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绿色引领健康生活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sper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9日,以“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绿色引领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第九届云南省科協学术年会在玉溪市举行。600多位省内外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们齐聚玉溪,围绕年会主题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决策咨询。
  本届年会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玉溪市委、市政府主办。年会在开幕式后展开了特邀报告会、学术研讨、课题研究、参观学习、专题展演等相关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主席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玉溪市市委书记罗应光,云南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张泽军,玉溪市领导保明顺、夏立洪、王志新、解仕清等出席年会。
  朱有勇在开幕词中说,本届年会围绕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聚焦学科发展、科技前沿、自主创新、产业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共性问题,旨在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决策咨询,促进经济与科技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成长,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希望与会各位院士、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年会提供的宝贵机遇,广泛交流、深入研讨、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真正把年会办成凝聚各方专家学者智慧的重要平台,成为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罗应光在致辞中说,近年来,玉溪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玉溪打造成为滇中科教创新中心的指示要求,全力推进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绿色玉溪”与“科技玉溪”的双重优势,为玉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蓄了无穷能量、提供了无限可能。本届年会在玉溪召开,对推进玉溪市科教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当天上午,徐志磊、都有为、朱有勇围绕智能制造和创新设计、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云南科技扶贫工作实践及思考等主题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
  徐志磊作《智能制造和创新设计》特邀报告
  徐志磊在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引擎,是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不竭动力,必须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要实施创新,有三项对策:一是推行智能制造,让产品数字化、智能化;二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三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制造业创新内涵有三个层次,即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
  他认为,在实施智能制造时,企业的设计和生产应当以用户为中心,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担当;除了生产,企业要给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服务应大于生产;企业还应把生产、销售和同行竞争结合在一起,产品不能用了要回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智能系统设计进入数字化阶段,将广泛运用于家居、运输、健康、建设等方方面面,传统设计将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设计。
  朱有勇作《中国工程院云南科技扶贫的工作实践及思考》特邀报告
  “我就是一个种地的,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报告一开始,朱有勇以低调朴实的开场白,赢得阵阵掌声。近几年来,朱有勇等一批人,来到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点——澜沧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立足澜沧县的资源禀赋,朱有勇等一批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在雨林山岭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在热带河谷地区发展冬季农业,在丘陵半山区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誓把青山变成金山,促进边境地区“直过民族”的脱贫致富。
  朱有勇介绍,通过推广 一批创新技术,培养一批乡土人才,示范一批科技成果,引进一批龙头产业,促进一批整村脱贫,澜沧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都有为作《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特邀报告
  都有为在报告中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兴趣、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动力,科学的诞生就是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开始的,儿时的兴趣、爱好甚至会影响一生。
  都有为指出,科学需要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科学的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是创新的途径之一;创新需要新思维,突破旧的框架,关键是独立思考,甚至异想天开;创新贵在坚持,锲而不舍,乐在其中。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
  第九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召开期间,一场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专业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也在同期举行着。此次专题研讨会由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云南省通信学会、机械总院集团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和云南省互联网协会共同承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总院集团、云南省工信厅装备处和技创处、机械总院集团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的专家领导,省内外装备制造业及通信领域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等200余人出席了专题研讨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研究员作了“对发展智能制造的几点认识”的报告。他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的根本是制造,重点放在解决中国制造的质量、效益、效率、绿色可持续等问题;发展智能制造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重点和措施。”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产业发展部常务副部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孟祥宇博士作了“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报告。他分析了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及转型的必要性。他说,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各国都在行动,我国的国家战略就是“中国制造2025“。同时他介绍德国工业4.0的新进展和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主任工程师魏克军博士作了“5G创新与发展”的报告,他介绍5G时代真正实现了全球统一的一套标准,5G如何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机械总院集团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施庆华,作了“装备工业与云南经济的发展互动”的报告,他指出:云南装备制造业发展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有优势,应该振兴也完全能够振兴。只要补好为云南资源加工研发装备的课,补好把云南具有制造工艺的技术转化为成套装备的课,就能求得自身发展。   同济大学玉溪智能研究院院长、工信部德国经济能源部合作企业对话平台AGU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教育专家组中方首席专家陈明教授,作了“工业4.0/智能制造现状与发展”的报告,他介绍和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引发了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发展现状、中国智能制造的实践、实施智能制造的思考三个方面目前的状况分析。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昆明)基地主任、云南省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姚绍文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互联网+创新创业”。他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平臺化的基础设施,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带来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要理性认识“创新”。
  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宝明在题目“智慧化推进设备健康管理”的报告中讲到,铁路线上设备健康是铁路运营安全、高速、平稳、快捷的保障,他介绍中国铁建创新研发智慧化运维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及应用,达到铁路线上设备和维护装备的健康管理,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国家级技能大师范志伟的报告题目是“学习 实践 积累 创新”。为我们分享了自己与云南白药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建功立业的好榜样。
  用心分享家国情怀
  在第九届科协学术年会中,大家充分领略到创新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了我国文化、经济、政治全方面的进步。会后,记者来到了玉溪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9月20日,玉溪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农职学院”)开展了一场关于“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强,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罗朝新,云南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屈钊,以及主办单位领导出席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为农职学院师生作宣讲报告。
  徐院士作了《光荣的事业 艰苦的历程》为题目的宣讲教育报告。“责任、担当、奉献、创新”,徐院士的演讲报告激励着农职学院的莘莘学子,作为生逢其时的青年学生重任在肩,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徐院士一再告诫全体师生要具备科学工作者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去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使命。
  “艺术包含着无限的想象力,能够启发我们的创新科学思维。”徐院士在教育报告中还与农职学院老师就关于STEAM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徐院士独到的见解为农职学院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其培养德艺双馨,技能过硬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徐院士又着重强调了艺术对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对启发创新思维有着突出作用。希望随着对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在STEAM的教育理念下,农职学院将不断推动开展重实践、超学科的教育模式。
  在报告会中,徐院士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为农职学院老师和学生们展示了专心科研的动力和不断创新的路径,使师生既感受到科技报国的豪情、责任、使命与担当,也体会到了科学创造的快乐和它至高无上的智慧所带来的荣誉和新使命感。
其他文献
9月9日下午,以“创新设计与一带一路”为主题的2019丝绸之路创新设计論坛在西安举行。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数字创意设计”、“创新设计教育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议题共同交流创新设计新成果,探讨新机制,普及新理念,培育新人才,促进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在致辞中表示,设计对于推动中国经济
期刊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番话,让无数深植于农业发展的人们为之振奋。绿色健康的蔬菜,怎样走进寻常百姓家,是每位从业者深思的问题。  眼前的王德昕,内敛、沉稳、眼神中透露着一股睿智,棱角分明的脸庞彰显着英气。当他说起,自己以前是一名警察时,根本不足为怪。他说,办案子,搞侦查,他是行家里手,无数的案子都记忆在他的脑海中。但是现在,他只专心于一件事,就是做绿色健康的农业发展,种植健康绿色
期刊
从天然海底森林养护,到人工海底森林构建,再到海藻相关产业发展,烟台长岛孙家村的海藻资源科学利用已逐步走上正轨,渔业经济也正悄然转型升级。  这一转变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指引,离不开渔民的积极配合与响应,更离不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以下简称“海岸带所”)分子藻类学及产品工程团队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创新技术支撑。  秦松,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藻类学及产品工程团队带头人,从事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园区及企业越来越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聚集之地、越来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地、越来越成为科协组织的服务之地。  全国有70%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在企业,为此,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科技工作者等科协四个服务职能,成都率先在全国开展园区科协建设工作,目前已实现全市20个区(市)县园区科协组织全覆盖,园区科协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事业不断深化、服务成效愈发显著。  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渐深入,我国道路交通建设的不足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产生了巨大的矛盾,道路交通管理与服务水平滞后问题的突出给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引入现代化高新技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的科技化与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成为我国交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解决好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和提升交通管理的科技化水平,是迈向交通科技强国的重要步骤。为此,多年来,成卫教授在深入
期刊
高炉健康长寿是冶炼企业的永恒追求。无论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还是创新工艺的应用,其最终目标都是要保证高炉具备良好的炉体状况,能够高效、低耗、安全工作,且连续运行周期越长越好。  伴随相关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影响高炉寿命的限制性环节越来越集中在高炉的炉底炉缸部位。  长期以来,高炉炉底炉缸内衬主要采用各类炭砖及陶瓷杯材料,通过不断提升它们的质量性能以达到延长高炉寿命的要求。但高强度的冶炼和入
期刊
我国首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教育装备制造企业;我国首家将自主研发的产品推向国际竞赛平台的教育装备制造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博士后流动站、国家863项目、财政部产业化重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级新产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众多的首次,诸多的荣誉,都汇聚在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这是一家成立于30多年前的民营企业,一直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专业、专心、专注服务于教育事业,经
期刊
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网络互联互通、大量数据开放共享所带来的数据“暴露面”扩大问题使轨道交通成为“有组织攻击”的重要目标。因而通过信息科技守护轨道交通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在这一点上,北京信达环宇安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信达环宇公司)董事长高晓飞和他的团队已经做出了诸多努力。高晓飞创建的信达环宇公司,对轨道交通信息技术的探索和创新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高晓飞
期刊
企业科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基层组织,多年来,企业科协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交流、提高员工科学素质、举荐创新人才、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2019年9月,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在湖南长沙举办企业科协负责人创新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培育提升企业科协负责人的组织、协调和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科协的组织力、凝聚
期刊
2020年1月下旬,举国上下正处在喜迎春节的欢乐气氛中,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谱写出多篇催人泪下的故事,成为14亿人心中“最美逆行者”。他们的努力为这场“战疫”的胜利带来了曙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冲在最前面的,还有许多不畏风险、为防疫战役提供物资保障的多个行业、企业的员工。  如果说前线医护是战士,那么制药企业就是为前线医护提供弹药的后勤部门
期刊