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励点亮语文课堂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ed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激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是摧动学生起飞的翅膀;是学生成长中的太阳,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多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多肯定、鼓励、赞美学生,学生就会肯定自我,从而积极自信起来。拿破仑说:“给我足够的奖牌,我就能征服世界。”只要我们善用、会用激励的力量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每个学生都能在激励中走向成功,从而变得更加出类拔萃。
  关键词: 语文教学;激情;鼓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有的听话懂事,有的倔强顽皮。在我的目光中,没有差生和失败,只有个性各异的学生;在我的教育理念中,没有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相信“优秀是鼓励出来的”,常常“戴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对后进生、学困生、问题生更是关怀备至。 “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去爱。”笔者认为,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用激励点亮语文课堂,让每个花瓣都散发花香。
  一、用激情传递真情,凝聚学生心灵
  “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我觉得做一个真正充满激情、智慧、魅力的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用激情去点燃学生,带着激情让师生真情汇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教育的艺术在于用成功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人在激情的支配下,精神振奋。一堂语文课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每堂课课前都让学生用一句顺口溜宣誓,作为这堂课的“开胃酒”“调味品”,激发求知欲拨动其心弦。如“人人能成功,看谁最用功”;“谁说我不行,一切皆有可能”; “心动不如行动,成功就是现在行动。” “这是梦想的舞台,有本事的站起来,我是鲜花就一定要盛开。” “赢在行动,我要成功,同舟共济,绝不放弃,脚踏实地,创造奇迹。”等等。这些顺口溜就是学习语文的助燃剂,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将他们学习语文之火熊熊燃烧,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让语文课堂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用真情唤醒热情,用激励点亮每颗星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善于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会撬起自己心目中的“地球”。这个“支点” 就是活动单导学中激励机制,它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激励是学生不断奋进的动力。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靠一句美好的赞语我能幸福两月。”激励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学生自责。学生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在不断获得“小成功”中聚集成就感,从而走向“大成功”的。理想的学习是“站着坐着够不着,跳起来正好”,不断尝到小甜头,才可能逐步走向最终的成功。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用激励机制打造成功课堂,让学生乘着成功的翅膀飞翔。
  语文教学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如果对学生缺少理解、缺少赏识、缺少鼓励,以一种自以为“爱”的东西去践踏学生脆弱的心灵,其实就是用“伪教育”的方式去绑架了学生的天性,带给学生的是自尊心的伤害。决定学生一生命运的不是分数,而是理想。人的精神状态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因为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也能变成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能成就梦想。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语文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现在的一张试卷分数,教育远非考试那样简单。要真正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只关心孩子表面的成绩。学生需要我们的理解和赞美,我们就不要吝啬,给他们一个宽阔的胸怀。让他们把自己的兴趣发挥淋漓。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课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它就不成其为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使学生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
  在语文课堂上, 用赏识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运用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内在学习热情。笔者开设各种奖项对学生的突出表现予以及时的激励:最佳问题奖、最佳创意奖、 勤学标兵奖、助人标兵奖、进步之星奖、勤学好问奖、表现最佳奖。这种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不可能永远都充满激情和斗志,笔者把亲自抄写的格言名言奖给表现突出的学生。如:“只要你把握现在,拼搏与认真同在,你学习同样精彩”; “你自信,你出色;你努力,你成功。” ;“学习,永远不晚,你有勇气就有奇迹。”等等。那些能得到格言奖励的学生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温暖。赞赏与鼓励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学生被肯定被赏识被尊重,他们的责任感就焕发出来了,就会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甚至创造奇迹。
  三、构建激励机制,点燃学生心中火炬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呵护和关注,对人内在精神的唤醒和激励,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光彩照人的"人"。语文教学是心灵的交流,是心灵的建设。育人先要育心,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给学生构建起一个能激发激情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在里面自我陶醉,唤醒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逐步成为一个精神的富有者。
  操行卡: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操行卡,每一次表扬,如作业完成得好,想出了好点子,表现出良好举止和友善行为等,就给他的卡片盖一个图章。发奖励券: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励券,学生的奖励券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以领取“奖品”。给爸爸妈妈电话报喜:如果学生课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表现得特别好,可准许他们打“报喜电话”,及时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多姿多彩的“奖品”:坐老师的座位(讲台)、教师给学生的家长打表扬电话、给老师选择一本书,让老师读给大家听、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获准用班里的录音机录一个故事、在游戏中做主持人、为班里选择课堂上观看的影片。
  科学的激励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出色地完成既定目标。通过激励来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最充分地发挥才能,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学习的高效率,激励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奋斗。有了语文教师的激励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交流更多了,更融洽了,学生学练的气氛也更活跃了。每一个人都有渴望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洞察那些“调皮鬼”、学困生在平时学习中的“闪光点”。激发隐藏在他们那些错误、顽皮背后的“真”与“美”的“火花”。上课时,尽量多给学困生答问的机会,学生一旦取得成功,教师就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的努力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产生学习的“冲动”,老师给学生感情上的激励,对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护自信心,稳固学习兴趣犹为重要。
  成功学专家罗宾曾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语文课堂上灵活运用激励机制的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笔者继续潜心研究的。世上无全材,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激励点亮每一颗星,努力营造出激情飞扬、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能舞者舞之,能歌者歌之,能写者写之,能画者画之,使人尽其才,才尽其展,心尽其畅。从而巧妙地激励他们“扬长避短”,引导学生人人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会计丑闻和违规事件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继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后,我国先后出台了很多法规和制度以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逐渐重视,使得各地方也都相继开展了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一些地方通过树立“卫生村”“文明村”“宜居村”等这样的建设目标和期待来开展全
《新课程》早就倡导:语文课程目标应该是三维度的,其中的情感品质是语文素养结构中情意因素的重要部分,它包括语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和对人生的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的反映,具体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的要求。语文课程通过人文资源的实施关注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也为新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个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在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农村家庭收入难以衡量、农村居民职业多元化、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数量逐年增多,在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企业主对员工责任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运
摘 要: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不断改变,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到了改革,怎样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讲授为中心,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学习能力。本文就新课程下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出了探究。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案导学;自主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