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理复习”课需要教师用教学智慧来探索,只有不停地研究探索才能让“整理和复习”课焕发出惊人的教学力量。本文提出了以线索教学和知识网络教学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知识的能力,并适当加深习题难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整理复习 数学教学
“整理和复习”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新亮点,它既不像新课那样活力四射,也不像传统的复习课那样有以练为主,过于枯燥。整理和復习的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梳理知识、查缺补漏的重任。如今,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都简单地将“整理复习”课当作练习课来上,这有悖于教材设计的初衷。其实整理复习课同样需要教师用教学智慧来探索,只有不停地研究探索才能让“整理和复习”课焕发出惊人的教学力量。下面就针对这类课程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开展线索式教学引导
教学线索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般来说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后,首要的是要梳理和构建课堂教学的线索。构建教学线索的宗旨是要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完成的整体,实现课堂教学中由“点”、“线”、“面”到“立体”的飞跃。因此,有效地梳理和构建最合理的教学线索,是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整理复习”课而言,其要复习的内容十分繁多,知识点不同于新授课那样集中、有连接性。复习课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在设计教学线索时,要重视教学情境设计。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的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热情显得很重要,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课程伊始就能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例如:二年级(下册)中的整理复习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创设出“和笨笨熊一起游戏”的教学情境。首先,在复习之初,可以指出是要“帮助笨笨熊送信”。在复习了基本的表内除法之后,接下来再指出:“笨笨熊知道大家都会送信了,想和大家一起完成一道数学题。”然后,可以设计:“笨笨熊知道大家都这么聪明,想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的教学环节。最好的扩展练习,可以说成:“笨笨熊有一个疑问,请大家课后帮忙解决吧!”这样的教学线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引导做的不留痕迹,效果显著。
2.依靠线索来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线索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看起来井然有序,但是单有教学线索和情境是不够的,整理复习课必须要构建必要的知识网络。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回忆、再现和自主整理知识,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要想构建知识网络就必须要抓基础概念,使之系统化。以往的概念教学主要是要通过背诵来掌握,这样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如今的学生更喜欢简单随意的教学手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整理复习课”来梳理本单元的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同时,概念也为课堂的知识网络提供了梳理线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3.让学生拥有独立归纳整理的复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整理复习课堂也必须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整理的能力。其实,学生的独立复习能力就要从学会独立整理知识开始。要引导学生把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连起来,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高年级学生根据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要求整理出来的内容一定要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整理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利用大树图、集合图、括号图等。而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则要以具体的题目来进行逐步引导。例如:人教版一年级“应用题的整理与复习”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对以下五道题进行分类:(1)二年级有8个班级,一年级有6个班级,两个年级组一共有多少个班级?(2)二年级有8个班级,一年级有6个班级,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个班?(3)二年级有8个班级,一年级有6个班级,一年级比二年级少几个班?(4)一、二年级共有14个班级,其中一年级有6个班,二年级有几个班级?(5)一、二年级共有14个班级,其中二年级有8个班,一年级有几个班级?学生通过讨论,就整理出了两种分法:一种是按加、减法来分;另一种是先按加、减法来分,并把减法按比多少与知道整体求部分再分。这说明整理复习的能力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教师给机会去证明。
4.根据“整理与复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练习提高
“整理与复习”是对前一时段所学知识的梳理,需要将前一时段若干课时所学的众多知识点在一、二节课时间内进行整理。教材体现的整理主要是通过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逐一回忆所学概念的内涵、外延。这样的问题设置就比较简单,为了进一步的探索教材,教师可以对“整理与复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练习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精选一些习题,在梳理和查漏补缺的同时,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拓展性练习。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形式也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容易混淆的知识要进行对比练习、容易出错的知识要进行反复练习等,以便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整理复习”课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要以线索教学和知识网络教学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知识的能力,同时针对课堂教学效果适当地加深教学难度,以便更好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徐思波.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高考族),2009(12).
[2]董自乐.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0(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整理复习 数学教学
“整理和复习”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新亮点,它既不像新课那样活力四射,也不像传统的复习课那样有以练为主,过于枯燥。整理和復习的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梳理知识、查缺补漏的重任。如今,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都简单地将“整理复习”课当作练习课来上,这有悖于教材设计的初衷。其实整理复习课同样需要教师用教学智慧来探索,只有不停地研究探索才能让“整理和复习”课焕发出惊人的教学力量。下面就针对这类课程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开展线索式教学引导
教学线索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般来说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后,首要的是要梳理和构建课堂教学的线索。构建教学线索的宗旨是要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完成的整体,实现课堂教学中由“点”、“线”、“面”到“立体”的飞跃。因此,有效地梳理和构建最合理的教学线索,是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整理复习”课而言,其要复习的内容十分繁多,知识点不同于新授课那样集中、有连接性。复习课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在设计教学线索时,要重视教学情境设计。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的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热情显得很重要,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课程伊始就能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例如:二年级(下册)中的整理复习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创设出“和笨笨熊一起游戏”的教学情境。首先,在复习之初,可以指出是要“帮助笨笨熊送信”。在复习了基本的表内除法之后,接下来再指出:“笨笨熊知道大家都会送信了,想和大家一起完成一道数学题。”然后,可以设计:“笨笨熊知道大家都这么聪明,想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的教学环节。最好的扩展练习,可以说成:“笨笨熊有一个疑问,请大家课后帮忙解决吧!”这样的教学线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引导做的不留痕迹,效果显著。
2.依靠线索来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线索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看起来井然有序,但是单有教学线索和情境是不够的,整理复习课必须要构建必要的知识网络。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回忆、再现和自主整理知识,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要想构建知识网络就必须要抓基础概念,使之系统化。以往的概念教学主要是要通过背诵来掌握,这样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如今的学生更喜欢简单随意的教学手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整理复习课”来梳理本单元的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同时,概念也为课堂的知识网络提供了梳理线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3.让学生拥有独立归纳整理的复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整理复习课堂也必须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整理的能力。其实,学生的独立复习能力就要从学会独立整理知识开始。要引导学生把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连起来,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高年级学生根据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要求整理出来的内容一定要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整理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利用大树图、集合图、括号图等。而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则要以具体的题目来进行逐步引导。例如:人教版一年级“应用题的整理与复习”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对以下五道题进行分类:(1)二年级有8个班级,一年级有6个班级,两个年级组一共有多少个班级?(2)二年级有8个班级,一年级有6个班级,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个班?(3)二年级有8个班级,一年级有6个班级,一年级比二年级少几个班?(4)一、二年级共有14个班级,其中一年级有6个班,二年级有几个班级?(5)一、二年级共有14个班级,其中二年级有8个班,一年级有几个班级?学生通过讨论,就整理出了两种分法:一种是按加、减法来分;另一种是先按加、减法来分,并把减法按比多少与知道整体求部分再分。这说明整理复习的能力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教师给机会去证明。
4.根据“整理与复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练习提高
“整理与复习”是对前一时段所学知识的梳理,需要将前一时段若干课时所学的众多知识点在一、二节课时间内进行整理。教材体现的整理主要是通过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逐一回忆所学概念的内涵、外延。这样的问题设置就比较简单,为了进一步的探索教材,教师可以对“整理与复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练习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精选一些习题,在梳理和查漏补缺的同时,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拓展性练习。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形式也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容易混淆的知识要进行对比练习、容易出错的知识要进行反复练习等,以便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整理复习”课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要以线索教学和知识网络教学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知识的能力,同时针对课堂教学效果适当地加深教学难度,以便更好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徐思波.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高考族),2009(12).
[2]董自乐.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