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我们何以应对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早恋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令老师头痛家长心烦的问题。本文从早恋的成因、特点、危害分析入手进一步探求早恋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早恋成因特点危害对策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恋爱是不能禁止的”。一方面,如果我们把早恋当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有真的会严重起来;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把早恋当成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在我们的学生中又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早恋,我们何以应对?
  一、中学生早恋的成因分析
  在中学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与心理上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个性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更注重心灵的交流,同性之间较难产生像儿时的那种默契和信任感。而异性之间相互吸引则容易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因而渴望异性友谊,但异性友谊与早恋并非泾渭分明,异性友谊源于相互的好感,交往之后好感日增,朦胧的情愫产生了,而早恋就随之出现了。
  二、中学生早恋的特点及危害
  (一)中学生的“早恋”呈现出的新特点
  1、天真的特点。“早恋”中的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盲目性。在
  2、随意的特点。由于青少年想法的天真,这就注定了恋爱的随意。
  3、大胆的特点。
  4、无知的特点。早恋中学生因其想法的天真,行为的大胆,且道德观念薄弱,自制力不强,对性既好奇又无知以至于部分学生过早的有了性体验。当前青少年性犯罪以及暴力、盗窃犯罪有相当一部分是起因于“早恋”。
  (二)中学生的“早恋”的危害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社会化的过渡时期,他们根本就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法律意识都很淡薄。不可能理解真正的爱情,不可能承担爱情的社会责任。他们的理智往往控制不了情感,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最终只能歪曲甚至玷污了纯真而美好的感情,给双方带来了痛苦。
  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会使双方都惊恐不安、无所适从。再加上学生做手术都是满着家长,术后得不到充分休息及营养保证,给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青少年思想不稳定,容易在情感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而怀疑人生,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更有的或离家逃避或以死解脱。因早恋引起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成发展的趋势,给社会安定造成了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
  三、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对策
  青春期男女生有爱慕之情,是正常生理心理发育的正常表现。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因此我们在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上不能不管也不能乱管,要注意适当的方法与原则。
  (一)预防性原则
  首先,要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为准绳,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指导。新生入学,除了带他们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手册》,还有必要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管理制度。比如,对早恋学生的处理措施,不妨说得稍微严重些,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思想上不敢涉足早恋。
  其次,要加强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消除“神秘感”,使他们懂得:人不同于动物,其主要区别在人能控制本能欲念,动物则是自然流露。
  第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早恋并非洪水猛兽,你越是压抑他的欲望,这种欲望就越膨胀,偷偷摸摸的爱情,反而让他们觉得更有诱惑力。所以,不能禁止男女同学的交往,要允许他们有适当的接触,建立同学间的友谊。
  第四,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宣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培养自信心,可以增加与异性的交往,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偶像化,性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二)疏导性原则
  面对学生早恋,无端的禁止和阻挠往往会使学生们的异性交往发生畸变;明智的态度是交流疏导,即使早恋的证据在握也不要声张,更不能搞得满城风雨。要晓以利弊,动之以情,引导学生解脱,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如果我们对中学生男女之间的交往限制过死,“谈恋色变",甚至加上粗暴的干涉,学生对情感交流的需求不能通过合乎规范的渠道得到满足,他们对异性的好奇感就会变得更加神秘,他们的逆反心理亦会变得更加强烈。结果,不仅不能消除早恋的现象,反而给成长中的许多中学生带来负罪感和焦虑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
  我们应该给初涉爱河的少男少女的心灵之舟以导航,指导他们学会把初恋的纯情珍藏在心底,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力量,以理性把握人生走向。
  (三)关爱性原则
  关爱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师生间可近、可亲、可信赖这是解决早恋问题的又一个法宝。师生之间如果没有爱最为纽带,师生之间的心灵就无法沟通,对已经早恋的学生不能加以歧视,要理解尊重他们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赢得他们的信任,以关怀爱护的态度亲近他们、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我与学生经常交流。方式有许多,比如谈话、写纸条、打电话、发短信等。这也是建立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
  要舍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真诚的关爱学生,才能使自己的心理世界与学生的心理世界进行双向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隐私。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是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使学生理解:老师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既赢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早恋的引导和教育。
  最后,当早恋发生后,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惩罚。要知道,惩罚不是教育的目的,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能迷途知返。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应当耐心、宽容,并加以合理的引导,结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只有提高中学生认识情感、把握情感的能力,才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根本办法。
  今天,当爱情之花在中学生盛开时,仅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有更好的方法,互相交流,以便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2]梁卓欣.青少年的“早恋”问题与教育浅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3]林文.对青少年“早恋”问题的理性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4]江新梅.青少年“早恋”现象心理浅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1).
  [5]李阳;王菲;刘艳.“早恋”概念的新认识[J].中国性科学,2007(01).
其他文献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如何创造性的落实这一方针,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教育难题。可喜的是:汇川区通过实施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学校发挥优势,凸显个性,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教育发展态势,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汇川
期刊
2012年2月18日,由遵义市教育局与课堂内外教育服务中心主办,汇川区教育局承办的“遵义市特色学校发展经验交流会”在航天中学隆重召开。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遵义市教育局副局长孙逐,汇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岚,课堂内外教育服务中心总经理李朝阳等领导和来自汇川区、仁怀市、凤岗县、桐梓县、赤水市等地的280名特色学校建设参会代表出席开幕式。  会议由汇川区教育局副局长肖维主持。    在开幕式
期刊
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教育素以其独特性和高质量著称,特别是近年来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使之成为英格兰等英国其他地区比较和借鉴的对象。  苏格兰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理财,在科学课上讨论热门科学话题,在社会研究课上培养创业和经营意识。英格兰小学生要了解信贷危机、移民问题,学习烹饪和制作网页。虽然两个地区的教育系统一直各自独立,却表现出将课程与科技、经济、社会最新发展紧密结合的共同趋势。  苏
期刊
提起美国的大学,许多中国人都赞许有加。可说到美国的小学,大多数人免不了要摇头。在美国工作期间,我把儿子带到华盛顿,在当地的斯汤德特小学从学前班上到了二年级上半年。孩子学了多少东西谈不上,但我亲身体会了一番美国的小学课程。美国小学大体上分为公立、私立、家庭几种,公立学校占主流,是面向大众的免费学校。记者的孩子上的就是这种学校,在此向读者讲几则有趣的故事。  不会说英语 照样爱上学  孩子没上学
期刊
【关键词】以人为本;角色定位;探究实质;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3-03    两年多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也由于科学科目的可操作性,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这一方面,总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曾经还为此沾沾自喜。但通过一节失败的课,使自己认识到对新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我还远远达不到驾轻就熟的程度,迫使自己回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85-03  Abstract    The students in Chinese high schools have fewer chances to contact English culture. However, teaching culture to them is of great i
期刊
神州大地又澎湃起学雷锋激情的时候,不禁想起郭明义的一段话:在追求真善美的生活中,只要人人争做雷锋式的“一滴水”,我们就能汇成爱的大海。  雷锋式的“一滴水”,多么崇高的赞美,多么深邃的意境!雷锋用他的“一滴水”,汇聚了中华民族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形成了永恒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行。    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说得好:“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
期刊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性格和品质形成的关键。为此学校依照“基础扎实、习惯良好、心理健康、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略,以“好习惯,好人生”引领学校特色建设,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办学特色;措施;评价    学校师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明晓行为习惯养成的标准和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6-04    德育是一种培养、发展人的素质的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其根本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社会主体。况且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对象,我们无时不刻地不在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发展规律,也就是在研究状态下思考和实践提高德
期刊
【摘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美育教育,充分发挥美育教育作用,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品味美、欣赏美、创造美。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笔者认为在教育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进行美育教育  我们要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