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见证了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教学中是一门给学生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科目,以此来教会学生有历史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从历史中找到真理,提高能力。就当前高中历史的教与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依靠一些史料去辅助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教学;学生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历史是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它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很有意义的史事,还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情感态度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曾有西方的史学家说过,历史对学者的要求非常高,他要有艺术家的天赋,科学家的分析和组织能力,还要具备研究家的勤奋和敏锐,以及哲学家的辩证思维。历史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历史解释[1]。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史料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的能力。以下是我就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利用影视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影响的能力
教师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历史影视资料来培养学生解释历史影响的能力。影视资料趣味性和故事性比较强,面对学生的視觉产生强烈冲击,真切全面地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人情风土,对历史有更深刻地感知。
举个例子,在学习新中国成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影视史料。当视频播放到毛主席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时候伴随乐队响起地激昂的国歌,礼炮齐鸣的声音,不但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从内心感到深切的自豪和骄傲。教师用视频方式还原了历史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帮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所以,这些真实生动的历史影视资料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
二、挖掘图片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原因的能力
图片包含信息比文字更直观形象。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及自己搜集的图片、古画,图文并茂的去进行讲解,这样就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2]。在上《鸦片战争》这一节课时,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战争之后使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两部分内容:一是条约主要内容,二是签订条约对我国的影响。这时,教师可以放出香港岛的地图,让学生们去在图中找香港岛被割让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在地图中找被迫开放的港口,最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港口的地理位置,进而让学生去真正了解这些港口的开放的目的实际上是掠夺我国工业品和原材料的。这样结合图片学生更明确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分析问题,解释造成这一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三、精读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在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文字史料时最重要的资料,其中包含了历史上留下的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众多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其中,我们历史学习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的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去粗取精的去解读课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高中生思维相对有较强的独立性、批判性,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独立发表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加以评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辩证的一分为二地看待某一历史事件。即使见解稍显幼稚,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我们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学历史也是如此,只有对历史感兴趣,想去探索它,才会用积极的状态去对待它,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结合课本史料,布置学生能够提高历史解释能力的作业
教师在给学生留的家庭作业,可以精心设计习题。不管课堂教学如何优化,想要学生历史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必须依靠精心编制的练习题。它对巩固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多布置开放性习题,比如让学生去阅读一些历史相关的书籍,比如《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然后布置一道具有研究价值的题目,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把问题当作出发点,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历史问题,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走出历史课堂,提高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历史理论知识,还要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将实践活动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探究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自己主动思考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讨论不同的建议看法。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当地的历史文化馆、博物馆、革命先烈纪念馆、红色旅游地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从文物中去感知历史,通过历史文物的讲述来了解相关历史;教师还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历史学习活动,由教师规定主题,学生去搜集资料,举个例子,可以开展以“中国古代史:为主题的朗诵比赛、知识竞答比赛、辩论赛、文艺活动、观看影视作品等活动。教师注意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活动中领悟历史文化知识。
小结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深度的去挖掘历史资料,提高学生解读文字、解读图片、解读视频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学本身地枯燥性碰上高中学生的叛逆浮燥性使得学好高中历史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对高中历史教师发出了挑战,高中历史老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有效的创新方式来应对这一挑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究历史知识、学生学习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促使高中生拥有较高历史素养,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司贵云.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J].高考,2019(29):92.
[2]赵正国.浅谈如何运用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J].才智,2019(20):178.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教学;学生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历史是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它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很有意义的史事,还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情感态度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曾有西方的史学家说过,历史对学者的要求非常高,他要有艺术家的天赋,科学家的分析和组织能力,还要具备研究家的勤奋和敏锐,以及哲学家的辩证思维。历史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历史解释[1]。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史料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的能力。以下是我就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利用影视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影响的能力
教师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历史影视资料来培养学生解释历史影响的能力。影视资料趣味性和故事性比较强,面对学生的視觉产生强烈冲击,真切全面地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人情风土,对历史有更深刻地感知。
举个例子,在学习新中国成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影视史料。当视频播放到毛主席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时候伴随乐队响起地激昂的国歌,礼炮齐鸣的声音,不但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从内心感到深切的自豪和骄傲。教师用视频方式还原了历史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帮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所以,这些真实生动的历史影视资料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
二、挖掘图片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原因的能力
图片包含信息比文字更直观形象。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及自己搜集的图片、古画,图文并茂的去进行讲解,这样就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2]。在上《鸦片战争》这一节课时,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战争之后使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两部分内容:一是条约主要内容,二是签订条约对我国的影响。这时,教师可以放出香港岛的地图,让学生们去在图中找香港岛被割让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在地图中找被迫开放的港口,最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港口的地理位置,进而让学生去真正了解这些港口的开放的目的实际上是掠夺我国工业品和原材料的。这样结合图片学生更明确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分析问题,解释造成这一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三、精读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在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文字史料时最重要的资料,其中包含了历史上留下的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众多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其中,我们历史学习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的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去粗取精的去解读课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高中生思维相对有较强的独立性、批判性,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独立发表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加以评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辩证的一分为二地看待某一历史事件。即使见解稍显幼稚,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我们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学历史也是如此,只有对历史感兴趣,想去探索它,才会用积极的状态去对待它,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结合课本史料,布置学生能够提高历史解释能力的作业
教师在给学生留的家庭作业,可以精心设计习题。不管课堂教学如何优化,想要学生历史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必须依靠精心编制的练习题。它对巩固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多布置开放性习题,比如让学生去阅读一些历史相关的书籍,比如《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然后布置一道具有研究价值的题目,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把问题当作出发点,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历史问题,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走出历史课堂,提高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历史理论知识,还要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将实践活动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探究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自己主动思考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讨论不同的建议看法。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当地的历史文化馆、博物馆、革命先烈纪念馆、红色旅游地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从文物中去感知历史,通过历史文物的讲述来了解相关历史;教师还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历史学习活动,由教师规定主题,学生去搜集资料,举个例子,可以开展以“中国古代史:为主题的朗诵比赛、知识竞答比赛、辩论赛、文艺活动、观看影视作品等活动。教师注意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活动中领悟历史文化知识。
小结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深度的去挖掘历史资料,提高学生解读文字、解读图片、解读视频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学本身地枯燥性碰上高中学生的叛逆浮燥性使得学好高中历史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对高中历史教师发出了挑战,高中历史老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有效的创新方式来应对这一挑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究历史知识、学生学习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促使高中生拥有较高历史素养,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司贵云.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J].高考,2019(29):92.
[2]赵正国.浅谈如何运用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J].才智,2019(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