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氦刀在肝癌患者肝移植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在肝癌患者肝移植前等待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术的患者,根据其移植前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氩氦刀组(26例)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组(TACE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是否符合Milan标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待移植的时间及移植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记录移植中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检测移植后第1、3、5天凝血酶原时间、转氨酶,记录第1天腹腔引流液量以及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竭、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门诊随访2年,统计2年内无瘤存活率。

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有3例超出Milan标准,氩氦刀组1例,TACE组2例,治疗后并发症和等待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氩氦刀组MELD评分低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刀组肝移植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较TACE组短或少(P<0.05),两组无肝期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刀组术后第1、3、5天在肝功能恢复较快,腹腔引流液较TACE组少。两组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后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且不增加手术难度,移植后肝功能恢复快,是肝癌肝移植前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良性疾病。然而,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许多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过程也感到棘手。因此,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相关的基础研究迫在眉睫。动物模型是人类临床疾病在动物上的复制,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基础。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很多,但因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由多因素参与,目前尚无建立CNP动物模型的金标准。本文通过回顾各类CN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中起重要作用,高血糖引起的蛋白激酶C、氧化应激、缺血缺氧等都能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表达。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肾小球各类细胞及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自噬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原位肝移植组(OLT组)、西罗莫司预处理组(SRL组)、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假手术组为8只,其他3组各8对(16只)进行原位肝移植。再灌注后6 h检测各组受鼠肾功能,肾组织氧化应激相关蛋白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 mRNA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肝移植术后DNA甲基化修饰的改变导致基因异常表达,探讨GITR基因甲基化水平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5例肝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受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MassArray飞行质谱分析系统检测GITR基因甲基化程度,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生排斥反应前后T淋巴细胞上GITR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生排斥反应前后T淋巴细胞上GITR的表达率分别为6.89%和22.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