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y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传统玉米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方法,其主要应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耕地表面,简化耕作流程,实施机械免耕或少耕播种,只需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最终达到节本增产的种植目标。但是该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受各种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应用范围还相对较小,因此文章针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技推广
  一、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玉米耕作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不利于蓄水保墒。传统耕种方式多采用旋耕作用,多年生产会导致土壤板结、耕层变浅,耕层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直接影响雨水的渗透,不利于蓄水保墒,导致玉米抗旱耐寒能力下降。而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深松30-40cm,间隔2-3年深松一次,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对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
  其次,焚烧秸秆造成污染。传统耕种模式待玉米收获后需大量焚烧秸秆,导致大气污染;而农村未被焚烧的秸秆乱堆乱放,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而保护性耕作将秸秆用机械粉碎后直接覆于耕田,秸秆残茬与浅土层土壤结合,不仅可降低农田扬尘,降低焚烧秸秆的污染,而且可保护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再次,降低土壤肥力。传统翻地、土壤裸露耕作方法会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土壤中的有机碳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最终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保护性耕作可减少水土流失,地面覆盖秸秆可抑制草籽见光、发芽,减少草害的影响。
  最后,无法充分利用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农业用水又占水资源应用的绝大部分,传统耕作模式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土地及土壤中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保护性耕作将土壤的理性结构最大化的保留下来,水分渗入速度快,最大程度上减少地面径流、风蚀、水蚀现象,以起到保护土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
  二、常见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玉米宽窄行留高茬种植技要。其技术要点在于将以往均等的垄长改为不均等的种植方法,在窄陇上播种,窄陇之间较宽的土壤上进行松耕,完成一个种植周期即对所有土壤进行旋耕,窄行的秸秆即留在土壤中。下个种植周期将宽窄行轮换过来,实行隔年深松,窄行上进行较强密度的种植可将窄行中的养分充分利用起来,提高玉米的吸收能力,不仅可以减轻土壤负担,而且可以提高产量。
  其次,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机械精少量播种是指应用中型拖拉机配挂精少量播种施肥机进行耕作,利用播种机械可完成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程序,作业前要做好播种机的调整、检查,根据农艺要求对施肥量、施肥深度、播种量、播种深度、种肥间距等进行合理调整,保证无断肥、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减少地下害虫的影响;精量播种时要除去种子中的杂质,种子发芽率至少保证95%以上。
  最后,其它配合技术。其它配合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等等。保护性耕作播种时地温会低于传统播种技术1-2度,因此玉米品种的选择不仅要求其较强的抗逆性、株型紧凑等,还要尽量选择生长周期生、生长速度快的品种。栽植过程中,與传统的种植技术相比,保护性耕作的种植密度稍高,每亩需增加300-500株为宜。此外,进行施肥管理时,保护性耕作施用氮肥含量要略高于传统种植方式的15%-20%左右,以促进秸秆腐化分解。如土地贫瘠则要进行追肥,以保证玉米生长养分供应。
  三、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因此在这一技术推广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
  农户种植玉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差,因此要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对农民做好技术培训。除了农技站、农业主管部门的宣传外,还要鼓励合作社、农机大户选择好的地块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尤其是要将典型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庭农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适时组织玉米免耕播种及收获现场会,使得更多农民直观的感受到保护性耕作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提高对新技术的认可程度、接受程度,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
  (二)构建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建立、完善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长效机制,需要农机社会服务组织的扶持、保护性耕作推广队伍的发展、农户转变观念、政府督导指导等多方面联合起来进行,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构,构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长效机制。政府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的引导,从农机购置补贴、机械化示范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农民主动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鼓励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服务及租赁服务等,使得保护性耕作模式向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农机装备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
  (三)不断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机具使用性能
  农技推广人员、科研人员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玉米耕种土壤、环境、作物的动态变化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完善、改进,使其更好的适当当地环境。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中,要做好农业机具的售后服务,春播及秋收时机是农业机具应用率最高的时候,因此在春播、秋收前要做好农业机具的维护、检修,降低故障率,避免在应用时延误农时,农业机具生产厂家要在农忙时委派专业维修人员亲临田间地头,以为农民及时排除机械故障,保证机具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侯彦龙,徐丽明,陈莉明 . 玉米机械化定向播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J]. 农机化研究,2015(6):10-13.
  [2] 钟志堂,姜文荣,王景阳 .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 [J]. 农机推广,2016(4):17-1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广,有效促进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不过对部分贫困山区来讲,难以在短期完成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而有着操作简便、灵活、成本较低等优势的小型耕作机械,在山区农业生产中较为适用。本文就小型耕作机械在山区农业生产中的推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型耕作机械;山区;农业生产  一、小型耕作机械在山区推广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的山区存在,山区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经济发
摘要: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十分有利于构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本文即将分析市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市场  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经济开始发展。目前,我国进行新农村经济建设,
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高产夺丰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笔者将水稻常见几种害虫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稻飞虱  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都是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被刺吸后水稻茎秆出现许多褐色斑点,稻茎部变黑褐色。同时,雌虫产卵在叶鞘组织中,使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受害轻者,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减少,
摘要:为了探讨家禽食盐中毒的诊疗及防治措施,本文对家禽发生食盐中毒的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防治措施一一进行了阐述。目的是提高对家禽食盐中毒病的认识,并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关键词:家禽;食盐;中毒病;防治措施  食盐是维持家禽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禽类日粮中必需的营养成分。食盐作为一种电解质,可以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容积和酸碱平衡。钠和其他离子一起还参与维持正常的肌肉、神经的
摘要:乳制品加热是其加工工艺中最为重要的过程,如果加热的分寸把握不好就会严重影响乳制品质量。故文章对乳制品加热的杀菌、灭菌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其技术要点。并分析了热处理对牛乳性质的影响,以供其质量控制的研究参考。  关键词:乳制品 杀菌灭菌 薄膜 乳石 风味色泽  1.引言  加热是乳品加工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加热过程,可以说就不存在乳品工业。有的乳制品在法规中还规定其特别的热处理
摘要: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过去人们在控制森林病虫灾害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被动抗灾的思想意识,往往在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后,再筹集巨额资金救灾。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 发生 防治  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  1.2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  1.
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工作列为农机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了深入乡镇打击拖拉机违规载客、赴乡镇圩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与咨询、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等一系列的针对性监管工作。  一、当前农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监理业务装备不规范。一是农机监理车无统一标志。各地农机监理部门购买的农机监理车技术性能低,车型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颜色和明顯的农机监理标志。二是农机监理服装制式不统一。前几年,
摘要:本文通过对向海水库浮游动物定点采样和调查分析,确定向海水库浮游动物的主要种类及生物量,分析其对向海水库鱼类的影响及其生物学价值,和对向海水库渔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浮游动物;定点采样;调查分析;生物量;渔业  浮游动物是一类具有高度适应性,能在各种类型的水域生存,以现成的有机质为食,大多滤食浮游藻类、细菌和腐屑的微生物类群。在水库渔业经济发展中浮游动物具有举足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形势逐渐显现,对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三资”管理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焦点之一。  一、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经济管理发展在思想上缺乏认识。长期以来在计划
温室大棚为蔬菜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种植年限的增加和管理不善,设施条件下的低温或高温型病害、土传病害、生理性病害及斑潜蝇、夜蛾类、小菜蛾、螨类及蚜虫等发生频繁,病虫害对常规农药抗性提高;同时由于新的蔬菜品种不断引入,南北商品蔬菜大调运,为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机会,使蔬菜病虫害发生复杂程度大大增加,新的病虫滋生蔓延。因此,在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中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