来,只说了一句话,好好劳动,不要想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父亲离开我好些年了,明天我也要送孩子去远方寻找未来,这才真切体味到父亲当年的不易,不知不觉中已热泪盈眶。离开公园时,我读懂了一棵树,也读懂了父亲。
  如果时光是一列永不停息的列车,落果就是匆匆追着那列车叮嘱我的父亲。“砌净飞花影,池深落果声。”明天为孩子送行时,我会平静地告诉他,落果不是树无情,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从小,他就是个贪玩的孩子。在南京,他经常跟父亲到“两广会馆”看京剧,不只是玩玩票友,还学会了拉胡琴,甚至买回髯口、马鞭、靴子,每天吊嗓子、摆功架,十足一个戏痴。  17岁那年,二哥去日本留学,他放弃热门的化工专业,却报读了好玩但就业机会渺茫的美术。他先跟随藤岛武二老师学画,后转入中村不折先生门下学素描和油画,还喜爱上了当时非主流的西方凡·高和高更的绘画风格。让人奇怪的是,学画的同时,他还玩性不减,
这是我们生活中时常碰到的三个字:来不及。  闹钟响起,你说再迷糊一会儿,以为时间还来得及,结果,时光的水就在你迷糊的睡床上悄然流去,等你再次睁开惺松的眼睛,那一趟早班车早已开过。  今天该做的事情,你偏要等到明天,固执地以为,时间就在你双手的掌控之中,结果,在你放手转过身的时候,世界已经天翻地覆,你来不及做的事情已没有机会重新开始。  你的父母兄弟,你的亲朋好友,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面的。于是,
那时候,我还很年轻,在格拉斯哥城的一家广告公司里工作。后来,公司里来了一个新员工,他叫科尔,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小镇,所以他非常信任我,有什么想法都会和我说。  年底时,老板在公司里推出一个策划评比,优胜者不仅会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还将被提拔为部门主管。我凭着丰富的经验,很快就做出了一个不错的方案,在递交方案的前一天晚上,科尔找到我,说他对自己的方案有些拿不定主意,让我帮他看看,我自然不会推辞。在我
人该好言,还是该寡言,这个问题真不好说。我是个寡言的人,尊崇道家的“大辩若讷”的思想。庄子说得更明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庄子还说过:“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这都表明,道家以“无言”为宗。“沉默是金”这句话,可以在道家找到其源头,虽然这句话是一个叫托马斯·卡莱尔的苏格兰人说的。  近日重读《荀子》,发现荀子的观点,和道家迥异。他说:“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
1879年,詹姆斯·默里收到牛津大学出版社邀请函,请他主编《牛津英语词典》。  来到编辑部,默里方知自己接手了一个棘手的工作。因为工作异常繁复、琐碎,前两任主编先后辞职,留下一堆杂乱无章的资料。默里扛起了这个重担,凭借超凡的语言文字能力,他迅速制定出词典的总体编纂方针和各阶段实施计划,还提出很多创新性意见。为了方便工作,他在自家后花园搭建了一个铁制的活动板房,起名“缮写房”,里面摆放着有1092个
豆蔻年华,正是最好的年纪,男孩女孩双方初次相见,往往是面容羞涩着,脾气收敛着,美好绽放着。而对方也大都怀着欣赏的眼光,暗暗叫好,怜爱有加。    可转身后,许多美好就慢慢消失。结果是,所有的后来,都不如初见。忧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戀。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或者,哪天在某个特定
看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作家,很喜歡写小说,但是他写出的小说无人问津。后来,他从为女儿做午餐中得到启示,写了很多食谱。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食谱书成了畅销书。  这个故事带着励志的色彩,意思是,让思维转个弯,换一条路就有可能成功。这里所谓的成功,就是书畅销了,收获了名和利,比起原来写小说的默默无闻,他的人生翻天覆地,收获了惊喜。我想说的是,人生不只为“畅销书”,还有很多事比“畅销书”更重要,更有价值
5年前,丹麦分子生物学家里克杰·克拉德因一次感染,被医学宣布“死亡”,半年后竟奇迹般“生还”。每每谈及此事,克拉德总会说:“我虽然出生在童话王国, 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王子唤醒沉睡的公主的童话故事,会在我身上上演。”  克拉德住在哥本哈根,她有深爱她的丈夫彼得和三个可爱的儿女。一家人快乐幸福地生活着。可是厄运来临时,总是悄无声息。一天,克拉德忽感身体不适,随后医检结果让全家人陷入了绝望,克拉德感染
1941年,在清华大学建校30周年校庆上,一位欧美著名大学的校长由衷地称赞清华大学“西土一千年,中邦三十載”,并提问:“请问梅校长您是如何做到的呢?”由于接下来还有其他校庆活动的安排,如果就管理经验以及治学理念等方面展开回答,时间上显然不允许。  只见梅贻琦校长认真地说:“这和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提问者瞪大眼睛,等待梅贻琦具体的解说。梅贻琦校长轻松一笑,接着说:“因为大家倒这个,倒
“俗”很自卑,也很尴尬,他有“人处低谷”的感受与体会。面对“庸俗”“低俗”“俗不可耐”等诸如此类的评价,心情大好才怪哩。  可仓颉大师告诉他:“我赋予你的本意并非如此……”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俗”迫不及待地反问道。  “就像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一样,我只是觉得你有着平民化的倾向与大众化的特征罢了,所以才有了‘风俗’‘习俗’之类的名词诞生嘛……”  “那我也没有自甘堕落的理由,总是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