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从建筑施工的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概述, 然后针对施工管理的基本特点, 提出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 改善施工管理, 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是个人的一些见解,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施工技术,安全
前言
建筑施工工程是一项庞大复杂、实时动态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发挥长处,克服不足,不断提高施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精化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措施,按时保质地完成工程项目,达到效益与质量双赢的目标。
一、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1、明确技术范畴。完善制订具体的、科学的、从接受施工任务到工程验收全过程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条例,便于施工单位遵守执行。应包括:施工前、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几个方面的技术管理规范。
2、施工过程标准化。做好施工系统的标准设计和施工工艺研究,并标准化,同时对不同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革新项目加以总结提高,制成标准图纸,供各施工队伍直接参考使用。
3、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对于立项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承担建设任务的企业要积极参与三结合设计讨论,这样可以为确定结构体系,推广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创造条件,使之更经济合理,施工更加安全方便。
二、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分析
科学合理使用施工场地。当场内空间不充分时,应会同建设单位、规划部门和公安交通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才能获得并使用场外临时施工用地。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尤其是施工总平面设计,目的就是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规划,以合理利用空间。在施工总平面图上,临时设施、大型机械、材料堆场、物资仓库、构件堆场、消防设施、道路及进出口、加工场地、水电管线、周转使用场地等,都应各得其所,关系合理合法。加强现场的动态管理。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的需要不同,现场的平面布置亦应进行调整。由于分包单位的变化,对施工现场提出新的要求,应当对它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作为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现场布置是否按平面布置图进行,是否符合各项规定,是否满足施工需要,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从而为调整施工现场布置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所用材料的一点差异,施工环境的丝毫变化,操作工序的细微变化,机械设备的丁点磨损,都可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造成不可避免的质量事故。因此建立覆盖全面、协调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才能有效保证建筑产品的全部功能质量。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建立人、材、机的控制。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控制。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四、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建筑施工的组织管理必须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突出抓好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章立制入手,制订安全管理措施、增强安全意识教育,引导教育施工者按照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操作。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五、施工项目的验收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工程资料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并随时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施工各建设主体单位、兄弟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最终将是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设工程核心单位。处理好这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关系,离不开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
六、建设工程项目的保修问题分析
施工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并不是就此结束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应按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工程的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中的保修范围,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二,对保修范围外的项目,对于紧急抢修事故,应立即组织抢修,抢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三,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施工方应组织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现场会诊,提出保修方案后再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看来,工程项目后期的管理工作丝毫没有因为工程的完工而懈怠。一个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善始善终,千万不能虎头蛇尾,这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竞争力。
七、结语
建筑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使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 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管理。建筑施工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质量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实践中,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相应的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中。因此我们的管理也要不断创新。每个人要做好每项工作,都要在工作前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建筑施工工程,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了解工程概况,要顺利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陆惠民。工程项目管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 林齐宁。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7.
[4]孟宜斌。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甘肃科技,2004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施工技术,安全
前言
建筑施工工程是一项庞大复杂、实时动态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发挥长处,克服不足,不断提高施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精化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措施,按时保质地完成工程项目,达到效益与质量双赢的目标。
一、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1、明确技术范畴。完善制订具体的、科学的、从接受施工任务到工程验收全过程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条例,便于施工单位遵守执行。应包括:施工前、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几个方面的技术管理规范。
2、施工过程标准化。做好施工系统的标准设计和施工工艺研究,并标准化,同时对不同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革新项目加以总结提高,制成标准图纸,供各施工队伍直接参考使用。
3、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对于立项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承担建设任务的企业要积极参与三结合设计讨论,这样可以为确定结构体系,推广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创造条件,使之更经济合理,施工更加安全方便。
二、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分析
科学合理使用施工场地。当场内空间不充分时,应会同建设单位、规划部门和公安交通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才能获得并使用场外临时施工用地。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尤其是施工总平面设计,目的就是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规划,以合理利用空间。在施工总平面图上,临时设施、大型机械、材料堆场、物资仓库、构件堆场、消防设施、道路及进出口、加工场地、水电管线、周转使用场地等,都应各得其所,关系合理合法。加强现场的动态管理。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的需要不同,现场的平面布置亦应进行调整。由于分包单位的变化,对施工现场提出新的要求,应当对它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作为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现场布置是否按平面布置图进行,是否符合各项规定,是否满足施工需要,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从而为调整施工现场布置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所用材料的一点差异,施工环境的丝毫变化,操作工序的细微变化,机械设备的丁点磨损,都可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造成不可避免的质量事故。因此建立覆盖全面、协调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才能有效保证建筑产品的全部功能质量。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建立人、材、机的控制。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控制。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四、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建筑施工的组织管理必须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突出抓好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章立制入手,制订安全管理措施、增强安全意识教育,引导教育施工者按照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操作。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五、施工项目的验收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工程资料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并随时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施工各建设主体单位、兄弟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最终将是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设工程核心单位。处理好这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关系,离不开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
六、建设工程项目的保修问题分析
施工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并不是就此结束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应按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工程的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中的保修范围,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二,对保修范围外的项目,对于紧急抢修事故,应立即组织抢修,抢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三,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施工方应组织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现场会诊,提出保修方案后再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看来,工程项目后期的管理工作丝毫没有因为工程的完工而懈怠。一个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善始善终,千万不能虎头蛇尾,这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竞争力。
七、结语
建筑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使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 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管理。建筑施工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质量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实践中,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相应的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中。因此我们的管理也要不断创新。每个人要做好每项工作,都要在工作前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建筑施工工程,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了解工程概况,要顺利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陆惠民。工程项目管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 林齐宁。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7.
[4]孟宜斌。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甘肃科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