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片段是指用一段小的篇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
片断训练的宗旨是从局部、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然后过渡到构思整篇作文,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利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作文片段教学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边学边用、现学现用。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紫藤萝花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对这一段优美的语句,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体会语句魅力,并说出为什么好,再摘录这段里面的好词句。之后提问学生,有的学生回答:“就是感觉好。”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并不满意,于是再引导学生去注意作者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再提问的时候,就有学生回答:“作者运用了拟人句,使得句子更加形象生动。”这样也就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接着对于好词句的讨论,学生基本都能提出“仙露琼浆”这个词,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就是“极少,不多见”。最后,我引导学生也写出一段文字,用上“仙露琼浆”,这样学生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大大加深了。
三、合理布置一些课外练笔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比如周记,让学生根据这周学过的课文的写作方式,写一篇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者还可以安排写一些读后感,初中的课程里有很多名人名作,让学生练写一些读后感,由此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新教改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笔者认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到片段作文训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能力。
1.仿写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如果要写得生动形象,必然会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经典的写景文章《春》,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仿写句子。
2.仿写结构
总分总结构是总述、分述再总述的结构形式。《春》就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优秀文章,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总写盼春,中间从五个方面绘春,最后再总写赞春。全文结构清楚,思路明白,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练习一段景物描写,充分运用好修辞手法。
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焱.写,不容忽视——浅谈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教师),2010(1).
[2]罗小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
(责任编辑韦淑红)
片断训练的宗旨是从局部、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然后过渡到构思整篇作文,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利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作文片段教学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边学边用、现学现用。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紫藤萝花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对这一段优美的语句,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体会语句魅力,并说出为什么好,再摘录这段里面的好词句。之后提问学生,有的学生回答:“就是感觉好。”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并不满意,于是再引导学生去注意作者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再提问的时候,就有学生回答:“作者运用了拟人句,使得句子更加形象生动。”这样也就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接着对于好词句的讨论,学生基本都能提出“仙露琼浆”这个词,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就是“极少,不多见”。最后,我引导学生也写出一段文字,用上“仙露琼浆”,这样学生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大大加深了。
三、合理布置一些课外练笔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比如周记,让学生根据这周学过的课文的写作方式,写一篇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者还可以安排写一些读后感,初中的课程里有很多名人名作,让学生练写一些读后感,由此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新教改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笔者认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到片段作文训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能力。
1.仿写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如果要写得生动形象,必然会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经典的写景文章《春》,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仿写句子。
2.仿写结构
总分总结构是总述、分述再总述的结构形式。《春》就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优秀文章,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总写盼春,中间从五个方面绘春,最后再总写赞春。全文结构清楚,思路明白,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练习一段景物描写,充分运用好修辞手法。
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焱.写,不容忽视——浅谈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教师),2010(1).
[2]罗小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