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ao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实践中更为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和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希望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文章所述的研究工作,将生物教学方法的优化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旨在为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提供理论参照。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教学实效;措施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措施,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中,初中生物教师还应该针对生物教学改革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实践,促进课堂教学的逐步优化,为学生深入学习初中生物知识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由于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日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初中阶段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接触不足,学生在学习抽象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教学难点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限制。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实现对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争取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支撑下创造出最大的教学效益,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教学实效,不仅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落实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也与素质教育思想的践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优化措施,才能够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二、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深入贯彻落实,初中生物教师也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结合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具体分析,一方面,教师虽然引入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并未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应用,而是强硬地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造成先进教学方法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1]。另一方面,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入先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的形式和情境创设的形式等,对教学总结、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的关注度不足,长此以往,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极大限制了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所以初中生物教师针对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探索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的措施,为学生系统学习初中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优化生物教学方法,提高教學实效的措施
  在全面分析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和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现实需求,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优化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教学实效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优化自主探究教学法,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内化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希望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借助合理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内化,确保学生初中生物知识的基本学习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自主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讨论和分析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学生联系自身所学知识对生活中存在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情况加以分析,虽然可能有些片面,但是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能形成对这部分生物知识的内化认识,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也必然会得到适当的培养,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二)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实现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应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联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境学习体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为学生深入学习生物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观察细胞结构”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显微镜使用方面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显微镜下神奇的世界视频,激发学生对使用显微镜的兴趣。在完成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显微镜的使用模拟场景,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2]。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显微镜观察头皮屑、口腔黏膜和相关叶片细胞组织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借助情境创设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的有机联合,对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和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支持和辅助作用。
  (三)借助微课教育,攻克教学难点
  微课教育教学方法是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所提出的课堂教学方法。借助微课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攻克学习难点,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微课教学方法的应用,攻克教学难点,为教学实效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神经系统”方面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这部分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是学习难点,教师在组织开展这部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将其中过于抽象的知识制作成为微课,在微课中以三维立体成像的方式将相关内容直观、动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助于在课堂上辅助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课后结合微课视频反复学习和研究,直到掌握这部分知识点[3]。可见在合理应用微课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更加自由,对学生生物素养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四)渗透生命教育方法,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共鸣
  受到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还要适当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探索逐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从生命教育角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生命共鸣,使学生形成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意识,并进一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突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必须正确认识生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为生物教学的全面改革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
  例如在对“生物和生物圈”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入生命教育思想,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4],即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借助有效的教育和指导让学生了解生物生存于生物圈中,必须遵循生命的基本規律,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应该加强对生物保护的重视,并向学生讲解生物保护作为人类生存保障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对生命的感悟,就能逐步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也能形成敬畏自然的情绪,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善待动植物,并形成珍爱生命的思想。这样就能够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和生物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做出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为学生深入学习初中生物知识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洁.优化生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新课程(中旬), 2013(11):44-45.
  [2]魏鑫.优化高中生物作业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6):87.
  [3]刘成波.优化课堂效果,提高实效导入——浅谈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技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46):35-37.
  [4]刘芬.优化生物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如何解决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时少和探究耗时多的矛盾[J].新课程:中学, 2014(05):134-135.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针对大学计算机专业新生遇到的如何选择和学习编程语言的问题,分析每种编程语言的特点,提出以掌握关键的通用语言特性为核心的学习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能,快速掌握具体编程语言的核心技术,提高实践技能。  【关键词】编程语言;语言特性;整体性思维  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近几年计算机领域出现了众多的新技术,同时编程语言也种类繁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茫然与困惑。新入学的计算
【摘 要】与所有的改革一样,课改也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漫长过程,需要正确清晰的、合乎校情的、顺应改革目标需要的路径,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本文以“三三”学本课堂改革的阶段历程为例,阐述课改路径中课题引领“入模”的必要性、课改过程中“草要教研”的重要性以及为实现课改突破自觉“出模”过程中校本小微课题研究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三三”学本课堂改革 综合课题 草根教研 小微课题  一、以综
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源头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在前期肿瘤学教学实践中,运用了肿瘤学基础知识与肿瘤学前沿动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加强对医
一、技工院校学生特点  (一)生源质量偏差  技工院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教学任务,很多家长受传统思想和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影响,宁愿选择并不好就业的普通高职高专,也不愿意选择技工院校,所以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偏差,这是不争的事实。生源多数由高考落榜生、中考落榜生、中途辍业学员、社会失业人员等基础较差的人员组成。  (二)男生多,易躁动  技工院校的专业主要以数控车床、电工、仪表、焊工、钳工、计算机、铆工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下,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故此,文章对如何增强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 综合性课堂 生活实际 探究性活动 合作互动学习模式  小学语文综合性课堂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逐渐变得不适宜。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高要求,探索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高中政治教师的管理培训和自我发展两大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课改的形势。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也必须不断变革以适应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
【摘 要】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文章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明确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特征和应用意义,之后着重探讨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旨在为相关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 初中数学 教学实践 应用  一、前言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强调了对教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成了小学教育关注的焦点,而德育又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德育教育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为目标,全面落实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效性。校园活动和创新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德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才。本文针对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术后因恶露因素就诊的病人也同时增加.自然分娩产褥期母体变化已明确,但对剖宫产产褥期的变化规律认识模糊.我院于2000年12月~2003年12月对620例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