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劳动周开展现状及实施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劳动是新时代新要求下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将德育融入具体劳动,对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已经立足开展德育劳动周活动,但由于活动的初步开展,其实效性仍需提高。本文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以长治学院为例,对德育劳动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总结及肯定德育劳动周正向作用的同时,又深刻地反思了德育劳动周尚存的缺陷与不足,对德育劳动周更有效的实行提出了相关的实施建议,有利于增强德育劳动周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德育劳动周;劳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人之成德乃在于力行”。劳动与德育互相渗透,具有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针对当前高校德育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情况,开展德育劳动周成为了高校开展德育实践和全面培养人才的创新途径。德育劳动周指根据高校德育的目的和任务,每周安排一个班级的学生到校园的指定劳动岗位进行劳动的一种教育活动,各系部、各班级实行轮流制,并且在每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讲评工作,从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巩固学生的德知,加强学生的德行。
  本文以长治学院为例,通过对长治学院的德育劳动周活动进行了深入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实施对策。
  一、德育劳动周的开展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得200份有效问卷。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完整地参与德育劳动周活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责地完成了任务,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德育劳动周活动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作用。
  (一)德育劳动周中积极表现
  首先,大学生普遍重视德育劳动周并积极参与活动。调查显示,75.37%的大学生认为德育劳动周的开展比较重要, 14.29%的大学生认为德育劳动周的开展非常重要,10.34%的大学生认为德育劳动周的开展不重要。调查显示,73.89%的大学生能够比较积极地参与活动,并作出一定贡献,6.4%的大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活动,出色完成任务,19.70%的大学生不积极参加活动。具体情况见图1、图2。
  高校德育劳动周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实际需要开展分组劳动,这正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分工的最佳时机。学生根据每周教育主题的不同,在宿舍进行板报设计,互相沟通布局和图画,最后展现出主题思想明确、积极向上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优势互补,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德育劳动周活动存在的问题
  德育劳动周活动在给同学们带来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和学校的情况不断改进。以长治学院为例,以下是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分析的需要改进的部分。
  二、组织德育劳动周的对策研究
  (一)高校德育劳动周实施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要增加德育劳动周的宣传力度。学生对德育劳动周活动的了解程度不足,就会削弱学生对德育劳动的参与积极性。调查中学生提出应该加强活动的宣传力度,并且希望在其他年级也开展并宣传该活动,这样有利于全校形成重视德育实践的和谐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工作的开展,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德育劳动周的作用。例如,在宿舍查寝工作中,常常会出现高年级学生不愿配合正在进行德育劳动的低年级学生,如果能在全校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教师职工及学生都认识到德育劳动的教育目标,就能使参加德育劳动周的活动的学生更顺利地进行活动。
  其次,要丰富德育劳动周的活动形式。加强和改进开展德育劳动周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综合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时间活动共同发挥作用,有利于强化德育的效果。例如举办关于德育劳动的演讲比赛及板报评比等活动,使学生更有效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加快了德知到德行的步伐,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润滑剂。所以,要通过与德育劳动相关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给校园营造了和谐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化并践行。   第三,应该调整德育劳动周的活动时间安排。参与德育劳动周的活动给予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行为的自我反省与矫正中,逐渐修枝剪叶,完善自己。变定岗为轮岗,分时间段进行劳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加工作频次,减少单次工作时间,使学生有更充足的热情去完成自己的任务;逐渐增加劳动量,给他们适应的过程,才不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劳动产生反感。只有对活动有热情,学生才会从劳动中学会自我教育,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更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德育劳动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教学任务的进程和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对专业课程学习和德育劳动周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在学习和实践上共同进步。
  最后,要改进德育劳动周的总结方式。德育劳动周的开展,过程监督很重要,总结评价则更重要。德育劳动周进行之后,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还需要正向强化和情感升华,以巩固教育效果。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此来激励后续的学生积极参加德育劳动。运用榜样示范法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德育劳动周也应该重视通过树立典型榜样的作用来教化人。而且在评价时,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可以通过学生自评、民主评议等方法建立公平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使德育劳动活动更科学、有效地进行。学校也可以通过建立激励师生共进的评价与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德育劳动课的重视程度。
  (二)学生方面,需要加强对德育劳动周的自我教育性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德育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不仅需要外在的教育,還需要自我内在的约束和管理。在进行德育劳动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劳动的总结,如怎样更有效地完成任务等,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德育劳动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为别人服务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劳动周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所以要将德育理论付诸于实践劳动。在具体实施中,要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增强德育劳动周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德育劳动周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第五条.
  [2]王志新.劳动教育周的功能[J].宁波高等专科学报,1999.
  [3]牟文谦 . 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内涵 [J].重庆社会科学,201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葛艳丽.新时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7]杨涛.浅谈德育在其他学科教育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2014.
  [8]马鼎鑫.高校“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9]葛艳丽.新时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10]樊萌.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德育实践途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11]马鼎鑫.高校“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珊(1990-),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贾樟柯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导演,他始终把镜头推向身边普通百姓甚至边缘人群的生存现状,坚持底层叙事,弥补了缺失。  【关键词】贾樟柯;民俗意象;边缘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一、“民工导演”贾樟柯——自觉底层代言者  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的山西汾阳,1993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小山回家》至2015年最新作品《山河故人》,贾樟
【摘要】托斯蒂是意大利19世纪,唯一不受歌剧形式干扰,而潜心创作其他音乐形式作品的作曲家。他将自己完全投身于室内歌曲的创作(早期创作的部分神圣歌曲除外)。这在19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界的确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当然,这也证明了托斯蒂的才华和天赋。托斯蒂并不是一位開派拓流的大作曲家,但他写的许多室内乐声乐作品,如《再见》《理想佳人》《玛莱卡莱》《小夜曲》等,一直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在当时,托斯蒂及本人却并
【摘要】抓拍是摄影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生动、准确地抓拍生活中激动人心的美好瞬间,是摄影记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当前摄影活动的日益普及,抓拍方法正在被广大摄影者所注重。在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形象地表现时代的风云,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这是摄影艺术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新闻摄影;瞬间;抓拍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识码】A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往往是摄影
【摘要】探讨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有利于博物馆公共教育水平的提升,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本文分析了我国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现状,以南通博物苑公共教育项目的探索为例,提出了提升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博物馆界有一句话:“如果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它的灵魂。”[1]可见教育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藏
【摘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而武术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武术作为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核心的武术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深刻认识研究,正确认识武术及武术精神的特点,理解武术精神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民族内涵,才能更加有效地弘扬中国精神。  【关键词】武术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内涵  对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
【摘要】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人物。国人们想起他时总是会在脑海中浮现他皱着眉头的模样,抑或是身穿长袍、胡子充满威严地耸立着,然而鲁迅的许多面卻往往为人忽略。日本汉学家、社会学家竹内好在其著作《近代的超克》中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去了解中国文化,去探索鲁迅,他用“去打破”这三个字形容鲁迅一生。诚然,鲁迅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打破一些东西的一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用自己的笔杆子为我们展现了不同
【关键词】小学生;应对困难;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56-03  【作者简介】苏志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江苏苏州,215122)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遇到困难时容易缺乏安全感,产生消极情绪,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的学生大多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经历
【摘要】作为美国现代人类学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学者之一,玛格丽特·米德为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是米德在美属西萨摩亚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田野调查后写成的并于1928年出版,米德通过对这座岛上68位萨摩亚少女进行研究,根据萨摩亚的田野研究资料,探讨了正值青春期的萨摩亚少女的性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风俗,针砭美国社会对待青少年的方式,轰动一时,风靡整个美国。这本书不仅使得当代及后人们
【摘要】蜡染、扎染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在现代多元化的审美情趣背景下,其本色的、最触人心弦的艺术精髓之美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借助于蜡染、扎染手工印染技术,与现代设计创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蜡染、扎染作为当代设计创作载体,运用当代设计符号和设计语言来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使当代艺术设计语言和民间美术的精神元素完美融合。  【关键词】蜡染;扎染;当代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美术课程体现出开放性特征和多元化面貌。美术教学的创新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在这种新形式下,我们对小学美术课程的创新教学进行积极探索,深度开发利用本地域美术资源,以红花山写生创作为切入点,依托丙烯画这种新型绘画材料为载体,对本地区文化资源进行描绘,促进了小学丙烯画教育的特色性发展,实现美术资源和课程资源之间的转化。  【关键词】美术课程;地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