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小学生练习啦啦操的健身价值,并提出了小学中开展啦啦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教授啦啦操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升小学啦啦操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小学 教学 初探 啦啦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逐渐被人们关注,并认识其重要意义。而健美操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运动,被广大人们接受。这其中的原因是健美操具有其他项目所有不具有的优点。在小学教学中引入啦啦操,不仅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音乐素养,同时还能丰富体育课的内容,丰富业余生活。
一、小学啦啦操的意义
小学啦啦操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增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其带来欢乐。小学生进行啦啦操的教学,其对啦啦操的运动形式、音乐、练习环境等等因素都产生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小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啦啦操的学习。经过长时间的啦啦操教学活动,学生的啦啦操动作就有了更好的节奏、速度和动力感,这就是运动表象成熟的体现。
二、小学啦啦操的价值
(一)小学啦啦操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
啦啦操是一种以肢体活动为主的运动项目。在小学啦啦操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在有规律有规范的不停的运动,致使学生的思维是一种组合性的动作思维,啦啦操动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动作思维,这种动作思维在解决学生对啦啦操的理解和练习等实际问题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小学啦啦操练习和表演中都要有适合的场地、音乐以及技术指导老师等因素的参与,这些因素都是以形象为特征的,这些形象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形象思维进行理解和展现的,反之,形象思维又是应用直观的形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小学啦啦操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
小学生不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成长阶段,对情绪的把握和控制上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小学生的情绪主要归结为三种类型,即激情、应激和心境。其中,激情往往伴随着较明显的肢体、面部、语言等外部表现,在小学啦啦操的学习和练习中,学生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现自己各种各样的状态;应激主要是指在出现一些事先没预料到的、不确定的、出乎意料的情况时学生所被引起的情绪状态,如果小学生经常参加啦啦操锻炼,学生就能在许多应激状态下进行迅速的反应,他可以利用啦啦操所练习的动作经验来集中注意力,果断的作出判断并及时解决应激问题;小学啦啦操是一种调节情绪和培养良好心境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活动性、社会外向性以及从容不迫、大方得体等良好的心理和行为素质等。小学啦啦操通过影响学生的情绪而塑造学生的性格,进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小学啦啦操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主要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自觉的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克服种种困难。小学开展啦啦操教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即强身美体。小学生在学习拉拉操之初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动作不协调、动作不到位、柔韧性差以及体力不支等现象,啦啦操可以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继续努力,使学生的意志力不断增强。人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在后天的学习和教育中不断培养的,小学啦啦操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不仅使学生强身美体,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意志,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小学啦啦操可以塑造学生的美体
小学啦啦操是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的具有规范性和规律性的行为动作,对学生的身体姿态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动作、技巧准确外,还强调美感。小学啦啦操教学在学生形体美、动作美等方面要进行严格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形体美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使学生追求强健的体魄。除此之外,小学啦啦操还可以纠正小学生的不良体态,比如弯腰、驼背等不良体态,训练学生抬头、挺胸、收腹等优美健康的正确姿态。
三、小学啦啦操课堂教学
小学啦啦操教学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啦啦操的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不断实践完善自己的啦啦操动作。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塑造良好的身形,为以后的身体发育大好基础。同时还能培养其多种能力。
(一)引导课。一般引导课,主要围绕如何提升学生对啦啦操的兴趣展开。主要通过介绍啦啦操的特点等有关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适当的播放视频教程,通过视频材料展现啦啦操的丰富多姿的内容,和活泼多样的形式,以便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课。进行啦啦操的新授课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安排教学,并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要善于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来指导小学生的学习,使其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对于复杂的动作,教师要进行采用分解法进行讲授,把复杂的动作技术进行拆分,分别掌握要领后再进行连贯串接完整的进行练习,新技术动作学习后,学生要多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加深动作的记忆,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要循序渐进,一般要等到技术动作基本掌握后才能进行配乐的练习。
(三)综合课。综合课既要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又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所以要进行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分组讨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复习,同时通过复习来了解前面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做好准备。老师还有合理安排新旧内容的教学时间,合理分配负荷量。
(四)复习课。复习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挥,进一步熟悉啦啦操的各个技术动作,并通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熟悉和熟练啦啦操的动作,提升啦啦操的动作质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确定复习的目标,并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指导。
四、怎样上好小学啦啦操课
(一)认真分析与理解音乐
教师要给学生播放啦啦操的音乐,让其反复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美妙,进而提升音乐素养,为更好的进行啦啦操的教学和表演大好基础。音乐是人类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艺术形式,选择合适的音乐能有助于啦啦操的表现,能把啦啦操的节奏、结构、段落、运动强度、运动风格等等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还可以通过啦啦操表现自己的情感。
(二)提升教师的音乐修养
音乐为小学啦啦操的教学和表演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使校园充满了更多的活力。作为一名小学啦啦操的教师,除了有啦啦操技能,还要有一定音乐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发挥专长,使小学生通过啦啦操获得身心上的成长。
(三)选择合适的小学啦啦操套路
小学啦啦操在动作、技巧以及套路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有很大的规范性,它们都是根据小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来确保在啦啦操的运动过程中可以摄入足够的氧气,从而起到燃烧脂肪,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啦啦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啦啦操套路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编排,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保持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小学啦啦操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安排适当的练习时间及间歇时间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体力以及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啦啦操的练习时间以及间歇时间。刚开始练习时由于学生的体力、节奏感和接受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将练习时间安排的相对较短,动作也较简单,之后可以按照由慢到快、从短到长的规律进行适时的调整。啦啦操练习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音乐进行助练,这样有利于避免学生产生乏味的情绪。一般而言,小学啦啦操整套动作的时间在3-5分钟,在啦啦操教学课堂上每次练习时间保持在5-10分钟,间歇1-2分钟,这样可以使啦啦操课堂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在啦啦操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练习的次数和时间,避免学生产生疲劳。
五、结论
对小学生进行啦啦操的教学,能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和平、团结、互助、友爱的环境,体验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在啦啦操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通过不断练习,不断的克服困难,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惠娟.对我国拉拉队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5(5).
[2] 王丽.啦啦操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60).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小学生练习啦啦操的健身价值,并提出了小学中开展啦啦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教授啦啦操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升小学啦啦操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小学 教学 初探 啦啦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逐渐被人们关注,并认识其重要意义。而健美操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运动,被广大人们接受。这其中的原因是健美操具有其他项目所有不具有的优点。在小学教学中引入啦啦操,不仅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音乐素养,同时还能丰富体育课的内容,丰富业余生活。
一、小学啦啦操的意义
小学啦啦操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增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其带来欢乐。小学生进行啦啦操的教学,其对啦啦操的运动形式、音乐、练习环境等等因素都产生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小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啦啦操的学习。经过长时间的啦啦操教学活动,学生的啦啦操动作就有了更好的节奏、速度和动力感,这就是运动表象成熟的体现。
二、小学啦啦操的价值
(一)小学啦啦操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
啦啦操是一种以肢体活动为主的运动项目。在小学啦啦操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在有规律有规范的不停的运动,致使学生的思维是一种组合性的动作思维,啦啦操动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动作思维,这种动作思维在解决学生对啦啦操的理解和练习等实际问题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小学啦啦操练习和表演中都要有适合的场地、音乐以及技术指导老师等因素的参与,这些因素都是以形象为特征的,这些形象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形象思维进行理解和展现的,反之,形象思维又是应用直观的形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小学啦啦操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
小学生不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成长阶段,对情绪的把握和控制上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小学生的情绪主要归结为三种类型,即激情、应激和心境。其中,激情往往伴随着较明显的肢体、面部、语言等外部表现,在小学啦啦操的学习和练习中,学生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现自己各种各样的状态;应激主要是指在出现一些事先没预料到的、不确定的、出乎意料的情况时学生所被引起的情绪状态,如果小学生经常参加啦啦操锻炼,学生就能在许多应激状态下进行迅速的反应,他可以利用啦啦操所练习的动作经验来集中注意力,果断的作出判断并及时解决应激问题;小学啦啦操是一种调节情绪和培养良好心境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活动性、社会外向性以及从容不迫、大方得体等良好的心理和行为素质等。小学啦啦操通过影响学生的情绪而塑造学生的性格,进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小学啦啦操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主要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自觉的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克服种种困难。小学开展啦啦操教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即强身美体。小学生在学习拉拉操之初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动作不协调、动作不到位、柔韧性差以及体力不支等现象,啦啦操可以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继续努力,使学生的意志力不断增强。人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在后天的学习和教育中不断培养的,小学啦啦操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不仅使学生强身美体,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意志,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小学啦啦操可以塑造学生的美体
小学啦啦操是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的具有规范性和规律性的行为动作,对学生的身体姿态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动作、技巧准确外,还强调美感。小学啦啦操教学在学生形体美、动作美等方面要进行严格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形体美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使学生追求强健的体魄。除此之外,小学啦啦操还可以纠正小学生的不良体态,比如弯腰、驼背等不良体态,训练学生抬头、挺胸、收腹等优美健康的正确姿态。
三、小学啦啦操课堂教学
小学啦啦操教学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啦啦操的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不断实践完善自己的啦啦操动作。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塑造良好的身形,为以后的身体发育大好基础。同时还能培养其多种能力。
(一)引导课。一般引导课,主要围绕如何提升学生对啦啦操的兴趣展开。主要通过介绍啦啦操的特点等有关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适当的播放视频教程,通过视频材料展现啦啦操的丰富多姿的内容,和活泼多样的形式,以便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课。进行啦啦操的新授课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安排教学,并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要善于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来指导小学生的学习,使其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对于复杂的动作,教师要进行采用分解法进行讲授,把复杂的动作技术进行拆分,分别掌握要领后再进行连贯串接完整的进行练习,新技术动作学习后,学生要多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加深动作的记忆,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要循序渐进,一般要等到技术动作基本掌握后才能进行配乐的练习。
(三)综合课。综合课既要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又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所以要进行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分组讨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复习,同时通过复习来了解前面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做好准备。老师还有合理安排新旧内容的教学时间,合理分配负荷量。
(四)复习课。复习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挥,进一步熟悉啦啦操的各个技术动作,并通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熟悉和熟练啦啦操的动作,提升啦啦操的动作质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确定复习的目标,并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指导。
四、怎样上好小学啦啦操课
(一)认真分析与理解音乐
教师要给学生播放啦啦操的音乐,让其反复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美妙,进而提升音乐素养,为更好的进行啦啦操的教学和表演大好基础。音乐是人类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艺术形式,选择合适的音乐能有助于啦啦操的表现,能把啦啦操的节奏、结构、段落、运动强度、运动风格等等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还可以通过啦啦操表现自己的情感。
(二)提升教师的音乐修养
音乐为小学啦啦操的教学和表演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使校园充满了更多的活力。作为一名小学啦啦操的教师,除了有啦啦操技能,还要有一定音乐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发挥专长,使小学生通过啦啦操获得身心上的成长。
(三)选择合适的小学啦啦操套路
小学啦啦操在动作、技巧以及套路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有很大的规范性,它们都是根据小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来确保在啦啦操的运动过程中可以摄入足够的氧气,从而起到燃烧脂肪,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啦啦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啦啦操套路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编排,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保持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小学啦啦操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安排适当的练习时间及间歇时间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体力以及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啦啦操的练习时间以及间歇时间。刚开始练习时由于学生的体力、节奏感和接受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将练习时间安排的相对较短,动作也较简单,之后可以按照由慢到快、从短到长的规律进行适时的调整。啦啦操练习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音乐进行助练,这样有利于避免学生产生乏味的情绪。一般而言,小学啦啦操整套动作的时间在3-5分钟,在啦啦操教学课堂上每次练习时间保持在5-10分钟,间歇1-2分钟,这样可以使啦啦操课堂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在啦啦操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练习的次数和时间,避免学生产生疲劳。
五、结论
对小学生进行啦啦操的教学,能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和平、团结、互助、友爱的环境,体验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在啦啦操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通过不断练习,不断的克服困难,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惠娟.对我国拉拉队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5(5).
[2] 王丽.啦啦操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