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简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每个人在读书的时候,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说,阅读时,所需汲取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仅仅是针对个人的不同需求而言。那么你真正的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了吗?虽然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起来,感受会有不同,你可曾想过,如何使自己在读一篇文章时,能够更加快速,更准确的通过阅读将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或更接近于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呢?还是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的。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会帮助你在阅读时,更好地捕捉作者在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对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接下来我将以小学阶段的阅读内容为载体,主要围绕记人写事的文章,写景文章,说明类以及古诗句等,谈一谈这几种不同题材的文章,所需要掌握的简单的阅读方法,希望对小学生及初读者会有所帮助。
  一.关于写人、记事文章的阅读
  关于写人的文章的阅读,与记事文章有相同之处,只是多了一些特定人物的描写。阅读写人的文章,我们要对人物的典型特征有所了解,比如说要看清楚,人物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习惯,性格特征,也就是要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特点。那么写人的文章是离不开记事的,大多数人物品格的衬托,都是以具体事例来呈现给读者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写人和记事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陈述。
  阅读记事的文章,首先我们要看清楚作者的写作顺序。一般情况下,在小学阶段记事的文章大多是按照顺序、倒叙、插叙的顺序进行讲述的。顺序的讲述,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和结果。倒叙,是先告诉读者事情的结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设置悬念之后,再去反过头来描述事情的起因和经过的叙述方法。插叙是在阅读事情的主要情节的过程中,为补充说明或者是衬托某样事物,所插入的一段叙述性描写。无论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都是想通过一件事情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比如在《我和祖父的花园》一课文通过萧红对童年几件事情的回忆,来表达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深热爱之情。又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这是通过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如何把敌人引上绝路而英勇跳崖的精神来表达作者对侵略者的深切痛恨,和对革命先烈为了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的。
  我们先从整体上读清楚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再抓住细节的部分进行分析,才会使阅读体味更加透彻。在细节部分的阅读中,我们要多读,多想,多议。对于矛盾冲突的部分,我们要思考一下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这么做,也就是要多提问,甚至去换位思考,也可以找到同时读这篇文章的人,议一议,看看不同的人读了相同的文章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不同感受。如果能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去查找评议解析,会更好。最后再看一看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写景文章的阅读
  写景的文章,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这个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观察顺序等。按时间顺序的描写,所安排的时间,可以长也可以短。长到描写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样子,可以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短时间的话,可以是一天中的,早午晚。也可以像《海上日出》一课那样,写出日出之前,日出之时,日出之后的样子变化。也就是说,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文章,这个时间的安排,可长可短;空间的写景顺序,则是根据某处景观,根据不同的方位,都有哪些事物进行描述的。通常用的词语多为方位词,如某处景物的左边,右边,上边,下边,东西南北面等等;观察顺序,则得紧跟作者的步伐,他走到哪里,看到了什么,接着又走到哪里看到了什么,读完之后,甚至可以根据作者的描述,画出一幅单间的地图来,这才是读懂了写作顺序。
  了解了顺序,还要读一读作者都抓住了什么景物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如在阅读《三峡之秋》这篇文章时,先要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因为文中有明显的描写时间的词语,比如早晨,中午,下午,夜。接下来,阅读每个时间段都描写了哪些不同的景物,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描写的。如早晨三峡的描写,作者抓住橘柚树和露水,这一典型景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峡在中秋早晨时“明丽”的特点。其它时间段的描写,也与本段相同,都是抓住具体事物,找到它们的特点,运用修辞的方法写出来的。使文章读起来既有层次,又富于美感。
  最后我们要阅读的重点和最值得思考的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想一想,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写这篇文章的,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甚至是写作心情,才能更好体味作者的写作情感,常见的有,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故土的怀恋,对所见景物的感叹等。
  总之,阅读写景的文章,要读懂描写顺序,知道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一特点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最后再想一想,作者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三.说明文的阅读
  说明文是作者用说明的方法来把一件事物,解说清楚阐述明白的文章,他主要给大家讲述一个知识,或对某样事物进行阐述说明。帮助人们了解所说的事物的样子、构造、功能、种类等等,每篇说明文都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才能使所描述事物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物是什么,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学。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清楚了物说事物的哪些特点。
  要想读明白说明文,首先要了解说明文都有哪些说明方法。在小学阶段,一般比较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
  1.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就是作者用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容易懂得例子,對要说明的情况进行描述。要求作者用恰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比如说,要想告诉大家,夏天的时候,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表示要下雨了呢?作者可以举例说明:当燕子低飞的时候,当阴云密布狂风骤起的时候,就是要下雨的前兆。这里的燕子低飞和阴云密布,狂风骤起,就是举的例子。用这两个例子来帮助读者了解雨前的预兆。   2.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是根据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更加突出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比如说春天的雨,细腻柔和,夏天的雨,狂放暴戾。
  3.列数字。就是用精准的数据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使所说明的事物科学而有说服力。比如说太阳离地球十分遥远。约150,000,000公里,如果和举例相结合,效果会更佳,更具说服力。如果步行,日夜不停要走3500百年,如果开车日夜不停要170多年。
  4.打比方。打比方最常见的手法就是比喻。它可以帮助人们把一些抽象的事物或不容易理解的事物生动,具体、形象的描述出来。除了比喻之外,也可以用“比方说”这样的事例进行描述。
  了解了以上说明方法,我们在读阅读说明文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分析这些说明方法下,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来帮助我们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了解一些新的事物。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我们阅读,如:这篇说明文向我们阐述了什么事物,它有哪些特点或功用等。
  四.古诗文的阅读。
  关于古诗文的阅读,首先要做到,读通顺,读出节奏感。多读几遍之后,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原因。逐字逐词地了解字的含义或词的含义,并把了解到的字词含义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如果能融入作者写作时的感受,翻译成现代文会更好,在阅读中还要注意根据诗句内容,结合阅读者自己的想象,进行再创造,这样能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诗句内涵,更能接近于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情感。另外,有一些古诗中蕴含了一些经典故事,阅读时若能对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会使这首诗增色不少。也更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读起来会更加有趣,品出味道。
  阅读时也要根据诗句的不同题材进行了解。在小学阶段常见的写作题材有:1.写景诗,大多以描写景物为主,在景物中凸显情怀。
  2.咏怀诗,借助一件事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是描写离别愁绪或思乡等等。
  3.咏史诗,就是诗人对某一段历史事件,或者是某一历史人物的赞美,也可能表达感慨,抒发自己的见解等。4.咏物诗,多见借物言志的题材。有很多诗人借助某样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如《北陂杏花》中的一句纵被春风吹做雪,决胜楠陌碾成尘。作者借用开在不同地点的杏花,来表达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崇高品质。5.田园诗,描写了自然风光和田园的生活,展现恬淡闲适的生活。最后还有边塞诗,多与边塞的戍边将士的生活和战争为背景抒发作者的感叹。
  了解了这些,读起诗来会更容易读懂,当然要想深入挖掘,还需探究更多,这里只是对最基础的东西,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总结概括。
  以上针对写景文章,写人记事文章,说明文,古诗文的阅读方法介绍,希望能给同学们的自主阅读带来一定的帮助,尽量避免大家在阅读时,有读不懂和盲目讀文的情况发生。多读书,读好书,将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希望每个人能够在书本阅读中,吸取大量的营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友协第二小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其自身实践能力的体现方式之一。随着教育部下达的有关新课改的指令的深入推行,新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于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以下文章针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剖析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中潜藏的问题,依次从多个不同的方面阐述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教育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
期刊
摘要:教学的过程是围绕着课程的进行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是以更好的,更有效率地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吸收知识。在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设计,让课堂充满活力,需要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实现高效发展。要构建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在这里,我就对于数学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高效课堂;上课效率  一、明确目标  课程的
期刊
摘要:现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始终在不断的进行深入,在这样的环境下,导学案在整个高中阶段数学课堂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现在我国社会对于素质教育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重视,而导学案所重视的正是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育,也更符合现在社会对于素质方面教育的要求。所以下文将对导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实际应用  高中阶段的数学这一学科其内容相对来说更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难的学科,很多学生对高中数学无从下手,教师们应该针对高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们从中发现学习高中数学的窍门。高中数学不仅是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有益处,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好处的。其中高中数学课堂小组活动是提高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关键性方法,本文将对数学的核心素养进行详细阐述,并根据高中数学课堂小组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基本内容,是小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开展数学实践的重要前提。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计算教学,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和计算的速度,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在无形中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小学生数学计
期刊
摘要: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具体内容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高年级学段识字教学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由于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再加上语文学科工具性这一特点,确定了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充分认识高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潜心探究高年级识字教学规律,努力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师识字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学得活,学得有兴趣,记得牢。  关键词:高年级;有效识字;方法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小学教育也逐渐重视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前,小学英语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学中主要课程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占领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用到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缺少了很多的趣味性,枯燥无味的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带来很多的干扰,然而,根据实践证明了,小学生在趣味学习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学习效率会大幅度的提升,笔者在本文中通过英语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考命题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高考解析几何中的热点问题考察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高考解析几何中的热点问题也从对运算能力的考察转变为对学生数学思想和能力的考察,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之上重视对学生反思能力以及开拓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趋势之一。  关键词:圆的方程;解析几何;高考;知识网络;核心素养;热点问题  引言  解析几
期刊
摘要:现代化教育大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是“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发展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如何优化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组织路径也成为了所有小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对相关的组织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小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活动教学方案。  关键词:现代化背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组织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